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5日 07: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中央的策略是以行業“虧損”倒逼改革推進,而一些企業卻以今年面臨的“電荒”等突發性事件向中央“施壓”。發電企業在這中間或成為“犧牲品”。
浙江省大量企業面臨限電措施;江蘇、上海已做好拉閘限電的準備;廣東省部分工廠開始錯峰生産;江西省4月底最大電力缺口達220余萬千瓦。告急的地區在擴大,安徽、重慶、貴州、湖北、河南……據中電聯統計,今年夏季用電高峰期,全國用電缺口高達3000萬千瓦。
今年1—4月,全國用電量1467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2.40%,淡季用電量達到去年旺季的用電水平。全國規模以上電廠發電量14305億千瓦時,比去年同期增長12.6%。而一季度GDP 增速9.7%,經濟增速下降與用電量持續攀升背離,結論是單位GDP能耗不但沒有下降反而處於上升趨勢。
記者獲悉,今年一季度鋼鐵、有色、化工、建材四大重點行業用電量合計3512億千瓦時,僅次於歷史最高水平的去年二季度。綜合分析看來,全國電廠發電量同比在增長,雖然有發電企業出現虧損、積極性嚴重受挫等原因,但去年節能降耗被限産的高耗能産業紛紛復工應是此輪“電荒”的主因之一。
高耗能行業用電激增
記者從工信部網站獲悉,今年以來高耗能行業投資增速略有加快。1—4月六大高耗能行業完成投資8271億元,同比增長13.7%。高耗能行業用電量創歷史新高。
“今年前四個月,重工業發展快於服務業,高耗能産業快於裝備製造業,去年年底由於節能減排被限制的高耗能企業過快增長,帶來電力的巨大需求。這反映了我國經濟增長方式亟待轉變。山西省目前還不缺電,再過一個月就緊張了。”山西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總工程師胡榮華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説。
截至2011年3月,全國全口徑裝機容量達到9.4億千瓦。據中電聯預測,2011年全國將新增裝機容量9000萬千瓦,全口徑發電裝機將超過10.4 億千瓦,同比增速約9.4%,延續了近四年裝機持續下降的趨勢。
中電聯的數據還顯示,1—4月全國平均利用小時數為1530小時,火電1734小時,與去年同期的1515小時、1716小時相比,包括主力火電在內的發電設備利用率僅增長1%左右。有機構預計,2011年全國平均利用小時數為4800小時,火電5300小時左右。如考慮近幾年火電發電機組持續升級,理論上機組利用小時有20%以上的攀升空間。
招商證券(600999)分析稱,在發電企業産能利用率沒有達到歷史高峰之前,現在下定論説目前的“電荒”將延續甚至進一步擴大,依據並不充足。或者説,目前只是“假缺電”。
“電荒”外因在電價
貴州是中國南方最大的産煤省區和主要的煤炭輸出省份之一。據該省能源局統計,1至4月累計完成原煤産量5018.93萬噸,銷售電煤1657.21萬噸,較去年同期增加357.93萬噸。“由於長期的‘市場煤、計劃電’局面,省內外煤炭價格差別大,産煤企業和發電企業均出現虧損,積極性嚴重受挫。”貴州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李保芳説。
目前火電佔我國電力供應的80%以上。大多數中西部電力企業生産能力由於電煤、價格和資金的問題沒有得到發揮,處於停機狀態。電監會監測顯示,上周部分地區存在缺煤停機的情況,包括湖北、陜西、山西、湖南。煤炭大省山西、河南的上網電價雖然上漲一點,仍難彌補多年虧損。當地煤炭直接出省銷往高電價地區,導致煤炭大省電廠缺煤。
“山西省內目前煤價高,電廠用不起,就從內蒙古和甘肅省運煤。”胡榮華對記者説。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測算,要使電力全行業處於盈利狀態,需將目前電價上調10%以上。而電價上調10%,將推動CPI 增長0.76%,PPI 增長1.76%。在舉全國之力壓通脹之時,這樣的決策似乎很難下。
根據電監會2010年報告,全年發電量4.19萬億千瓦時,電網公司平均售價0.571元/千瓦時,如果電價上調10%,整體社會新增用電成本將上升約2400億元。第一次煤電價格聯動後,2005年全國平均上網電價為0.320元/千瓦時,到2010年平均上網電價是0.374元/千瓦時,5年間漲幅僅有17%。在煤價不斷走高的情況下,截至2010年年底,五大發電集團的總體負債率為85%。
安信證券分析,“電荒”原因在電價。以缺電嚴重的長沙市為例,長沙市政府解決“電荒”的主要措施是通過“電煤補貼”、“以煤換電”等方式,支持華電長沙電廠加大電煤採購力度。這説明不是因裝機容量不足,而是因電價過低導致的“電荒”。
“電荒”內因在改革博弈
回顧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電力改革歷史,上世紀90年代,在所有國有壟斷行業中,電力行業最強勢,遠超過今天的中石油、中石化等企業,在整個能源産業中最弱勢的是煤炭行業。近十年的電力體制改革,都在力圖打破這種局面。
中信證券(600030)的報告指出,以2010年為例,全國電網公司從各大電力集團平均購電價是0.383元/千瓦時,與售電價的價差達到0.188元/千瓦時。電網中間流通環節的費用佔電價比例超過30%,但電網公司近年報出的數據是處於鉅額虧損中。
2011年4月上旬,16個省市區的上網電價悄然上漲,但是由電網公司讓利給發電企業。2005年以來,中央的策略是以行業“虧損”倒逼電網公司推進改革,而電網公司便以類似2008年雪災、今年面臨的“電荒”等突發性事件向中央“施壓”。不幸的是,發電企業在這中間成為“犧牲品”。
面對“電荒”壓力,今年各地的策略主要是壓縮高耗能企業用電,一方面是節能減排、經濟轉型的需要;另一方面是要化解來自電力部門的“壓力”。在這一思路下,預期短期內電價上調至所有電企扭轉虧損、實現盈利並不現實。但在這樣的博弈中,出現局部地區的用電緊張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