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21日 15:0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12月15日早,北京城市主幹道西三環六里橋至蓮花橋。記者賈寧攝
近期,治堵傳聞讓北京新車上牌數量明顯增多。圖為北京岳各莊檢測場,工作人員正在緊急調運4000副新車牌。記者 賈寧攝
如當年搶購冬儲大白菜一樣搶購現車,這一幕
近一個月來在京城汽車市場持續上演。
12月18日上午,北京亞運村汽車市場。記者看到:車市上人群熙熙攘攘,打聽價格的、買車的、試駕的、辦手續的……好不熱鬧,身處其中讓人仿佛有一種置身於廟會的感覺。
“限購”傳言引爆購車潮
“現在不買車,明年買車還得提供停車泊位證。”“聽説明年牌照將會限制,早買早踏實。”在車市上,隨處都能聽到這樣的議論。
北京市治堵新政出臺之前,“北京私人購車將憑停車泊位上牌”,“外地人購車將受到限制”等説法早已傳得沸沸颺颺, 引爆購車潮。12月13日,治堵新政出臺,人們發現其中並沒有提到上述説法,對於限制性的措施,只提了一句:“在一段時期內,按照公正、公開、公平和無償的原則,合理調控單位和個人年度小車增長速度,抑制小車過快增長。”用語十分謹慎。但這也給消費者留下無限猜測和想象空間,客觀上讓購車熱潮更加洶湧。
在車市上,正在挑車的王先生告訴記者,他已經有了一輛車,這次來是要給愛人再買一輛。“新政策有點語焉不詳,模糊的界定讓人心裏很不踏實。為以防萬一,我決定還是在具體措施出臺之前再買一輛。”
同樣的現象也在遍佈京城的400多家4S店裏上演,許多車型甚至出現了“一車難求”的局面。
“我上週末(12月11日)去問的時候還是先預付2000元定金,再加5000元裝飾就可以提車,今天(12月12日),居然漲到3000元定金,還要加6000元裝飾。”北京市民張紅海告訴記者,僅僅1天時間,本田CRV的價格就漲了1000元。“更重要的是,現在根本沒車,只能等到年底。”張紅海決定考慮其他車型,但所有他考慮過的車型全部缺貨。百般無奈,張紅海只好又選擇回到本田的4S店,定下了CRV。
不僅僅是京城百姓急於買車,一些外地在京居民也紛紛搶在限制措施出臺之前買車、換車。
“賣麼?您這車賣麼?”在亞運村汽車市場門口聚集的“車蟲”這幾天也是格外的活躍。不到兩個小時,做二手車生意的楊智就收到了兩輛二手車。
“現在的二手車生意比平時好做得多。”楊智告訴記者,“都説明年限制外地人買車,所以許多外地人都趁年底把舊車賣了,換輛新車。”
根據最新公佈的數據,11月份,北京的汽車銷量達到了創紀錄的9.6萬輛,相當於去年全年的1/4。從11月30日至12月5日短短一週,北京新車上牌量達到2.1萬輛,日均上牌超過3000輛,創歷史新高。截至12月12日,北京市機動車保有量達到473萬餘輛,一週時間又增加2萬餘輛。據有關部門透露,按此增速,北京機動車保有量突破500萬輛大關將提前到明年春節前後。民眾:擁堵不僅僅是私家車增長之過
傳説中的限購措施顯然不被大多數購車者所理解。
某網站針對治堵措施的一個網絡調查顯示,參與調查的300余網友中有近95%投票者認為不該限制每年發多少機動車牌照。
“我從小就喜歡車,大學畢業剛參加工作那年我就對自己説,要好好幹,努力奮鬥,掙了錢一定要為自己買一台喜歡的車。”正在亞運村車市選車的劉先生接受採訪時説:“今年我畢業已經5年,錢也攢得差不多了,終於可以圓自己的夢。如果出臺這樣的政策,讓我們付出更高的成本,對我們這些後買車的人是不公平的,因為人人都有權力追求幸福。”
亞運村車市一位工作人員則認為,即使出臺限制措施,也同樣阻擋不了人們購車的熱情,治堵光靠限制私家車不是治本之道。他説,根據國際經驗,當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消費結構向發展型、享受型升級,過去的奢侈品將轉化為居民的必需品。汽車開始進入家庭。而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的時候,私人購車將出現爆發性增長。汽車已經如冰箱、彩電一樣成了生活的必需品。因此,小汽車過快增長是經濟規律決定的大勢所趨。
然而,即使如此,北京如今的汽車保有量也遠遠比不上同等面積的一些國際大都市。北京現在客車數量為470多萬,美國紐約這一數字是800萬輛;日本東京同樣是800萬輛。這些國際性大城市為何沒有發生過這麼嚴重的擁堵?
