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01日 07: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金融時報
隨著上期所鉛期貨成功上市交易,另一個期貨新品的上市步伐正在加快。記者從大連商品交易所與匯鑫期貨日前聯合舉辦的“焦炭期貨研討會”上獲悉,焦炭期貨4月份有望在大商所上市交易。
焦炭期貨不僅是大商所上市的第一個能源類期貨品種,也是國內首個煤炭類期貨品種。“焦炭期貨的上市,將為上遊的煉焦煤生産企業、中間的焦炭生産企業、下游的鋼鐵等用戶企業和貿易商提供新的避險工具,將有利於焦炭市場的規範健康平穩發展。”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多位業內專家如是表示。焦炭期貨即將上市標誌著我國大宗商品期貨市場的交易品種日漸豐富,更能發揮商品期貨市場為國民經濟發展服務的功能。
“焦炭期貨是我國期貨市場上獨一無二的品種。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焦炭生産和消費國,因此焦炭期貨上市以後有望成為唯一中國式定價的大宗商品。”有業內專家對本報記者説。
資料顯示,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焦炭生産國、消費國和出口國,2010年焦炭産量總計3.88億噸,佔世界焦炭總産量的61.6%。其中焦炭大省山西的産量達到8470余萬噸,出口量為294.5萬噸,佔全國出口總量的88.03%和全球焦炭市場交易量的48%。作為煤化工産品和高爐冶鐵不可替代的基礎原料,焦炭上承焦煤、下接鋼鐵,連接煤炭和鋼鐵兩大支柱性産業。我國焦炭年消費量一直在3億噸以上,市場規模超過7000億元,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是由於國內焦化行業産能分散,企業規模較小,對外缺乏凝聚力,我國焦炭行業在國際市場上缺乏話語權,缺乏應有的優勢談判地位和國際影響力。顯然,焦炭期貨上市後除了對焦炭行業套期保值、規避風險、穩定市場等具有較大作用,增強焦炭行業在國際市場中的話語權則將對整個行業産生更加深遠的影響。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任浩寧指出,焦炭主要是作為鋼鐵企業煉鋼過程中的主要燃料,在國際上,鋼鐵企業的焦炭基本上都是自産自銷的形式,焦炭交易的規模相對較小,所以,目前國際期貨市場上沒有焦炭期貨這一品種。但是,我國鋼鐵企業的焦炭自給率僅在30%左右,鋼鐵行業大約有70%的焦炭需求都要通過市場途徑解決。因此,焦炭期貨品種的設立也可以幫助我國掌握焦炭的國際定價權。
眾所週知,自進入新世紀(002280)以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變化日趨劇烈,“中國因素”正成為國際大宗商品市場國際投機資本和國際金融炒家炒作國際大宗商品市場的關鍵因素。“焦炭期貨上市後,期貨市場將整合國內外現貨市場的信息資源,實現內外聯動和相互融合,依託我國焦炭行業整體規模優勢,進一步增強國內焦炭市場在國際市場上的話語權。”大商所總經理劉興強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
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業內專家表示,焦炭期貨品種的設立有利於我國焦炭行業的結構調整和健康發展。目前我國焦炭行業的總體産能明顯過剩,同時,由於受到上遊煤炭價格不斷上升以及下游鋼鐵企業為了節約成本而不斷打壓焦炭成品價格的影響,焦炭行業的利潤空間不斷縮小,焦炭企業生産經營難以穩定,市場風險大。民生期貨有限公司研發部經理賀文勝舉例説,2007年底,山西等一些地區的焦炭價格為1500元/噸左右,2008年夏秋季最高時達3200元/噸,2008年底時最低又降到了1300元/噸。焦炭價格的頻繁波動,不僅對焦化廠的生産利潤産生直接影響,也顯著影響到鋼廠的生産成本,價格波動己經成為影響企業穩健經營和行業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
“由於沒有對應的期貨交易,焦炭生産、貿易和消費企業都只能被動地承擔價格波動的風險,不利於上下游行業的穩定健康發展。”中國冶金工業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總工程師鄭玉春説,從鋼鐵企業來講,希望焦炭價格能夠保持相對穩定,這樣對生産成本的影響會相對小一些。據介紹,焦炭的主要用途是高爐煉鐵,其成本佔到生鐵生産成本的20%,是僅次於鐵礦石的重要原料。“焦炭期貨的上市將使鋼鐵行業全産業鏈獲得風險管理能力。”中鋼期貨總經理申仕伏表示,焦炭是鋼鐵行業産業鏈上最後一個沒有套保工具的環節。
中國煉焦行業協會會長黃金幹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焦炭期貨的交易將為企業提供權威的價格信號,為鋼鐵和焦化行業提供保值工具,促進焦炭相關産業鏈可持續健康發展。金鵬期貨焦炭分析師韓雪在接受本報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焦炭期貨上市將給行業帶來諸多正面影響,利好相關上市公司業績提升,事實上,近期圍繞焦炭期貨上市,A股市場相關煤炭板塊表現活躍。“以我現在所了解到的情況,大部分鋼企還是很願意參與到焦炭期貨中來的,因為焦炭期貨價格波動劇烈,企業需要對成本進行控制。”銀河期貨有限公司研究中心總經理冉寰表示。
專家普遍表示,焦炭行業是近年來國家抑制産能過剩、淘汰落後産能的重點行業之一,上市焦炭期貨,發揮期貨市場的功能,有利於引導社會投資,抑制行業盲目發展,利用市場化的手段促進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貫徹落實。大商所品種部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焦炭期貨合約設計遵循了服務現貨市場、適應産業發展趨勢、指標簡介便於參與、兼顧公平和均衡的原則,使之既貼近現貨市場實際、符合現貨企業要求,又適應期貨市場規律,滿足投資需求,以保證期貨交易的成功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