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20日 10:1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數字報紙
春江水暖鴨先知。信託業管理的資産規模首次突破3萬億,追趕上基金業,信託公司的高管們卻感到陣陣寒意。
“表面上鮮花似錦,高歌猛進,其實是危機四伏,前途堪憂。”一家信託公司董事長如是説。
“2007年以來信託公司的主流業務品種,現在悉數遭受重創。”另一家信託公司總經理12月17日掰著指頭説,證券投資信託因為證監會一紙開戶叫停令而急劇萎縮;信政合作項目因為地方融資平臺清理而停滯;銀信合作規模超過2萬億後,被銀監會徹底叫停,此後新規出臺,有限重啟,但空間無幾;唯一的“救命稻草”房地産信託,因為和房地産調控的微妙關係,最近又被銀監會要求逐筆進行業務合規性和風險的自查。
同時,《信託公司凈資本管理辦法》的出臺,以“類資本充足率”的指標,確立信託資産規模和凈資本挂鉤的機制,部分信託公司面臨“要麼停業務,壓縮信託資産規模,要麼增加資本”的艱難抉擇。
近憂和遠慮交織,信託業又處在一個新的轉捩點。“信託業能否重新崛起為與銀行、證券、保險並列的第四大金融行業,現在的確是一個關鍵時期。”前述信託公司董事長認為,靠信託的“制度紅利”就能“吃飽飯”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信託公司剩下“培育自主管理資産能力”的“華山一條道”。但隨著私人財富的增長,定位為“受人之托,代人理財”的信託公司具備了肥沃的生存土壤,其專業理財機構的定位也得到空前的認同。
1、 凈資本約束陣痛
表面上,儘管各家信託公司都高調表示,凈資本管理辦法倒逼其業務轉型,但實際上,緊張情緒已在行業內蔓延。
8月24日正式頒布的《信託公司凈資本管理辦法》深刻改變了信託業的遊戲規則,使得信託業的監管框架由“一法兩規”時代,進入“一法三規”時代。
信託業可以無限做大信託資産規模的時代徹底終結,信託公司必須學會將有限的凈資本擺到收益最高的業務上去。凈資本約束之下,信託公司業務轉型有了內在動力。8月24日起,凈資本管理辦法已正式施行。12月17日,接近監管層的人士告訴記者,配套的風險資本計算表和凈資本計算表兩個系數表已經定稿,只待高層領導簽發,信託公司將隨時可能戴上緊箍咒。
銀信合作的風險資本系數較高,加之每筆動輒數億甚至幾十億的規模,劇烈地消耗信託公司的凈資本。表面上,儘管各家信託公司都高調表示,凈資本管理辦法倒逼其業務轉型,但實際上,緊張情緒已在行業內蔓延。
“我收集到的情況是,按照銀監會之前徵求意見的兩個系數表計算,好多信託公司都超標了,一旦系數表下發,這些公司要麼停業務,要麼必須增資。”一家凈資本規模中等的信託公司總經理表示。
“情況並不樂觀,我們最近和信託公司談合作時強烈感受到了這一點。”一家股份制銀行私人銀行部人士12月17日對記者表示,特別是一些銀信合作規模較大的信託公司,甩不掉銀信合作,就沒有凈資本額度來做新業務了。
而一旦沒有新業務,就會産生連鎖反應,員工將面臨流失。“大家主要靠做業務拿提成,沒有項目可做,自然要走。”一位公司中層稱。
凈資本管理辦法出臺後,業內多有不同意見。對一家央企係信託公司來説,股東增資困難不大,但對一些民營資本和地方國資控股的信託公司而言,增資並不容易。
“股東要求的ROE回報很高,即使給我那麼多錢,我也不一定敢要。”一位民營資本控股的信託公司總經理表示,凈資本約束的壓力究竟會有多大,要看最終的系數表如何定,但諸如中融信託這樣凈資本明顯過少的信託公司如果不增資,面臨被停掉業務是可以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