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一號文件鎖定水利改革 將從土地出讓金提取10%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29日 20: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經濟臺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即將頒布的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雖未正式公開,但部分內容已經引發廣泛爭議。

  本報獲得的最新信息是:“十二五”期間,全國水利建設總投資規模將會超過2萬億元,對於很多人擔憂的糧食主産區與非糧食産區的利益矛盾、小型農田水利設施投入不足、水資源管理等問題,一些主要部門或已經完成、或正在制定相關配套文件。

  按照水利部人士的説法,國家發改委、財政部、水利部等多部門已經下發的 《關於進一步加強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管理工作》、《水利建設基金籌集和使用管理辦法》,這些皆屬於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的配套範疇。

  除此之外,由水利部起草的《關於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很快將要正式公佈,其中包含財政、投資、金融、稅收、土地、價格、政績考核等一系列支持水利建設的新政策。

  而對於目前爭議最大的地方政府“從土地出讓金中提取10%用於農田水利建設”這一硬指標,一位水利部人士回復很謹慎——“只要沒有對外頒布,太多的爭議都意義不大”。但他同時也表示,對一些農田水利設施薄弱的農業大縣和産糧大縣,相關部門會出臺比較具體的支持政策,比如“給予農民的種糧補貼、農機補貼等會再多一些”。

  鎖定農田水利

  根據目前公開信息,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的準確名稱是 《關於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

  文件中目前最引人熱議的是:“十二五”期間,全國水利建設總投資規模約2萬億元,其中來自中央的撥款達到1萬億元左右。核算下來,中央和地方每年平均對水利項目的總投資4000億元,中央財政每年單獨對水利項目的投資是2000億元。

  雖然也有業內人士表示,國家對水利的投入還很低,但比較“十一五”期間全國水利總投資只有7000億元,其中中央投資只有3000億元,“十二五”水利投資應該算是較大的手筆。

  但包括官員、專家在內的人士仍擔憂,一些關鍵部門會考慮維護部門利益,多出政績,過分熱衷於搞大江大河的治理工程,而對中小型農田水利特別是小型農田水利設施採取繼續減少投資,由此造成新的水利改革政策難以落到實處。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數次主持農田水利的調研項目,根據他多年來深入基層調查的結果,中央政府的財政支農資金主要用於大江大河的治理,而地方政府則片面追求“市場化”,更多的投入到那些具有較高收益的城市水利建設項目,對於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的建設、管理、維護工作則採取的是“甩包袱”的做法,每年真正分給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和水土保持工作的費用微乎其微。

  我國現有的農田水利設施大部分都是興建於上世紀50-70年代,歷史欠賬太多太沉重,根據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得出的數據,我國有70%以上的村莊沒有任何農田水利建設投資,而能夠獲得國家投資的村莊僅佔9.56%,這些問題過去幾年都被中國糧食“七連增”的表象所掩蓋。

  馮廣志是水利系統的一位老專家,退休之前,他擔任水利部農村水利司司長。他表示,這幾年中央大幅增加水利投資,但真正用於農田水利上的數字很少,2010年也只有100個億。

  本報獲得更確切的數字是:國家從2006年開始對小型農田水利設施投了3個多億,到2009年是45個億,去年是48個億。計劃投入本來就很少,但每年還有部分資金被擠佔。

  事實上,相關管理部門已經意識到小型農田水利設施薄弱,2009年,財政部就確定了第一批400個重點縣建設,各級財政共安排重點縣建設專項資金64.1億元,具體到每個重點縣平均投入是2035萬元。到去年底,財政部給出的名額已經上升為850個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但投入還是比較低。前不久《關於進一步加強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管理工作》下發之後,財政部正在確定第三批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名單,財政支持力度也將進一步增大。

  在新的文件中,也進一步明確了投入主體——“重點縣建設以中央和省級財政投入為主”。

  賣地治水

  從多方面的信息來看,“土地出讓金中提取10%用於農田水利建設”這一硬指標極有可能出現在中央一號文件中,這也是目前爭議最大的問題。

  目前業內人士爭議的主要集中點在於:各地土地出讓收入肥瘦高度不均衡。在中西部地區傳統的種糧區、農業大縣,基本沒有多少土地出讓金,而在很多南方沿海省市和上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中,來自土地的出讓收入卻很高。

  如果按照 “從土地出讓金中提取10%用於農田水利建設”實施,可能帶來的結果是:愈是土地出讓收入偏高的非糧食主産區,10%的土地出讓金無處可用,而土地出讓收入偏低的糧食主産區,即便悉數拿出這10%也無濟於事。由此帶來的更深層次的矛盾還有:這種做法不僅難以實現用土地出讓金支持農田水利建設的目的,更使得糧食主産區與非糧食産區的利益矛盾更加凸顯。

  2010年上海土地出讓收入高達1366.49億元,在國內排名首位,但由於上海農地較少,當年投資農田水利只有1億元。像北京、天津這些土地出讓收入很高的經濟發達地區也屬於此類。

  與此相反,在一些最需要投資農田水利建設的産糧大省和農業大省,比如河南、江西、安徽等下屬的市縣,由於中國長期實行低糧價政策,這些地方糧食主産區都屬於經濟窮省,土地出讓收入都很低。

  如河南省是中國第一産糧大省,每年都會調往全國各地300多億斤的原糧及加工製品。河南省每年糧食産量超過10億斤的有52個縣,而52個縣的人均財政支出佔不到河南全省108個縣中的一半,是全國人均財政支出的三分之一。

  再比如,滑縣作為河南第一産糧大縣,該縣每年的糧食都源源不斷地被輸送到糧食非主産區,可滑縣每年的人均財政收入都是河南省倒數幾名,縣政府每一年都是財政拮據。

  有水利部人士分析,根據國土部發佈的數據,2010年全國土地出讓金是2.7萬億元,如果延續這個數字推算,今年用於農田水利建設的投入將大約是2700億元。但前述知情人士表示,從今年開始,從上至下,中央對農地流轉的政策會明顯在收緊,今年用於農田水利建設的投入將會大大降低,具體數字很難預測。

  不過,對於目前外界對“從土地出讓金中提取10%用於農田水利建設”這一硬指標的爭議,他雖然不願多做評論,但同時也表示,國家將對一些農田水利設施薄弱的農業大縣、産糧大縣將會出臺較為具體的支持政策,比如“給予農民的種糧補貼、農機補貼等會再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