答案是這些城市在汽車進入家庭的同時,也相應建立起了發達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統,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對城市進行了更科學的規劃。
而北京在這些方面似乎準備得不夠充分。本月18日北京市交通委發佈的《北京交通問題對策研究》報告認為,北京市交通擁堵主要體現在軌道交通線網密度低、運力不足、換乘不便;地面公交運行速度慢、換乘不便;步行、自行車出行環境不斷惡化,通勤、通學等剛性交通出行結構調整難度大;機動車保有量持續快速增長勢頭不減等。車輛增長過快、車輛保有量較大顯然並不是堵車的全部原因。
在一家汽車4S店,正在為愛車保養的王先生告訴記者:“我家住在南邊的大興區,工作單位在北四環。每天開車上班一堵幾十分鐘的滋味是很痛苦的,我也想坐地鐵上班,可我住的地方過去沒有通地鐵。而乘公交車,兩個多小時也到不了單位,所以不得已只好開車。不過這個月底,地鐵大興線就通車了,不到一個小時就能直達單位,到那會兒,我肯定不會再開車了。所以,如果北京的地鐵里程能更長一點,覆蓋更廣一點,肯定能讓更多的人棄車而改換公共交通。”
家住北京北部天通苑小區的陳先生則告訴記者他之所以買車,最主要的原因是由於明年9月孩子就要上一年級了,需要天天開車送孩子上學。他準備讓孩子上位於中關村的一所小學。他説,他也想讓孩子就近上學,可是生活有60萬人的天通苑,據説總共只有三所小學,而且沒有一所重點或優質小學。別的事可以湊合,孩子教育的事可不能湊合,自己擠地鐵也還能受得了,讓孩子一塊擠地鐵,真有些於心不忍。所以,為了接送孩子,他除了買車似乎別無選擇。陳先生説,如果小區當初設計規劃的時候能多建幾所好小學,他的孩子就可以不用長途跋涉去上學,也就不用開著車給城市的道路添堵了。
……
從某種意義上説,如今的擁堵正是對前些年無視經濟規律,無視轎車進入百姓消費的必然,而在城市規劃、交通管理、道路和停車場建設等方面應對缺失的一種懲罰。
接受採訪時,許多民眾都表示,政府出臺汽車限購措施應該慎之又慎。實際上,在限私之前,政府還有許多工作可以做,治堵還有許多潛力有待挖掘,將這些工作都做好之後,再來談“限私”也不遲。這樣也許更有説服力,也更順應民心,更能得到公眾的支持。
“限購”前治堵
還有許多潛力可挖
慶倖的是,許多民眾都注意到,北京出臺的治堵新政,並不是一個僅僅“限購”、“限行”的單一性方案,而是一套綜合性的緩解交通擁堵措施,包含了嚴格控制中心城建設總量增量,加快重點新城建設,有效疏解中心城功能和人口;加快地鐵、高速路網等多方面內容,抑制小客車過快增長只是其中措施之一。
“單純限制私家車,應該説是一個最簡單,最易操作的辦法。短時間內確實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實際上一定程度也使城市規劃不合理,有關部門管理水平低等一些深層次問題和矛盾得以掩蓋。”市民呂先生接受採訪時説,只有綜合治理,各方面協調進行,才能解決當下的交通擁堵之急,還可顧及未來交通發展。北京出臺的治堵新政應該説體現了政府的大智慧。
