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消費調查頻道 >

通脹預期下居民消費行為新變化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13日 10: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上海證券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通脹預期下居民消費行為的變化,將直接影響即期消費需求的強弱。當消費者預期價格上升,“替代效應”就會變得很明顯。此時,居民對非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的消費將會減少,消費規模也將縮小,這將不利經濟增長。

  ⊙梁達

  消費將成為今年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通脹預期下,居民消費行為的變化,將直接影響即期消費需求的強弱。當消費者預期價格上升,“替代效應”就會變得很明顯。對於正常消費品來説,在實際收入不變的情況下,商品相對價格上漲,消費者將主動尋找其他可以替代的商品,以降低消費成本。此時,居民對非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的消費將會減少,消費規模也將會縮小,這將加劇經濟下滑。因此,密切關注通脹預期下居民消費行為的變化,對於宏觀政策的調整,以及正確引導和推動消費,發揮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已變得十分重要。

  五種消費行為主導城市消費市場

  1.持幣待購的觀望消費。

  對於普通百姓而言,通脹可能意味著其財富水平一定程度的縮水,因此,當通脹來臨或即將來臨,人們會改變自己的投資和消費行為,盡可能地減少即期消費。為了減少收入降低帶來的壓力,人們外出餐飲、娛樂、旅遊的比重會降低,從而影響到這些行業的營業收入。

  收入預期下降會導致人們在購買商品時更加小心謹慎,注重商品性價比的比重上升,對産品實惠的重視程度上升,中低端貨物與服務更受市場的歡迎。消費者回歸現實,品牌消費會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品牌的溢價意義降低,趨優消費大大降低。

  2.隨用隨買的理性消費。

  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多數居民對目前價格的漲跌變化已有較強的承受能力,不少居民已能較為理智地選購商品,消費雷同現象逐漸經消失,並向消費多元化發展,昔日的盲目搶購和攀比消費已不可能重現。消費檔次明顯拉開,按需選購成為消費的主流。以有限的收入換取最大的效用成為消費者行為的基本原則。這條原則要求消費者在收入有限的前提下,憑藉自己的消費經驗和對各種消費信息的分析判斷,在眾多的商品和服務當中進行理性選擇。

  這一行為在目前消費市場佔據重要部分。主要由中等收入階層組成,是推動整體消費需求快速增長的主體力量,其收入穩定,基本消費需求已經滿足,消費行為比較理性,消費水平相對較高,消費結構正待進一步升級。對於住房和汽車等高檔消費品,關注的是價格,經濟實用的基本生活用品仍是消費主流。這一階層需求潛力巨大,在任何市場經濟環境中,都是消費的主體,是消費總量持續擴張的主要力量。

  3.謹慎的中長期消費。

  該特徵表現為對未來收入與支出不良預期的影響,消費者的即期消費變得縮手縮腳。造成居民消費行為謹慎的原因,一是居民對未來預期收入增加缺乏信心。二是居民對未來預期支出增加深感擔心。房價居高不下、醫療、養老和失業保險等支出預期增強,增加了人們對未來支出的不確定性,加劇了謹慎消費心理。另外,目前我國股市低迷所造成的“財富損失效應”,以及國際經濟的嚴峻形勢所産生的示範效應,也在某種程度上對居民謹慎性消費行為的形成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此外,傳統消費仍在很大程度上對人們的消費行為仍然起著支配作用。人們崇尚“收支相抵、略有結余”,忌諱“寅吃卯糧”,因而即期收入成為當前消費的極限。他們極少“負債”消費或“超前消費”,不願意把明天的錢提前到今天來用。主張“節儉當前、聚財預後”,偏重遠期消費,輕視近期消費,他們一旦有了收入結余,往往首先想到的是把它們積存起來,以作將來購房、養老、治病之用。

  上述因素導致不少居民消費心理趨於保守,消費行為更加謹慎。大量的購買力沉澱下來,以獲得“未來安全”需要。目前在城市居民中仍有相當一部分消費者抱有中長期的消費需求。這一群體的消費潛力大,由於收入水平低,制約了潛在消費的實現,因而增加這部分人的收入,對促進消費可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4.超前的瀟灑性消費。

  如今生活寬裕的高收入居民,十分關注生活質量的提高,消費傾向也出現明顯變化,投資意識日益高漲。越來越多的高收入居民,超前消費,車、房齊全,注重追求精神消費和服務消費,教育、文化、通信、保健、住宅等成為消費熱點,追求時尚化與個性化日趨明顯。在飲食方面,講究營養和風味,講吃“精”、吃“怪”。穿著上崇尚名牌,講究款式、品質和個性。在用品方面主要青睞一些科技含量高、時代感強的高檔家電産品。

