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10日 06:5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監管層將加強跨境人民幣結算貿易真實性審查
曹金玲
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又會以加速度開展,但個中影響引發的市場關注也在加大。
《第一財經日報》昨日獨家從銀行知情人士處獲悉,央行可能不久後“繼續擴大境內試點範圍”,並已在近期通知商業銀行加大對該業務投入和推進力度,同時加強貿易真實性審查力度。
而對於備受關注的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是否被用於市場投機行為,多家銀行相關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目前尚未核查到非真實貿易背景客戶,但不排除一些企業利用兩地利差或人民幣升值進行套利的行為。
加強貿易真實性審查
一家國有大行公司金融部助理總經理向記者透露:央行很可能會在不久後繼續擴大境內試點區域,“至少再擴大4~5個省市。”他説。
今年6月,央行曾將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地區由上海市和廣東省的4個城市擴大到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同時把境外地域由港澳、東盟地區擴展到所有國家和地區。近期,央行又宣佈將該業務試點出口企業從原先的365家大幅度擴展到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6.7萬餘家企業。
上述國有大行人士對記者表示,最近確實收到央行通知,要求各家銀行加快對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的投入和推進力度,同時也要注意風險,但這並非因為業務出現問題。
“尤其是大規模擴大試點出口企業數量之後,出口牽涉到退稅問題,就有騙稅的可能性,所以要求銀行加大核銷力度,”他繼續説道,“原先用外幣出口有海關和外匯局把關,現在用人民幣結算並不納入外匯核銷管理,因此退稅這塊完全靠銀行把握,才需要加大真實性審核。”
本報記者從多家銀行處獲悉,尚未發現貿易真實性有問題的企業,而現在用人民幣進行跨境貿易結算與普通外幣結算一樣,均需要提交報關單、發票、合同或預付合同等。
“其實從業務結構也可以看到,出口占比非常少,85%以上是進口業務,而進口業務中的境內企業一般都較大型,貿易真實性存在太大問題的可能性不大。”另一家股份制銀行總行國際業務部相關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説。
投機?還是套利?
根據《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管理辦法》:“港澳人民幣清算行可以按照中國人民銀行的有關規定從境內銀行間外匯市場、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兌換人民幣和拆借資金,兌換人民幣和拆借限額、期限等由中國人民銀行確定。”
作為香港地區的人民幣清算行,中銀香港10月底突然宣佈,80億元人民幣貿易結算購售額度已經用完。對於此,香港特別行政區財經官員均做出了解釋,認為額度用完主要是使用人民幣做跨境貿易結算的客戶增加。
不過,這還是無法阻擋市場的猜疑:是否人民幣升值預期加上利差等因素,讓“假借”貿易結算的投機行為增多?
一位國有大行上海市分行國際結算部相關人士對記者説,從20億元到80億元的增加並不能得出業務一定有問題的結論。“事實上對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的監管一直比較嚴格,每一筆經常項下交易或經審批的非經常項下交易,都需要事前審查、事後輸入央行系統,業務門檻相對較高,因此經過這一途徑進行人民幣‘熱錢’流動的幾率並不高。”
而上述國有大行公司金融部助理總經理也透露:“其實中銀香港用完額度只是個時點問題,只要在收付過程中出現週轉空間就可以繼續做業務,並非完全做不了;而中銀香港方面也在考慮是否應該擴大配額。”
他還説:“個人並不覺得有投機行為,銀行也未發現有虛假貿易背景的案例,但不排除企業利用境內外市場利差或人民幣升值進行套利行為,但這只能説是‘套利’,而非‘投機’,並且貿易背景依然真實。”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昨天接受記者採訪時也指出,業務渠道的擴大會帶來監管要求和潛在投機行為,核心問題是銀行必須做好貿易真實性的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