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27日 19: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2月27日電 據中國人民銀行網站消息,“十一五”即將收官,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胡曉煉發佈文章總結“十一五”時期中國貨幣政策調控的成就,她指出,“十一五”期間人民幣“走出去”取得突破性進展,跨境貿易和投資中人民幣的使用迅速擴大。以下為其全文:
“十一五”期間,我國金融宏觀調控面臨著極其複雜多變的內外部環境,經受了罕見國際金融危機的嚴峻挑戰。人民銀行在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下,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的變化,及時調整貨幣政策取向,綜合運用貨幣政策工具,靈活把握金融宏觀調控的重點、力度和節奏,貨幣政策預見性、科學性和有效性進一步增強,對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和物價水平基本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貨幣政策適時適度調整,金融宏觀調控的預見性、科學性和有效性進一步增強
“十一五”前半期,針對國際收支雙順差持續擴大及流動性偏多、物價出現持續上漲壓力的情況,為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貨幣政策由穩健轉向適度從緊,並於2007年第四季度起開始實施從緊的貨幣政策。2006年至2008年上半年,通過靈活開展公開市場操作,先後18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對衝了外匯流入投放的大部分流動性,並先後7次上調存款基準利率、8次上調貸款基準利率,對抑制通貨膨脹,保持經濟平穩增長髮揮了重要作用。
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開始顯現,至2008年中,危機程度加深,而我國通脹壓力依然較大。人民銀行及時調整了貨幣政策的重點和力度。按照既要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又要控制物價上漲的要求,調減公開市場操作力度,並將全年新增貸款預期目標適度提高,指導金融機構擴大信貸總量,並與結構優化相結合,向“三農”、中小企業和災後重建等傾斜。
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産後,全球性金融危機爆發,主要經濟體陷入衰退,金融市場功能幾近喪失,全球經濟遭受嚴重衝擊。對我國經濟尤其是外貿行業的衝擊明顯加大。面對前所未有的複雜局面,人民銀行在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下開始執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收縮公開市場操作力度,創新使用短期招標工具(TAF)等流動性支持工具,先後4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5次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得到了有效傳導,金融支持經濟發展的力度明顯加大,有力地支持了一攬子刺激計劃的實施,對抵禦金融危機衝擊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國經濟迅速企穩向好,在全球率先實現經濟復蘇。從GDP季節調整後的環比數據看,2008年四季度我國GDP環比年增長率只有1.8%,2009年一季度則升至8%,二季度達到15%。GDP同比增速逐季提高,2009年一至四季度分別為6.5%、8.1%、9.6%和11.3%,全年GDP增長達到9.1%。適當寬鬆貨幣政策的有效實施明顯緩解了通縮預期,很快遏制了通縮與衰退相互強化的潛在風險,市場信心顯著增強,對幫促進經濟儘快復蘇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對推動全球經濟復蘇起到了積極作用。
2010年以來,在國際金融危機緩解、全球流動性充裕的大環境下,隨著國內經濟較快回升,勞動力成本上升、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等,也出現了通脹預期上升、經濟金融運行存在風險隱患等問題。貨幣政策在保持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的同時,根據新形勢新情況著力提高了政策的針對性和靈活性。注重運用市場化手段進行動態微調,妥善處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的關係。2010年以來,人民銀行綜合運用數量型工具和價格型工具,靈活開展公開市場操作,先後6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2次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實行差別準備金率、差別化的房貸利率等措施,引導貨幣條件逐步從應對危機狀態向常態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