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10日 09:2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土地財政”緣何愈演愈烈
新華社記者 葉鋒
出讓金總額達2.7萬億元,同比增幅達70.4%——國土資源部負責人7日在全國國土資源工作會議上披露的數據,揭示出2010年國內土地市場的一場“盛宴”。
土地出讓收入創新高
中國指數研究院的監測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120個城市土地出讓金總額為18814.4億元,同比增加50%。其中三個城市土地出讓金收入突破1000億元。
“價量齊漲”是去年地市“成績單”如此“靚麗”的主要原因。數據顯示,去年1—11月,全國120個城市累計供應、成交住宅用地分別為39591萬平方米、30216萬平方米,同比增幅分別達到43%、40%。
價格方面,去年120個城市住宅用地樓面地價波動頻繁,並在7月以後震蕩上行。自11月起,隨著優質地塊入市,杭州、廣州、溫州等城市又重新冒出“地王”。價格因素對一些城市土地出讓金的貢獻率十分突出。比如,武漢、南京等城市2010年住宅用地出讓面積同比增幅不到20%,但出讓金的收入增幅卻超過125%。
鉅額土地出讓金去向何方
土地出讓金全額納入地方基金預算管理,是地方政府不折不扣的“錢袋子”。一些地方土地出讓金的使用有貓膩。比如,按有關規定,各地從土地出讓凈收益中提取廉租住房保障資金的比例不得低於10%。但審計署去年11月公佈的審計報告顯示,2007年至2009年,有22個城市的提取比例未達到要求,共計少提取達146.23億元。
大幅增長的土地出讓收入如何使用,對地方政府管理、服務的理念與能力是一次考驗。土地收入不是政府手中的私房錢,它是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財源,關心土地收入的增長是正當的;但當大多數群眾的居住問題成為社會問題之時,如果過分強調土地收入而不願為居民的保障性住房建設提供資源,則將背離群眾的利益,影響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土地財政”不可持續
土地出讓收入是地方財政的重要支柱。2009年土地出讓收入為14239.7億元,增長43.2%。當年的土地出讓收入佔地方財政收入的43.7%。業內人士預計,土地出讓收入在地方財政收入中的比重也有可能進一步上升。
把今後50年或70年的收益一次性收取、以土地為抵押物獲取城市開發建設鉅額貸款、通過房地産開發獲得GDP和大量稅收——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某種程度上可説是中國快速城市化的一大“奧秘”。不過,一旦形成“過度依賴”,無疑將使經濟運行風險加大,房地産調控難度增加。
越來越多的人士認識到,“土地財政”不可持續。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説,“十二五”期間,中央和地方政府在事權、稅權分配上會更加合理,抬高地價增加土地出讓收入等地方政府的短期行為將逐步消除,地方對“土地財政”的依賴將逐步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