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06日 10:1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聞晨報
眼下的一級市場,已經從餡餅變為陷阱。對於那些追求低風險收益的投資者來説,暫別新股市場無疑是明智的選擇。離開新股市場後,放眼理財市場,追求低風險收益其實還可以有很多別的選擇。
“破發”使新股失去賺錢效應
曾幾何時,打新股被視為風險低收益好的一大理財手段。但是近期伴隨新股上市首日普遍的“破發”現象,“穩健”、“低風險”的光環顯然早已不存在。
讓諸多投資者深刻意識到“打新”風險的,是4月28日上市的龐大集團。該股上市開盤即重挫20%,至收盤時跌幅更是擴大至23.16%,如此大跌即使在“破發”頻頻的三四月份也是罕見的——更關鍵的是,龐大集團的網上中簽率高達21.57%,兩者相乘意味著打新資金在上市首日的總收益為-5%,這對於極少出現虧損,偶爾“破發”也基本虧損1%左右的“打新”者而言,無疑可算是巨虧了。
儘管在頻現“破發”的同時,新股市場也存在一定機會,但選好新股已成為一個技術活,背離了許多投資者“簡單操作穩定盈利”的初衷,因此,資金正在漸漸遠離新股市場,這從目前新股發行凍結資金量大減和中簽率的大增中就可以明顯看出。“打新”可以休息,但是資金卻不能白白休息在賬戶上“吃”活期利息。那麼,“打新”之外的穩健投資有哪些好去處呢?
回購交易:不搬家的穩健理財
對於許多打新者而言,資金搬家是很痛苦的事情,同樣可在股市完成的國債回購交易就可以省去資金搬家的麻煩,且收益率也不錯。
回購交易,全稱是質押式回購交易,對普通投資者而言只需要記住,這是一個可以通過A股賬號將資金拆借給其他投資者的平臺——而且由於借入資金的投資者必須提供符合要求的債券品種進行擔保,且整個流程由交易所介入,所以出借資金幾乎沒有風險。目前,市場最活躍的是1日回購(204001)和7日回購(204007)兩個品種,要執行回購交易,只需要在證券委託軟體中選擇賣出,然後填入代碼和價格(你出借資金希望獲得的年化收益率),以及回購數量(以1000元為1手,最低交易數量和遞增數量均為100手)。回購時間是從成交第二天開始計算,到期資金會由交易所自動清算加上利息返還回股票賬戶。
近期7日回購長期在2厘左右的水平徘徊,偶爾衝高可到3厘。
貨幣市場基金:小搬家後的高收益
在諸多穩健理財産品中,貨幣市場基金也許是知名度最高的。無需認購和贖回費用,隨時可以贖回T+0到賬,這使其成為流動性管理的絕佳工具。而且目前絕大多數銀行都有代銷基金的業務,所以這意味著打新資金只需要轉回第三方存款託管對應的銀行賬戶,就可以購買,搬家幅度最小。
小小的一次搬家,卻可以帶來不小的收益增長。根據Wind資訊的統計,4月迄今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超過3厘的貨幣基金多達43隻,其中華夏現金增利以4.42厘位居第一,中信現金優勢貨幣以4.04厘位居第二,海富通貨幣B以3.82厘排第三。
銀行理財:期限較長收益保證
如果説債券回購和貨幣市場基金在收益上都存在輕微的不確定性,那麼如今在銀行市場如火如荼的穩健理財産品就有極大的優勢。這些銀行出售的穩健理財産品往往會設定不同的投資期限,期限越長給出的年化收益率也越高——從以往數據來看,穩健理財産品實現預期收益率是大概率事件。
不過,由於目前此類理財産品往往只有中小型銀行才能給出較高的收益率,而絕大多數打新者的第三方存款卻是在大型銀行,這意味著要買高收益的銀行理財産品,就得有一次跨銀行的資金大搬家。
當然,理財産品的流動性同樣是不能忽視的問題。雖然近期一級市場萎靡,可是一旦二級市場復蘇,“打新”市場隨時會重整旗鼓,若是買了太長期限的理財産品,就有錯過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