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CNTV名家專欄 >

余豐慧:誰對海外收購或3千億投資失利負責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31日 13:2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浪博客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是國有企業海外並購的最大問題,也是最大風險。在國企海外並購背後究竟還隱藏著多少見不得陽光的東西,誰也説不清楚。這種放任自流的狀況亟待改變,亟待規範。對國有企業海外並購必須出臺業務管理、並購評估論證、風險防範、損失追究等一整套制度辦法,以約束國企海外並購行為,切實防範並購風險。對民營企業海外並購一定要給其提供足夠的國際市場、行業信息,給其及時進行風險提示,金融部門應該謹慎貸款融資。總之,國內企業一定要意識到規範海外並購的重要性,監管部門一定要嚴格監管、保證海外並購無風險的健康開展。  誰對海外收購或3千億投資失利負責知名諮詢機構埃森哲在2010年底對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間中國企業海外並購進行了統計,近三年時間內統計的120起海外並購案例中,涉及總金額超過6000億元人民幣。全球範圍來看,超過一半以上的並購最終失敗,大部分失敗來自於漫長的整合時期。如果以此推算,中國在未來三到五年內可能會承受高達3000億元的投資失利。這或許將是國內企業走向海外面臨的一次陣痛(1月6日《21世紀經濟報道》)。中國企業海外並購對象既包括美國、加拿大、歐洲多國、澳大利亞等經濟發達國家,也有中亞、南美、非洲等經濟欠發達國家和地區。中國81%的海外並購是由國有企業進行的,民營企業在並購交易總量中只佔12%。在海外並購收購中失敗的例子比比皆是,首鋼試圖收購澳大利亞鐵礦石19.9%的股權,被澳當局否決;中投公司則因投資黑石集團和摩根士丹利導致賬面浮虧接近30億美元;TCL走出海外並購吃虧不小;中國平安保險收購比利時的富通投資發生巨大虧空;中國企業收購澳大利亞鐵礦最終被暗算等等。近幾年,從公開消息看,中國企業出海狀況不樂觀,海外並購、海外投資

  知名諮詢機構埃森哲在2010年底對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間中國企業海外並購進行了統計,近三年時間內統計的120起海外並購案例中,涉及總金額超過6000億元人民幣。全球範圍來看,超過一半以上的並購最終失敗,大部分失敗來自於漫長的整合時期。如果以此推算,中國在未來三到五年內可能會承受高達3000億元的投資失利。這或許將是國內企業走向海外面臨的一次陣痛(1月6日《21世紀經濟報道》)。

  中國企業海外並購對象既包括美國、加拿大、歐洲多國、澳大利亞等經濟發達國家,也有中亞、南美、非洲等經濟欠發達國家和地區。中國81%的海外並購是由國有企業進行的,民營企業在並購交易總量中只佔12%。在海外並購收購中失敗的例子比比皆是,首鋼試圖收購澳大利亞鐵礦石19.9%的股權,被澳當局否決;中投公司則因投資黑石集團和摩根士丹利導致賬面浮虧接近30億美元;TCL走出海外並購吃虧不小;中國平安保險收購比利時的富通投資發生巨大虧空;中國企業收購澳大利亞鐵礦最終被暗算等等。近幾年,從公開消息看,中國企業出海狀況不樂觀,海外並購、海外投資失敗者居多。值得注意的是,海外投資風險暴露的比較快,也比較直觀。而海外並購風險暴露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雖然海外並購暗藏風險,但是由於暴露時間較長,人們往往忽視這種風險,最終給企業、給國家造成損失。

  失敗者居多。值得注意的是,海外投資風險暴露的比較快,也比較直觀。而海外並購風險暴露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雖然海外並購暗藏風險,但是由於暴露時間較長,人們往往忽視這種風險,最終給企業、給國家造成損失。如果説“全球範圍內超過一半以上的並購最終失敗”這個結論是可信的話,那麼,作為並購剛剛起步、尚處於小兒科的中國企業出海並購風險一定會大於全球平均水平,並購失敗一定高於全球平均的50%比例。因此,可以説,對未來或3000億海外並購損失的結論是保守的。無論是國企還是民營企業海外並購如果出現損失都將造成較大影響。國企損失是國家的,最終是人民買單;民營企業雖然是私有的,但是並購時往往從商業銀行貸鉅款,一旦損失將給銀行信貸資金造成風險,同時,如果是上市公司最終將給國內投資者帶來投資風險。這幾年,對於中國企業海外並購在管理、監管上基本處於空白和放任自流狀態。特別是對於國有企業海外並購基本信息完全來自企業的陳述,企業説好就是好,監管部門、管理部門完全是聽企業一面之言,既是隱藏巨大風險,監管者也無從得知。這就可能導致由小問題釀成大問題。因此,對國有企業的監管缺失

  如果説“全球範圍內超過一半以上的並購最終失敗”這個結論是可信的話,那麼,作為並購剛剛起步、尚處於小兒科的中國企業出海並購風險一定會大於全球平均水平,並購失敗一定高於全球平均的50%比例。因此,可以説,對未來或3000億海外並購損失的結論是保守的。無論是國企還是民營企業海外並購如果出現損失都將造成較大影響。國企損失是國家的,最終是人民買單;民營企業雖然是私有的,但是並購時往往從商業銀行貸鉅款,一旦損失將給銀行信貸資金造成風險,同時,如果是上市公司最終將給國內投資者帶來投資風險。

  這幾年,對於中國企業海外並購在管理、監管上基本處於空白和放任自流狀態。特別是對於國有企業海外並購基本信息完全來自企業的陳述,企業説好就是好,監管部門、管理部門完全是聽企業一面之言,既是隱藏巨大風險,監管者也無從得知。這就可能導致由小問題釀成大問題。因此,對國有企業的監管缺失是國有企業海外並購的最大問題,也是最大風險。在國企海外並購背後究竟還隱藏著多少見不得陽光的東西,誰也説不清楚。這種放任自流的狀況亟待改變,亟待規範。對國有企業海外並購必須出臺業務管理、並購評估論證、風險防範、損失追究等一整套制度辦法,以約束國企海外並購行為,切實防範並購風險。對民營企業海外並購一定要給其提供足夠的國際市場、行業信息,給其及時進行風險提示,金融部門應該謹慎貸款融資。

  總之,國內企業一定要意識到規範海外並購的重要性,監管部門一定要嚴格監管、保證海外並購無風險的健康開展。

   是國有企業海外並購的最大問題,也是最大風險。在國企海外並購背後究竟還隱藏著多少見不得陽光的東西,誰也説不清楚。這種放任自流的狀況亟待改變,亟待規範。對國有企業海外並購必須出臺業務管理、並購評估論證、風險防範、損失追究等一整套制度辦法,以約束國企海外並購行為,切實防範並購風險。對民營企業海外並購一定要給其提供足夠的國際市場、行業信息,給其及時進行風險提示,金融部門應該謹慎貸款融資。總之,國內企業一定要意識到規範海外並購的重要性,監管部門一定要嚴格監管、保證海外並購無風險的健康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