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11日 08:2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上海證券報
2011年第一個工作周,左岸等5家中國公司相繼向美國SEC(美國證監會)提交IPO文件。
在此之前,2010年12月底,紐交所北京代表處發佈年終研究報告,稱全年中國公司赴美IPO數量創歷史紀錄,達到34家。該所中國區首席代表楊戈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不無自信地表示,“如果市場保持目前的較好狀況,估計未來幾年每年會有20-30家中國公司赴美IPO。”
然而,當下中國企業赴美上市的實況,乃是“前門”喜筵不斷、“後門”警笛長鳴。自去年9月美國權威媒體首次撰文揭露中國企業赴美借殼上市中的種種亂象之後,市場上涉此問題的質疑、抨擊、乃至監管機構的調查傳聞便連篇累牘地見諸報端。
“美國證監會是否已就中國借殼企業啟動全面的正式調查程序?”當被問及這一問題時,納斯達克交易所、紐約交易所相關負責人均未向記者給出確鑿回復。但有不少觀察人士認定,一場監管風暴正席捲而來——SEC已向Moore Stephens等會計事務所做出禁令和罰款判決,“不得再接納任何來自中國的客戶!”
也有業內人士提供一種另類視角。如羅仕證券董事長拜倫羅仕,他于1月7日在上海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聲情並茂地強調,至今未聽悉SEC全面調查中企借殼的正式通知,“真正的醜聞只屬於個別企業。”
拜倫是幫助中國企業登陸美國的華爾街投行家之一,他和他的同行們普遍認為,是少數“老鼠屎”壞了整個反向並購業務大局。不過,記者也了解到,來自美國監管部門的資深人士更關注,借殼上市操作本身暴露了監管政策的可執行性等薄弱環節。
“這次市場全面質疑中企借殼的問題,這裡面有做空基金在搗鬼!”不止拜倫羅仕一位投行家提醒過記者。
目前,在美國市場,除官方監管外,做空基金“獵殺”問題上市公司(即買入空頭——披露財務問題——股價下跌——空頭獲利)是常見的外部監督力量。
而縱觀近一年來,做空“有嫌疑”中國概念股並從中謀利,幾成美國做空機構的主要賺錢模式——如綠諾國際、旅程天下、博潤、東方紙業等公司均遭遇過獵殺,其股價持續暴挫40%—60%,甚至最終被勒令退市。
“在我的印象中,先是個別公司被曝出財務醜聞,第一家是福麒國際,當日導致整個中國概念股板塊大跌;隨後是綠諾國際;最近則是媒體關於借殼醜聞及SEC調查的報道,進一步打擊了整體板塊的估值。” 羅仕證券中國研究部主管馬峻對記者回憶。
當時,美國市場對中國概念股的恐慌到何種程度?有一個有趣的觀察,去年11月19日,某家在美上市公司發佈公告,對2007財年、2008年和2009年以及2010財年前三個財季的財務報表進行重述,原因是這些財報存在重大錯誤。
若這是一個中國概念股,依此前案例,其後果可想而知:遭到普遍的欺詐指控,股價大幅下跌,而且通常在一週時間內將面臨5至10樁的官司。但實際上這是著名的綠山咖啡公司,其股價在當天上漲了11%。
那麼説,有關借殼調查等一系列報道乃是做空基金聯合媒體炮製的套利局?包括拜倫羅仕在內的不少華爾街人士均對記者暗示了這種“勾當”的可能性。
但也有資深人士無法認同,如楊戈便對記者強調,對衝基金對中國OTC公司做空牟利,這是這些基金公開承認的,是他們商業模式的一部分,“但若説美國主流媒體配合做空基金‘獵殺’中國概念股,不可能存在這樣的情況。”
無論真相如何,目前市場的現實是——在美上市的中國概念股估值極低。用馬峻的研究來看,2010年平均靜態PE僅8.8倍。
一個有趣的現象由此産生——不少中國借殼上市股不願在“臟水”中繼續“撲騰”,紛紛運作私有化退市,甚至有意回歸國內資本市場;同時,深圳的創業板也在極力“召喚”優質紅籌公司回歸。
深交所副總經理周明上週末在京表示,2010年有114家民營企業在海外上市,其中有很多屬於戰略性新興産業,這説明我國的創業板市場還需要不斷完善制度。“可以探索吸引像百度、騰訊等海外上市的優秀紅籌公司回歸創業板市場,這樣可以起到示範傳導效應。”
但這裡也有兩個問題——百度、騰訊目前均是美國投資者熱情追捧的“香餑餑”,是否有意回歸仍未可知;同期宣佈有私有化計劃的在美上市公司是否有足夠的盈利能力回歸?
“這些反向並購公司基本達不到國內上市要求,他們無法回到A股或港股上市,或會尋求轉到其他一些上市門檻較低的市場,如倫敦AIM、新加坡、法蘭克福、韓國等等。”楊戈悲觀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