“如何做到"吸引"人們願意"坐"公交車,而不是"鼓勵"人們去"擠"公交車。如何做到使人們自覺放棄小汽車,而不是利用行政手段限制小汽車,是解決北京市交通擁堵問題的關鍵。”十屆全國政協委員陳貴州接受採訪時也表示,我們要徹底轉變思維方式,不能再用限制車輛和不斷拓寬道路的方法來解決交通擁堵問題。應該著重考慮如何讓公交車像地鐵一樣比小汽車跑得“快”,吸引人們來乘坐公交車,坐公交車的人多了,開車的人就會減少,隨之交通擁堵也就緩解了。
接受採訪時許多市民都表示,當下的北京交通在許多細節上都有改善的餘地。他們用親身經歷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據我觀察,北京1/3的堵車都是人為造成的。如我每天下班經過的西南四環,車流量並不是全市最高的,但如今晚高峰經常堵車,而這完全是由於司機違章造成的。其堵點就在四環上位於豐北橋、看丹橋、科豐橋附近的幾個出口,這幾個出口只有一條車道,如果大家都能在最外側車道(第四條車道)排隊依次通過,不僅自己能用最短的時間出四環,而且四環上的其他車道也不會被佔用,交通也根本不會擁堵。然而,偏偏有不少"聰明"的司機不願守這個秩序,不排隊,而是從第三條、甚至第二條車道直奔出口,加塞、並線,硬闖入正在依次通行的車隊,不僅使出口通行能力大大降低,而且佔據了多條車道,使四環的通行能力大大受限,造成擁堵。而這樣的狀況在北京各條道路上都非常普遍,而且由來已久。因為這種現象長期得不到有效治理,守規矩就意味著吃虧,而使越來越多的司機加入到"加塞"的行列。所以,我覺得有關部門應該加大對這方面的治理力度,學習學習香港、新加坡等城市的先進管理經驗,進一步提高科技手段,進一步加大處罰力度,將這一現象有效控制住。”
“每天的早高峰,三環路上的六里橋、木樨園都是著名的堵點。我認為造成擁堵最主要的原因並非私家車太多,而是進站的公交車違章嚴重:加塞、亂停、超車,四條車道,它們往往佔了兩到三條。三環能不堵嗎?我就不明白了,私家車闖入公交車道要被處罰,而公交車肆意違章卻沒人管。所以,希望有關部門要引起重視。”
“12月14日,早8點左右,我開車由南向北從大興至海淀經過西五環,開始是一路暢通,能開到時速100公里,可過了八角橋之後,速度就慢了下來。我以緩緩不到15公里的時速好不容易挪到晉元橋,一看,原來是警察在此設點檢查大貨車,佔據了一條車道。而過了這個堵點,車速又立馬提了起來。我認為查大貨是必須的,但能不能利用高科技手段通過非現場的方式進行呢?”
“前些日子的一天,我在上午10點多開車出門辦事,心想早高峰已過,路上沒那麼堵了吧。可到三環路上一瞧,還是挺堵,慢慢悠悠走了一段,發現原來呀,前方有一輛灑水車正在作業。它慢條斯理倒是不著急,把後面的車可堵得一愣一愣的。我説,這節骨眼上,環衛部門能不能歇會兒,有關部門也給協調協調啊。”
……
“將一些常常不被人們所重視的、看起來對緩解交通擁堵作用的細枝末節、精雕細刻的措施,累加起來就會對整個交通系統發揮很大作用。許多城市的交通擁堵遲遲得不到緩解,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北京交通問題專家段裏仁曾表示。
許多市民也都表達了同樣的心聲:提高管理,改善細節,付出的成本要比限制私家車要小得多,取得的效果卻會同樣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