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09日 09:4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如今看病費用究竟有多高?11月上旬,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教授在南京醫科大學做《關於醫學技術發展的價值思考》報告時指出,20年前,胃癌診斷需440元,而現在基礎診斷需要2830元,如果運用高端診斷技術所需的花費則達到8000元到1萬元;胃癌的化療已從20年前的每人次平均100元提高到現在的1.5萬元。他認為,醫藥生産、流通企業對醫療技術的過度使用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當然,絕大部分人都是因普通病患去看醫生的。人食五穀雜糧,誰都有個頭疼腦熱的時候,都希望少花錢、看好病,但如今動輒數百、數千的花費令許多人感嘆看病真是貴。
今天本版刊登的幾封讀者來信,揭露醫院高收費、亂收費以及過度醫療的背後,是醫院、醫生為了發福利、拿回扣、拿紅包……雖然客觀上説這是以藥養醫的體制機製造成的,但為了自身的利益而犧牲患者和國家的利益,背離了醫生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
造成看病貴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藥品(包括醫療器械)價格虛高。據了解,醫藥産品要經過若干個環節,才能到達患者手中:生産企業→總經銷的批發企業→各大片區或者省級代理→地市級代理→銷售商→(醫院主管領導、藥劑科主任、醫生)→患者。一個環節一層利,最終全部轉嫁到患者頭上。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出廠價15.5元的蘆筍片,賣到患者手中時竟漲到了213元。藥品銷售的利益鏈條環環相扣,環環得利,而患者為每個環節的既得利益者買單,成為實實在在的“冤大頭”。患者不明就裏,但在醫藥行業內,這早已是公開的秘密。
去年4月,我國全面啟動了新一輪醫改,國家密集出臺了多項政策,也投入了巨大資金擴大城鄉居民的醫療保障覆蓋面,而其中最為引人關注的是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然而,時至今日,群眾似乎並沒有多少看病便宜的切身體會。究其原因,大概主要有兩個,一是藥品生産企業和銷售商不再生産、銷售或減少生産、銷售百姓喜歡的傳統低價藥,轉而生産、銷售高價新藥,或者將低價藥改頭換面成“新藥”上市;二是藥品流通環節層層加價、牟取暴利的行為依然暢行無阻。因此,眾多醫藥代表穿梭于各個醫院的“獨特景觀”依然存在,醫生開出令患者膽戰心驚的“大處方”的現象依然層出不窮,看病貴的狀況也依然沒有多少改觀。當被稱為“生命守護神”的醫生腦子裏想的不是如何以精湛的技術、盡可能少的費用為患者解除病痛,而是怎樣從患者的腰包掏更多錢的時候,醫療便不再是“仁術”。
到了該用“猛藥”整治這種亂象的時候了。業內人士認為,根治藥價虛高,關鍵是要斬斷藥品流通環節中層層加碼的利益鏈條,同時要嚴格控制新藥的審批、核查藥品生産成本,特別要嚴防以“新”提價的藥品。
日前,衛生部負責人張茅表示,未來5年,我國將進一步控制醫療費用,將個人承擔看病費用的比例減至30%以下,達到國際水平。從12月1日開始,北京市所有二級以上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和醫保定點醫療機構的藥品實現同城同價,藥價整體下降16%。這無疑都是令人振奮的消息。我們也希望,政府不斷加大投入,逐步提高醫療服務價格,提高醫生的地位和待遇,讓醫生有一個體面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