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準備金率VS公開市場操作此消彼長為哪般?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6日 07: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在存款準備金率上調後,央行公開市場操作轉而向市場凈投放資金。央行一手在收資金,另一手卻在放資金。存款準備金率和公開市場操作,此消彼長為哪般?

  存準率上調後資金重入市場

  自央行5月12日再度宣佈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之後,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力度隨之大幅減弱,除了剛剛重啟的3年期央票暫停外,原來的央票發行也均跌至地量,正回購操作暫停,大量到期資金轉而重新投放市場。

  上周央行向市場凈投放了870億元。雖然本週到期資金減至670億元,但是1年期央票發行量進一步跌至30億元的地量,此外,正回購等操作也繼續暫停,本週央行仍有望向市場凈投放資金。

  資金面的趨緊顯然是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力度減弱的主要原因。自存款準備金正式上繳後,銀行間市場資金利率大幅飆升,資金面持續緊張,這一態勢在本週繼續延續,其中,隔夜和7天回購加權利率分別達到了4.5%和4.7%左右的高位。

  事實上,今年來央行4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幾乎都引起了銀行間市場資金面的劇烈波動。在隨後幾週的公開市場操作中,央行均大幅降低了公開市場回籠力度,以緩解對銀行間市場資金面的衝擊。

  萬得資訊統計顯示,從今年初到現在,央行已4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凍結資金約1.4萬億元,但公開市場操作卻為凈投放態勢,累計凈投放達9130億元。

  兩者影響資金的效果不一樣

  存款準備金率和公開市場操作兩者均是央行回籠流動性的主要工具。由於外匯佔款的增長較快,央行今年來持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以更多地凍結銀行體系資金,但“此消彼長”,公開市場操作持續地凈投放資金則令央行回籠流動性的效果大打折扣。

  一外資銀行債券交易員指出,央行公開市場其實也是被動投放。央行公開市場操作是市場化操作,在流動性緊張、銀行降低對於央票的需求時,央行也不得不降低央票和正回購發行量。

  “這可以解釋銀行間市場資金面為什麼仍會較為寬鬆。”他説,在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之後,公開市場操作投放資金對於緩解資金面衝擊發揮了重要作用。

  儘管在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之後,央行又投放資金,但招商銀行分析師劉俊鬱認為,兩者影響到資金鎖定的實際效果是不一樣的。

  他表示,央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主要針對的是外匯佔款,回籠的是基礎貨幣,這樣限制了貨幣乘數的增長。而公開市場操作主要回籠到期央票和正回購資金,由此産生的凈投放資金可以看做是終端的貨幣,銀行一般會用於在銀行間市場再投資,不會産生貨幣創造效果。

  “存款準備金率對於流動性收緊有長期的效果,另外更向市場發出了緊縮政策的信號,”渣打銀行宏觀分析師李煒説,“而公開市場操作作為常規的工具更多發揮的是短期調節的作用。”

  目前我國大型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達到了21%的歷史高位。隨著存款準備金率的連續上調至高位,其對銀行體系流動性産生的累積效應會越來越大。除了一次性上繳所凍結的資金外,以後每隔一段時期,商業銀行都需要按照新的存款餘額來上繳準備金,無論對銀行存量資金和流量資金都會産生影響。

  不過,李煒認為,事實上,無論是存款準備金率還是公開市場操作, 其對於流動性的影響都不是很大。真正影響到流動性的是存貸款利率的上調以及貸款額度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