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股票 >

人民日報:股市兩會後為何劇烈震蕩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17日 08: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圖為股民在杭州一家證券營業所內關注股市行情。

  (新華社發)

  11日發生在日本的大地震,令全球金融市場隨之劇烈震蕩。地震發生當天,日經指數下跌1.72%,亞太股市全線重挫,A股市場也感受到了強烈的“震感”,當日尾盤大幅“跳水”。週一隨著地震影響逐漸明朗,除日本之外的亞太區主要股指跌幅收窄;然而,地震余波剛剛舒緩,亞太市場週二便再次受到核危機的打擊,滬深兩市大幅下跌,上證綜指跌破2900點關口,地震所引發的不確定性成為投資者最為擔憂的事情。

  市場對日本地震反應過度

  “地震消息傳出,投資者避險是本能反應,這是導致全球主要股市下跌的原因。”東亞銀行財富管理部總經理陳柏軒認為:“後市來看,心理影響還會比較大。雖然不排除全球股市隨日經股指短期波動,但隨著時間的延續,地震因素對股市的影響將淡化。”

  果然,週三一開盤,東京股市日經股指早盤強勢反彈,盤中一度重回9000點以上。受日本股市大幅高開的帶動,A股市場擺脫了15日大跌的陰影,16日逐步走高,滬指一舉收復2900點。截至收盤,滬指報2930.80點,漲1.19%。

  A股連日來受地震影響急速下跌,3月16日又回調上揚,表明中國A股市場因日本地震對市場造成的不利影響正逐步消退。

  對於A股連日大跌,中國銀河證券投資顧問朱洋波認為,市場有反應過度的嫌疑。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也認為:“在影響股市各類因素中,自然災害不應放在首要地位來考慮。”

  分析人士指出,日本地震對於國內資本市場的長期影響不大,只要因地震引發的核泄漏情況不進一步惡化,日本以及國際金融市場所受到的衝擊可能只是暫時性的,市場和經濟會很快恢復。

  連續上漲需修復技術指標

  回顧1月底以來的反彈,週期類板塊之所以能夠走出一波強勁的估值修復行情,從而帶動大盤突破3000點,其主導因素還是通脹預期的階段性緩解。而3月以來,A股市場走出一波兩會行情,滬指一度突破3000點大關。從技術形態上看,滬指在上周向上突破2940點一線後,受到獲利回吐的壓力。市場人士認為,股市衝高後的回調只是一種技術上的修正,並不是行情扭轉的信號,經過適當調整之後,市場中期反彈格局不會改變。

  從兩會的政策取向來看,當前政府工作的首要目標仍是控通脹,因此,如果通脹壓力沒有大幅緩解,貨幣緊縮政策就還不到放鬆的時候。另外,針對房價調控,近期溫家寶總理提出的首要措施便是控制貨幣流動性,這也表明緊縮型調控基調並未改變。

  值得注意的是,受日本地震影響,國際石油價格、黃金價格大幅回落,有利於緩解目前的輸入性通脹壓力。同時,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表示,社保基金將穩定和增加股票投資,有望增強市場的流動性。考慮到去年11月份以來,央行的流動性收緊措施已經實施多次,預期後期繼續收緊的空間有限,這也就意味著加息對市場的打擊力度將減弱。

  摩根大通中國投資銀行副主席龔方雄表示,影響市場的不利因素都難以動搖市場向上的根基。一季度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正在尋頂回落,中國經濟將繼續保持高速成長,資本市場也會隨之擴張。即使某個時段市場進行調整,下跌的空間也有限。

  市場調整後會重拾升勢

  對於週二A股市場的大幅調整,分析人士認為,突發因素的短期衝擊不會改變市場本身的趨勢,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A股將逐漸消化日本地震影響,市場的焦點仍將重新回到國內的通脹形勢和經濟增長上來。

  今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兩會不僅確立了全年經濟發展的大方向,同時會有很多“十二五”規劃的利好政策,集中在兩會後面世,其中蘊含大量投資機會。同時,日本災後重建和經濟復蘇,不但會使日本經濟走出徘徊,而且會給中國A股市場相關板塊帶來機會。

  業內人士認為,儘管日本大地震短期對全球金融市場造成一定影響,市場對於通脹的憂慮雖然存在,但流動性對市場依然有較強支撐,A股市場經過一段時間調整後,整體向上的趨勢仍將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