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13日 16:4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晚報
“按分鐘計費,不足1分鐘按1分鐘算,假如我打電話,通話時間只有15秒鐘,卻要按1分鐘的標準付費,多餘的45秒,我沒有享受到通話的服務,為什麼要付費?這合理嗎?”小王是中國移動的手機用戶,當她猛然意識到這一點時,她已經這樣交了10年。
她粗粗算了一筆賬,10年來,她至少有上千元的零頭就這樣被中國移動計入了營業收入,這是一筆相當大的“零頭”。5億多中國移動用戶,每年恐怕要為中國移動作出數十億元的貢獻。這一算,真把小王嚇到了,於是,小王開始在網上呼籲,通信用戶都應該好好算算這筆賬;中國移動也該學學超市的做法,把計費零頭全抹掉,即使不抹,也該做到四捨五入。她認為,這樣,才算起碼的公平。
而中國移動本週回復本報記者時稱,按照1995年956號文的精神,他們按分鐘收費是符合規定的。
“小算計”驚醒糊塗人
小王是一家公司的公關部經理,日常對外聯絡比較多,電話也比較多。在她的印象中,從2000年參加工作以來,每月的電話費都要300多元,趕上出差,一個月五六百元的時候也常有。在手機單向收費後,她辦了一個全球通188元套餐,通訊費降下來一些,那一個月至少也200多元。
去年物價開始上漲,她發現手裏的錢越來越緊,也開始和同事們一樣,從網上扒下各種省錢經,並照貓畫虎地跟著學。這兩天,她聽説有人用一種叫“來電通”的軟體,可以設定一種提示,每到你通話50秒時,它就“嘀”地提示你一下兒,讓你盡可能充分享受1分鐘計費時間內的通話服務。否則,你總在零幾秒的時間挂機,就得交1分鐘電話費。
受此軟體啟發,她越琢磨越覺得不對勁兒:“不對呀,這種收費不合理呀。通話費是以分鐘為單位的,我們在通話時,不可能每一次都剛好在60秒時結束,基本都會有些零頭,超出1秒他們就按一分鐘收費,有59秒他們不都白得了嗎?這明顯是他們佔便宜、多收費呀,我呢,為了讓他們少佔一些便宜,還在費勁地想辦法儘量湊五十幾秒,憑什麼呀。”
50多億元的“零頭”?
為了弄清她一個月到底有多少零頭,小王專門到中國移動的營業廳打印了她最近幾個月的通話單,在一張張幾米長的通話詳單上,小王看到,300多次通話中,1分03秒、1分08秒、1分22秒……這樣帶零頭的通話記錄比比皆是,而N分00秒的只有屈指可數的4次。
本來,小王想在這張單據上看到如何計費的,但遺憾的是,她選了188元套餐,基本通話費一欄都寫的是“88套餐-188檔”,不能清晰地看出如何扣費的。於是,她又打電話給中國移動10086客服,人工臺的客服小姐和聲細語地告訴她:“具體沒辦法查,收費標準是超時1秒鐘按一分鐘收費,超出套餐部分,市話1分鐘1毛9,長途2毛9,漫遊主叫3毛9……”
沒辦法查,咱自己算。小王這樣想著,自己算起來:188元套餐,可打1400分鐘市話,每分鐘合0.13元,按每月150次主叫算,有148次以上是有零頭的,保守的按30秒以下佔40%計算,四捨五入,每月約有9元是應該舍掉的,一年就是100元左右,10年就是1000元,這還忽略了前些年雙向收費、話費高等問題。
儘管這樣算有些主觀,也未必完全合理,但小王還是認為,這筆“零頭”對於中國移動來説,絕不是一個小數字。根據中國移動1月20日宣佈的2010年12月的運營數據顯示,12月當月中國移動凈增客戶437.8萬戶,客戶數增至5.84億戶。對於這5億多用戶來説,一個用戶一年不要説多收100元的“零頭”,就是收10元,就是50多億元。
計時收費為何不能精確到秒
面對幾十億元這個龐大的數字,有一個疑問一直盤旋在小王的腦海裏:按分鐘收費,有這麼大的空子可以讓運營商去鑽。既然通話時長可以精確到秒,為什麼計時收費就不能精確到秒呢?
對於這個問題,熟悉電信行業的馬繼華先生告訴記者,這不是中國移動一家的問題,是整個電信行業的問題。造成目前這種現實的,與國家相關的計費標準有關。當時,根據技術條件,國家有關部門確定的收費最小計價單位是分鐘,這些運營商也是按照這個標準執行的,固話不是也一樣嗎?現在這麼多年過去了,通信技術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相關政策沒有及時跟上。目前,這種收費方式既符合相關規定,又有利於運營商,運營商哪有動力調整呢?如果哪一天運營商要想調整了,技術應該不是大問題。
有網友也分析,近年來,大家對電信運營商的電話月租費和通話費以分鐘計時收費早就大為不滿了。然而,電信運營商要不就以種種理由加以搪塞,要不就乾脆置之不理,要不就以小變動來保大利益。顯然,這樣的做法是對用戶極不負責任的。電信運營商們多年來能夠頂住全國用戶的壓力而不對原有收費的“遊戲規則”進行調整,應該説不是一個“行業壟斷”就能解釋得了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政府應該採取相應的干預措施,要求電信運營商對不合理的“遊戲規則”作出相應的調整,以降低電話用戶的經濟負擔,使電信收費更加合理,更加適應市場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