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07日 09:3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貨幣政策回歸穩健在於防止全面通脹。
穩健的貨幣政策將採取總量對衝、增量控制與適度升值、謹慎加息、適當管制流入資本的對策來收縮流動性。
預計2011年CPI的中位數將保持在4%~5%左右,儘管通脹壓力仍較大,但難以突破2007~2008年的高水平。
本報訊 據《人民日報》報道,12月3日,中央確定明年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這意味著2009年、2010年實施了兩年的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將退出。是什麼促使了這一轉變?日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接受了記者採訪。
貨幣政策回歸穩健防止全面通脹
記者:面對全球金融危機,國家採取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卓有成效。為什麼要轉變為穩健?
巴曙松:貨幣政策回歸穩健的原因在於管理通脹預期,防止全面通脹。在複雜的內外部經濟環境下,中國的經濟週期波動呈現出典型的“短期化、高頻化”特徵。僅僅2010年,中國經濟就快速經歷了一季度偏熱、二季度顯著回落、三季度企穩、四季度偏強的一輪短波動週期。
在物價上升壓力推動下,偏強的基本面為宏觀政策出臺較為嚴厲的抑制通脹的舉措提供了堅實基礎。
記者:物價上漲壓力來自哪?
巴曙松:主要來自食品價格。食品價格在CPI商品籃子中佔據了1/3以上的權重,因此食品價格水平往往是影響全面通貨膨脹率的關鍵因素。
在過去10年中,中國分別在2004年、2007~2008年和2010年出現了3次CPI的階段性上漲趨勢。在這3次CPI上漲中,食品價格同比漲幅均在10%以上,食品價格與CPI的相關系數也遠遠大於1。
經濟全面過熱可能性降低
記者:當前的通脹是否會演變成全面通脹,進而導致經濟過熱?
巴曙松:中國的通貨膨脹與貨幣供應量雖然存在長期的相關性,但短期內卻存在某種程度的偏離或滯後。這意味著短期內由供求衝擊所引發的局部通脹是否會演變成全面通脹,主要取決於貨幣擴張最終能否轉化為需求擴張。較早採取的緊縮措施,以及這次政策調整,使得2011年出現全面過熱的可能性顯著降低。
記者:明年物價水平能否趨於穩定?
巴曙松:當前階段性衝高的通貨膨脹水平在2011年年中衝高後會企穩回落。引發當前CPI衝高的蔬菜價格在政府調控下已明顯回落,但其他食品類價格環比維持上行趨勢,食品價格仍將是決定當前及未來CPI上漲的關鍵因素。
原因在於:第一,2010年最後兩個月的CPI上升趨勢即使在政府調控的干預下有所抑制,但也難以出現明顯下滑,預計未來兩個月CPI水平將保持在4.4%的高點附近。第二,勞動力成本上升是一種必然趨勢。非食品價格的上漲也將成為決定未來數月CPI走勢的潛在推動因素。
明年通脹將保持在4%~5%
記者:明年通貨膨脹率會是多少?
巴曙松:預計2011年CPI的中位數將保持在4%~5%左右。儘管通貨膨脹的壓力仍較大,且持續存在,但仍難以突破2007~2008年的高水平,並處於相對可控的水平。
記者:我國明年的經濟運行環境將面臨哪些變化?
巴曙松:2011年的宏觀基本面環境與2008年有明顯不同。第一,從國內經濟環境看,2007~2008年初,中國經濟處於上一輪週期的峰值階段,經濟增長率突破14%,並在高位運行。而2010~2011年,中國經濟總體上可以説在經歷危機觸底之後,處在新一輪週期的起點上,經濟增長率難以再現持續多年10%以上的高增長階段。
第二,從國際環境看,2008年全球經濟增速也處在危機前的高位,世界能源價格上漲産生明顯的輸入型通脹壓力。目前來看,全球經濟在未來幾年仍處於緩慢復蘇的調整期,中國面臨的外部壓力相對較小,資源能源價格雖然有所上漲,但是依然低於2008年的水平。
第三,從引發2008年高通脹的觸發因素看,豬肉價格、糧食及蔬菜價格、能源價格同時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上漲。過去幾年中國糧食産量連續豐收,糧食存量及儲備都比較充足,食品價格上漲壓力雖然趨勢難改,但應小于2008年。
記者:新環境下,穩健的貨幣政策將如何管理通脹預期?
巴曙松:為了避免出現目前由局部供給衝擊引發的食品價格上漲轉換成全面通貨膨脹,回歸穩健的貨幣政策將採取總量對衝、增量控制與適度升值、謹慎加息、適當管制流入資本的對策來收縮流動性,並管理通脹預期。
記者:您預測近期可能加息嗎?
巴曙松:中央銀行貨幣政策操作歷史經驗表明,通常加息的選擇會參照3個目標:抑制經濟增長由偏快轉向過熱、抑制通貨膨脹、扭轉負利率。但在實際操作中,加息通常是非常謹慎的步驟。過去10多年來,一年內連續兩次以上加息的情況僅在2006年和2007年出現過。其次,存款利率的調整幅度通常高於貸款利率,這反映出加息在糾正負利率、抑制通脹預期的同時,在儘量避免對實體經濟的過大衝擊。
總之,加息的選擇可參考3個重要指標:GDP增速、通脹預期及加權存款利率。從時點的選擇上,經濟的加速及通脹的高企往往更容易成為觸發加息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