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坎昆會議討價還價 維基文件仍在發酵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07日 09:1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從墨西哥當地時間12月6日起,坎昆氣候談判正式進入了高級別會談階段。按氣候界的行話,這叫大會的“下半場”。

  一方面,這意味著參與談判的級別更高,由談判代表升級為部長級,而級別更高意味著代表的授權更多。另一方面,這意味著開始進入到實質性的“討價還價”階段,真正的政治博弈將在這一週展開。

  三份文件

  上週末,各國部長們就已經紛紛抵達坎昆。現在,部長們的桌面上擺著三份文件:AWG-LCA談判案文、AWG-KP主席案文和AWG-LCA關於“(坎昆)可能成果”的主席案文。

  AWG-LCA談判案文目前基本處於停滯階段。雖然説的是坎昆的成果與整體的談判並行,但談判代表們似乎將注意力集中到坎昆有可能達成的成果,而非AWG-LCA談判的整體推進。AWG-KP案文一直在“碎步走”狀態,離撞線的終點遙遙無期,而在最關鍵的《京都議定書》發達國家第二承諾期減排問題上還沒有明確説法。

  因此,真正的焦點便是“(坎昆)可能成果”案文。在有些代表團看來,這代表著他們“前所未有”的最大承諾。在發展中國家陣營中,有些對此表示“不滿意”,但可以在此基礎上繼續談判;有些則認為案文與他們的要求差距太大,無法按此談判;玻利維亞代表團則特別強調,這份案文是“後門”的産物,不符合法定程序。

  諸多分歧的焦點,是該案文中的第三部分,第8~10頁的內容。這部分是關於減緩行動的。

  其中,主要包括兩部分:發達國家的減緩行動與發展中國家的減緩行動。在發展中國家看來,AWG-LCA案文中關於發達國家減緩行動的核心,就是為非《京都議定書》締約方的發達國家(指美國)設置強制減排義務,並使之與加入《京都議定書》的發達國家可比。

  然而,這兩點都未在這份案文中得到體現。首先,通篇沒有找到對美國的量化減排目標。當然,這種努力肯定是徒勞的,因為美國方面不會允許這種事情發生。其次,“美國減排適用《京都議定書》規則”這一點只是作為一個備選項。與之同為備選項的是“‘考慮’《京都議定書》下的規則”。一個輕描淡寫的“考慮”足以説明問題。

  因此,就連大會主席也公開承認,目前的主席案文未就減緩行動形成意見。

  維基文件“添亂”

  而在部長們的“桌面下”,也擺著一堆文件:維基解密洩露的氣候談判文件。這些文件主要涉及美國、歐盟和部分發展中國家。文件清晰地表明,美國利用其全球外交網絡,用“政治+金錢”的方式收買發展中國家,並試圖“離間”巴西、南非、印度、中國組成的“基礎四國”。

  這些文件中,點到了某島國的名字。這印證了一些“猜想”:在哥本哈根會議上,該國表現異常,不僅“倒戈”攻擊發展中陣營內部的大國,還流傳出了一份自稱是首腦會議室內部的記錄。這份記錄顯示,中國和印度“阻礙”了全球2050年排放目標的確定。而維基的文件顯示,恰恰是該國與美國在氣候問題上達成了某種金錢交易。

  這讓當事人之一、印度環境部長拉梅什(Jairam Ramesh)花了一整年的時間,不斷向不同人解釋當時發生了什麼情況、印度的目的是什麼。“如果2050年全球減排50%,發達國家減排80%,就意味著發達國家有比我們多得多的人均排放,這是不公平的。”他在印度政府邊會上這樣表示,“發達國家要承擔更多,而這需要計算。”

  拉梅什力推印度版“全球碳公平”方案。不過,他對《第一財經日報》説,眼下談判最要緊的還是《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

  在會場內,維基文件還在持續發酵。也有圈內人表示,這其實根本不算是秘密。氣候談判為的是應對氣候變化框架下的政治經濟目標,當然也就從不缺少政治和經濟手段。為了“找到規避法條的方法”(文件原話),文件中的那個主要發達國家恐怕還會像它在哥本哈根一樣,利用各種政治和金錢手段,換取一些國家在氣候問題上的妥協;而代價則是氣候談判的進展,以及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的事業。

  這些桌上和桌下的政治談判,將會構成坎昆第二周的主旋律。而最後能否以“和弦”結束,將取決於各主要談判方的“角力”策略與應對危機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