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人民日報調查顯示64%受訪網友稱現在買房不理性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12日 09:1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黃碧梅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本版製圖:宋嵩蔡華偉

  萬餘人民網網友參與調查

  64%網友認為現在買房不理性

  1月11日,《人民日報》社會版聯合人民網要聞部,推出“買房,你夠理性嗎?”網上問卷調查。截至當日21時,參與網友超過1.1萬人。

  接受調查的網友中,53%的人尚未購房,38%的人有一套房,9%的人有兩套或以上的房子。有房和無房者的比例基本是一半對一半。

  從調查樣本來看,64%的網友認為,現在買房並不合乎理性。其中,34%的人表示,房價已經超出了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30%的人表示,房價已經太高,現在買房有風險。另有30%的人認為,現在買房是理性的。其中,19%的人認為,剛性需求者只要買得起就買;11%的人看漲後市,還有6%的網友認為“很難説”。

  就首次購房年齡來看,26—30歲年齡段的人群最多,此後依次是31—35歲,35—40歲,40歲以上,25歲以下。比起一些發達國家,中國人的首次購房年齡較小。據悉,美國首次購房平均年齡超過30歲,日本和德國甚至是42歲。

  首套房,大家希望多大面積呢?調查顯示,想買90—120平方米的人最多,佔46%,其次是50—90平方米(44%),再次是120平方米以上(7%)。

  但是期望與實際總有差距。調查發現,網友實際購買的房子,還是50—90平方米的最多(44%),其次才是90—120平方米(34%)。網友認為90—120平方米更適合居住,但是現實承受能力有限。

  除了銀行房貸,網友買房的錢哪來?近五成網友靠自己的積蓄(47%),有24%的人借錢買房,而22%的人靠父母資助,還有7%的人通過其他途徑。

  在有房貸的網友中,74%的人月供佔月收入比例在50%以下。專家認為,債務佔收入的比例50%以下是比較合理的,銀行的風險尚可得到控制。

  但是,房貸壓力還是比較明顯。貸款之後,35%的人認為自己生活品質大大下降,11%的人不敢換工作,35%的人因此要精打細算,只有11%的人認為房貸基本沒有影響。

  網友在什麼情況下選擇先租後買呢?30%的網友對公租房抱以熱望,希望大規模建設公租房,同時降低門檻,住進了公租房就不著急買房了;25%認為,房價要穩定,才能緩解恐慌性需求;20%認為租房市場規範,房源更多,租房會更安心;17%認為如果能長租,不需總搬家,就不著急買房。

  北大經濟學院副院長崔建華、人大經濟學院教授顧海兵

  理性購房觀唸有助平抑房價

  高位入市有風險

  “隨著經濟的平穩發展,房價的平穩上漲是正常的,上漲幅度過快就不正常了。”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崔建華表示。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顧海兵則表示,從房價收入比來看,當前房價顯然是偏高了。

  導致房價過快上漲的主要因素,有土地價格、投機買房、炒房的影響,也有剛性需求客觀存在、供給相對不足的疊加。而人們的預期對於市場變動也有直接作用。

  對於房價偏高這一狀況,顧海兵給予了風險提示,“一國房價偏高的狀況,一般不可能超過10年,日本、美國都有過這樣的教訓。”

  他説,從2004年起,中國樓市開始進入迅速上升階段。目前,這種增長已經持續了五六年。因為中國房地産行業的特殊性,在價格高位持續時間可能會更長一些,但總會有恢復正常的一天。只是由於通貨膨脹的影響,下降的空間可能不會那麼明顯。

  據此他認為,高位入市有風險,跟風買房、非理性購房不可取。

  剛性需求比較大

  對於目前樓市購房需求的結構進行分析,專家比較認同的是,仍以剛性需求為主,但非理性購房也多少存在。

  崔建華分析,目前購房需求中,剛性需求仍然比較大。幾輪的樓市調控,多從需求調控入手,供應雖然也有所增加,但幅度仍然不夠,導致供求不協調。

  “從時常見諸報端的各類‘日光盤’的報道中,不少人急著買房的心態可見一斑。但我不傾向於以非理性購房來形容這種購房選擇,我認為‘恐慌性購房’的説法,可能更為準確。”崔建華説。

  在他看來,這種恐慌性購房的動機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客觀存在著的房價過快上漲,讓人們産生了“房價仍會繼續快速上漲”的預期。具體到個體,理性的選擇可能就是:“儘早買房”。

  顧海兵則認為,由於稅收等制度的不合理,龐大的二手房存量交易沒有激活,加劇了供應不足。

  同時,租房市場也沒有盤活,房源少,管理亂,也減少了租房需求,放大了購房需求。

  理性可以穩房價

  兩位專家表示,在確實存在“恐慌性購房”的當下,理性購房理念的倡導是有意義的。因為消費者越理性,需求越合理,剛性需求的釋放就會更加有序,對於房價過快上漲也能起到一定的抑製作用。

  崔建華認為,居者有其屋,是中國文化和歷史的傳統,年輕人有置業需求無可厚非,但置業行為中的不合理因素,需要加以引導。“比如,希望買大房子,位置要在中心城區,周邊配套環境要好。如果這樣的需求超出了能力所及,恐怕就難言合理了。”

  他指出,人的購房行為是一個升級的過程。年輕的時候,買一個小一些、條件也許並不是那麼完美的房子,通過若干年的努力,有了實力,再進行改善。這是需要建立和倡導的、相對合理的購房選擇。

  顧海兵則認為,在穩定市場預期方面,媒體應該發揮應有作用。要理性引導輿論,多做客觀、公正的報道和分析,避免被開發商“綁架”,助長恐慌情緒蔓延。同時,應發揮專家作用,建立獨立專家庫,開展房地産問題論證,為房地産提供理性、冷靜的分析和建議。

