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理財 >

越理財荷包越瘦 身邊六種理財陷阱不得不防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16日 12: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雲南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在全民理財時代下,像子彈一樣亂飛的投資誘惑背後可能正潛伏著巨大的陷阱,讓投資者的荷包越投資越縮水。“315”的警鐘下,將金融維權進行到底成為投資者不得不面對的現實,你可以不精通,但你不能一無所知。

  1、用卡陷阱 激活還是睡眠?都收你

  昆明白領楊小姐3年前礙於人情辦了一張信用卡,由於已經有很多信用卡,她決定暫不激活。去年,楊小姐一家準備出國旅遊,為了方便購物,她激活了這張信用卡,“誰知道不久就收到銀行賬單,讓我支付第一年年費300元。”更讓她鬱悶的是,銀行客服提醒説當年楊小姐還需要去補刷5次卡才能免年費,“未激活的信用卡根本不應該收年費,我又沒有獲得任何服務,這是霸王條款。”

  免息還是免費? 還蒙你

  “免息分期,其實銀行這話只説了一半。”李小姐最近用信用卡刷了5萬元用於購物,由於經常收到銀行免息分期的宣傳,她為了給自己減輕壓力就申請做成6期分期還款,結果銀行要求她支付手續費1620元,“原來免息根本不代表免費,還要收我的手續費呢,真虧!”李小姐回憶,她在用卡過程中就經常莫名其妙被收費,有一次在境外刷了一筆美元消費,還款時櫃臺不能查詢欠款,導致她少還了1美元,第二個月遭到全額罰息。

  權威點評:目前例如工商銀行等部分銀行已經把全額罰息改為欠款部分罰息。而監管部門也在行動,銀監會日前發佈《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明令禁止信用卡不當營銷行為,強調信用卡未經持卡人激活,不得扣收任何費用。業內表示,信用卡收費項目應該進行強制性披露,讓持卡人明白消費。

  理財師提醒,持卡人首先應仔細閱讀所持信用卡手冊,了解信用卡是否允許超限以及收費情況,刷卡消費時留意消費金額,避免超額消費。

  2、收費陷阱增值還是縮水?就扣你

  方先生已經不記得自己有多少個賬戶了,公積金、工資卡、代收水電費,甚至有一次購房時還開了3個退稅賬戶,家裏的睡眠存摺一大堆,和銀行卡都對不上號,“不是有報道説長沙儲戶500元存3年縮水100多元嘛,我好多卡上的錢最多就是幾十元,不知道被扣了小額賬戶費以後是不是倒欠銀行錢了?”

  權威點評:日前,中國銀監會、中國人民銀行、發展改革委聯合下發《關於銀行業金融機構免除部分服務收費的通知》,7月1日起,將免收小額賬戶管理費的賬戶僅包括已簽約開立的代發工資、退休金、低保、醫保、失業保險、住房公積金的賬戶,而其他開通且存款金額不足500元的一般賬戶仍然會被收取的。因此在辦理銀行卡或存摺時,要向銀行工作人員諮詢好相關的規定,對手頭的賬戶進行整合,保留一些必需的卡或存摺即可。

  3、銀保陷阱存單還是保單? 繞暈你

  市民李女士和老伴拿著辛苦攢下的1萬元去昆明新聞路一家銀行存錢,剛進門就看到大堂內端坐著一個著裝整齊的工作人員,她熱情地推薦兩人投資一款産品,收益大大高於銀行理財産品。回家後,李女士的女兒發現這其實是一份銀保産品,投資期限最少5年,如果中途退保將有很大損失。

  權威點評:在銀保合作的背後,部分保險公司和銀行盲目追求規模,有些銷售人員受利益驅動,在銷售過程中採取誇大保險産品收益、將保險産品與存款混淆、隱瞞風險和費用扣除等方式誤導消費者購買,出現了不少存單變保單的案例。就在315前夕,銀監會、保監會聯手整頓銀保銷售,發佈《商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監管指引》,明確規定商業銀行不得允許保險公司人員派駐銀行網點,不得將保險産品與儲蓄存款、銀行理財産品混淆。

  4、收益陷阱保本還是虧本? 迷惑你

  有報道稱,高女士于2007年12月21日在某銀行北京分行購買了一款名為“藍籌計劃2號”的理財産品,該産品期限兩年,從2008年1月11日起到2010年1月11日止,産品到期後收益虧損4.51%。高女士認為該産品存在誇大收益等違規行為,此前打出的宣傳語為“藍籌計劃2號”理財産品預期最高年化收益率為36%,上不封頂,低風險,而該産品為投資于藍籌股的産品,風險可想而知。同時,該産品説明書上募集資金為20億元,實際運作金額卻為30多億元,該産品運作1個月時就被曝出近10%的虧損,高女士已經將銀行告上法庭,理由是銀行多處違規。

  權威點評:目前,理財産品説明書所稱的預期收益率,並不等於實際收益率,但從字眼上看還是有一定的誤導作用,預期收益也可解釋成到預定的日期能獲得的收益。銷售人員推銷理財産品時的收益承諾,投資者最好要求其以書面形式記錄,以便日後取證。理財師還建議,投資者在選擇銀行理財産品時,不能只關注預期收益率,更要關注數字背後所蘊藏的風險,如收益率風險、投資標的的市場風險、匯率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等,必要時,投資者購買理財産品時還可以錄音以保護自身利益。

  5、炒股陷阱消息還是黑幕? 賠死你

  “現在是這只股票40元以下最後機會,砸鍋賣鐵都要進!”日前,楊小姐的朋友在網上收到這樣的消息,由於對方也算是朋友的朋友,她就推薦給楊小姐。眼看第二天這只股票果然一路飄紅,楊小姐忙不迭地把所有積蓄全部投了進去,誰知剛買進就開始一路下跌,別説沒見過40元以上,最低時還跌了30%以上,楊小姐鬱悶地説:“以前炒電視上股評家推薦的股票就虧得血本無歸,還去相信所謂內部消息,真是汽車博成電單車了。”

  權威點評:“如今已經有人開始利用微博等新平臺進行非法證券等活動。”廣發證券昆明東風西路營業部相關負責人透露,從監管部門了解到,非法證券活動陷阱裏,專家診股被排在首位。此外,還有人通過炒股博客、UC視頻聊天室等網絡互動平臺,發佈大量股評和薦股信息,詐取會員費和服務費。非法證券活動案發與市場行情呈正相關,越是證券市場行情向好時,非法證券活動就愈是猖獗,一些投資者也因市場紅火而獲利心切,更易上當受騙。同時,其手法隱蔽,欺騙性極強。

  6、釣魚陷阱李逵還是李鬼? 就黑你

  2011年1月17日,犯罪嫌疑人譚某等人製作了某銀行的山寨網站,後通過群發短信的方式,冒充該銀行通知被害人中國銀行網銀E令即將過期,要求被害人登錄網站進行升級。被害人信以為真,便根據短信提供的網址登錄操作,導致被騙30萬元。由於犯罪團夥採用了群發短信的方式,收到短信的被害人陳某等人相繼上當,被騙金額達6萬餘元。

  權威點評:到目前為止,類似山寨銀行、證券公司的網站層出不窮,網銀被盜現象時有發生,目前多數銀行網銀已加入新的安全保護功能,但是最重要的還是投資者提高個人信息保護意識,卡號、賬號、密碼、動態口令碼等切勿洩露。切勿點擊可疑鏈結,儘量手動輸入正確網址登錄合法網站,謹防輸入短信、電話、網站頁面提示的網址。(楊抒燕 陸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