  除了滿足物質生活的需求外,外出遊覽名勝古跡,出境領略異國風情,成為高收入居民節假日消費的重要內容。

  高收入階層,是引領消費新潮流、消費上水平、質量上檔次的群體,所進行的消費是一種富裕型消費。這一群體主要關注消費的質量,消費方式個性化和現代化,精神消費和服務消費成為消費的重點和熱點,高檔商品、進口商品、奢侈品已經成為經常性消費內容,但這些消費所佔比重過小,並不能解決我國目前消費需求結構性不足的問題,對擴大居民消費總量的貢獻主要體現在示範和引導作用上。

  高收入階層的消費示範效應已對市場産生一定影響。目前,收入不斷增加的高收入群體越來越成為社會關注的對象。這一群體的消費傾向低,但投資意識不斷增強,建立有序的投資環境和良好的消費環境,將有利於這一群體購買力的釋放。

  5.買漲不買落的消費。

  “買漲不買落”是市場經濟中的現象。一些消費者從此起彼伏的降價浪潮中悟出,商家打折重點是一些庫存積壓商品或過季的商品。如有些服裝打折是為了增加銷售額,完成銷售目標和任務。有些商家急功近利,搞一些虛假的打折銷售,嚴重影響了消費者的利益,使不少消費者産生“越是降價的商品越不購買”的消費心理,這種消費行為已在某種程度上左右目前市場的基本走勢。

  針對現階段居民消費日益明顯的市場性特徵,擴張消費的政策必須立足於消費者的實際情況,政策力量應變成市場信號。只有在充分了解和把握居民的消費心理和消費特點時,才能正確引導居民科學消費、理性花錢。

  當前,物價上漲正在成為眾關注的熱點。正確的政策目標選擇,應是在適度通脹和較快經濟增長之間尋找平衡,同時採取抑制物價上漲的組合拳,例如專門對低收入群體及時給予必要的補貼和保障等措施,以化解通脹帶來的矛盾,同時要改善消費環境,引導居民消費。

  把握好促進居民消費增長的四大著力點

  1.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增加居民收入。

  一是要繼續增加各級財政對擴大就業的投入,落實好已出臺的支持大學生和農民工創業、就業和培訓的各項政策措施,創造更多的與改善公共管理、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和環境保護等相關的公共部門就業崗位,提高就業率,從而提高中低收入群體收入。

  二是要深化工資分配製度改革,加強對企業、事業、機關單位工資分配的監督檢查,逐步解決由於體制所造成的行業間、部門間和不同崗位間工資差距過大的問題。

  三是要強化對收入分配的宏觀調控,利用稅收等經濟杠桿把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範圍之內。調節高收入群體的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高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

  2.完善社會保障機制,提振居民消費信心。

  政府和有關部門重點要在教育、醫療、養老和住房等方面出臺相關配套政策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這樣可以穩定人們的心理預期,提高居民的消費信心和消費傾向。特別是要關心和幫助低收入家庭的各項社會保障制度的落實,減少居民對未來生活的擔憂,提高居民的即期消費需求,增強消費信心。

  3.推進消費信貸,促進潛在消費能力釋放。

  一是要加大宣傳力度,轉變居民的消費觀念,引導居民改變“無債一身輕”的傳統觀念,從而改變居民單純依靠自身積累的消費模式。二是要根據不同收入群體的消費特性與市場需求,大力開發和發展新的消費信貸品種,滿足居民的多樣化需要。三是要儘快建立個人信用制度。隨著居民的流動性增大,就業、收入狀況變化頻繁,建立個人信用制度勢在必行。四是要制定和完善信貸消費的法律法規,保護放貸方與借貸方各自的合法權益,信貸消費需要有規範的動作程序和制度才能健康發展。

  4.改善消費環境,促進消費升級。

  一是要穩定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商品和服務的價格。二是要降低教育、醫療等重要公共品價格,規範收費,加大監督力度,杜絕亂收費,以促進居民在各方面的消費需求均衡增長,提高生活質量。三是要注重對新的消費熱點的引導。四是要加大整治、打擊力度,從源頭上杜絕假冒偽劣商品,最大限度地保護居民消費熱情和經濟利益。五是加強商業網點和電子商務建設,減少消費者受時間和空間的制約。六是進一步改善農村和落後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為使用家電、通訊等現代消費品創造條件。七是改善管理,著力發展文化娛樂旅遊等新興消費,促進消費結構的升級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