  正方

  租房也不錯

  任俊乾:

  對於普通人來説,目前租房是不錯的選擇,不要盲目購房。

  當首付和還款壓力都不大時才可以考慮,月供嘛,最高佔到30%,不要那麼渴望成為房奴。

  Miss-chae:

  現在的房價確實高得離譜。我不想自己辛辛苦苦掙的錢花得不值,更何況是父母的錢。房價不降或收入不漲,我堅決不買房。

  哈拉星子:

  太多人賦予了房子太多意義,卻沒搞明白重要的是生活本身。當房子和錢成了生活的目標,人的所有快樂便失去了根本。

  人間喜事:

  我目前選擇租房。如果勉強買房,把父母家底掏空,未來數十年父母和我們夫妻倆都得困死在一個地偏房小的破屋裏,還不敢生病,不敢辭職。

  小李:

  以現在的房價買房子想都不想,如果勉強去買房子,萬一工作不穩定或遇到其他事要錢急用,那怎麼辦。

  文國雲:

  就當前尚不明晰的房地産市場來看,租房勝過買房。租房更加划算,而且大量房貸有可能抑制個人發展空間。

  楊國棟—碼字的:

  現在買房不是套在高位?!而且所有和房價有關的爭論都忽視了獨生子女政策的影響,當上一代老人去世,獨生子女夫婦手中很可能有了三套以上的房子,而他們子女結婚還遠著呢。無論是選擇出租或出售,供應一下就增加了,而需求減少了,對房地産市場的打擊就很大。

  童曉天:

  年輕人,不要著急買房啊!

  我們是幹建築行業的,你們先緩一緩購房,讓我們也好有精力蓋更多的房子,就會好些了嘛!搞得我們現在天天加班,累的跟什麼一樣。我們搞工程的辛苦點沒關係,只求給漲點工資,讓我們這些專門蓋房子的也能買得起房啊!你説是吧?

  反方

  趕緊買房吧

  童童zuo:

  問題是租房負擔也不輕啊,還有隨時被迫搬家的危險。在孕期或哺乳期搬家是很淒涼的事。除非政府提供更多廉租房,讓我們能租個踏實!否則只好買房了。

  小盛:

  有穩定工作,父母能支持一部分的,趕緊買房吧!買不了新的可以買舊房。買不了一線大城市的,就買二三線老家縣城的。

  程互在外面:

  房子要買,只是時間和個人的問題——自己有房子,即使是小一點,很滿足了,起碼是自己的!

  娟娟木子:

  其實我們也不是非得要住自己的房子,也不是房租無法接受,關鍵是房東三天兩頭的漲房租,經不起折騰!大家哪有精力天天找房子搬家,糾結。

  蘇州雨巷:

  租房不是個好辦法,因為始終感覺是被別人掐著脖子過日子。有了自己的房子,哪怕很小,才有退路,才會心裏踏實。

  hehe:

  房子除了居住,還有投資的屬性,只要房價預期是上漲且幅度不低於CPI,買房就是合理的。

  一塊二毛:

  我覺得房地産崩盤的可能性不是特別大。除非是大政策開始引導人口向農村流動了,否則一二三線城市肯定都還是有房地産剛性需求的。或者就是老齡化社會到了一定階段自然死亡大量人口,造成需求嚴重疲軟。但是現在這些情況都還沒有出現。

  網友(IP:121.14.234.★):

  如果房價穩定,我一定不急著買房,而會先買部經濟型的車開開。

  可是去年7000,今年9000,我再不動手,明年11000……這樣下去,永遠買不起。

  (以上摘自人民網網友留言及本版微博留言)

  淡定的選擇來自穩定的市場

  姜赟

  明和鴻,大學時的同窗。畢業那年,大家都覺得,房子很遙遠,至少要10年。

  3年後同學會,明已經買了房,父母出的首付。迎著同學艷羨的目光,他卻不住抱怨:按揭耗掉收入一半,生活只能精打細算。而鴻仍然租房住,用積蓄在職讀了個金融學碩士,並收到金融公司的橄欖枝。

  6年後再聚首,明帶著小孩兒,抱怨房子不夠住,想換大房又怕活得太累。而鴻不僅自己買了房,還給父母在家鄉買了一套。談起經歷,明這些年為還房貸而努力,而鴻的身影則經常出現在法國、美國、日本等地。

  人們在選擇的同時,往往意味著捨棄。明選先買房,或許舍了一些事業機會;鴻選先奮鬥,或許付了一些金錢成本。畢竟,房子買得晚,價錢會更高。

  這恰恰是房價上漲時,年輕人共同糾結的艱難選擇。因為艱難,淡定也好,不淡定也罷,兩者都可理解。

  淡定者有其堅持:“別把人生困在一所房子裏”、“父母,不是用來‘啃’的”、“有事業,一切都會有的”。

  不淡定者有其考量:今天不買房,明天望樓嘆。今天不置業,明天單身漢。今天不投資,明天留遺憾。

  這兩類人群,面臨著同一個現實:房子供不應求,房價居高不下;租房不穩定,市場不規範,“租”得很煩惱。

  因為這個現實,讓許許多多本想淡定從容的人,變得不淡定、不從容。

  改變這個現實,需要政府更加給力。穩房價、促保障;調供需、抓秩序,政府擔子不輕,仍須加倍努力。

  改變這個現實,需要民眾更加理性。買方真的一條心、一股繩了,慌的只有賣方,房價只會更穩。

  改變這個現實,更需要政府和民眾齊心協力。政府給力了,民眾卻慌亂,房價難穩,反之亦然。

  年輕人,誰沒有理想,誰不想奮鬥?只有房價穩了,預期穩了,在房子面前,他們的選擇才能淡定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