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11月CPI高達4.75% 超半數機構預測年內再加息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06日 06: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專題:2010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2010年11月“第一財經首席經濟學家調查”顯示,23家金融機構的首席經濟學家預測,11月CPI繼續攀高至4.75%,刷新年內高點。而備受關注的新增信貸,依然保持高速增長,11月份信貸規模均值為5200億元,挑戰年初設定的7.5萬億目標。隨著通脹繼續走高,半數首席經濟學家預測年內央行將再度加息。

  此外,消費市場和固定資産投資平穩增長,工業增加值增速略有回落;而隨著進出口增速雙降,11月貿易順差出現回落。

  儘管國內通脹當前,機構們繼續看好未來中國經濟。11月份“第一財經首席經濟學家信心指數”為55.71,與上月指數持平。

  ● 信心指數

  12月經濟繼續看好

  在本次調查中,共有14家機構給出了11月信心指數,均值為55.71,基本持平10月份指數(55.65),略高於10月中國官方採購經理指數(PMI)水平。11月PMI值報55.2點,創下7個月來的高點,此後公佈的11月匯豐PMI值達到55.3,創下8個月來的高點。

  參與調查的經濟學家一致預測12月份經濟擴張,其中興業銀行給出了最大值80,交銀國際給出了最小值50。

  野村證券中國區經濟學家孫馳認為,中國經濟仍處於穩步擴張的階段,特別是考慮了基數效應後,第四季度投資和消費仍保持強勁增長,因此預期第四季度GDP增長將達到9.2%。

  招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丁安華也指出,整體經濟繼續向好,雖然同比數據略有下降,但是根據季節調節後環比繼續上升。

  正是預期經濟向好,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小幅提高2010年增長預測,從10%到10.2%,以反映第三季度來較強的增長態勢。

  針對市場對貨幣政策轉向的擔憂,美銀美林亞太區經濟學家陸挺分析稱,中國經濟沒有過熱,通脹也並非因經濟過熱造成,所以政府不會為了遏制通脹而放緩經濟增速。積極的財政政策將會抵消趨緊的貨幣政策從而使增速保持在9.0%。

  不過也有機構提示經濟增速放緩風險。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稱,短期通脹壓力大,貨幣政策將繼續收緊,未來一到兩個季度經濟增速將有所下滑。

  彭文生則認為,政策調控對增長的影響將在2011年下半年逐漸顯現,降低2011年第三和第四季度的環比增速至8.5%(早前預測在9%左右)。

  ● CPI

  再創年內新高

  由於食品價格持續走高,11月CPI將再次刷新年內新高。參與調查的23家機構一致認同這一預期。

  調查結果預測,11月CPI同比增幅預測均值為4.75%,中位數為4.7%,遠遠高於國家統計局公佈的10月份CPI增幅(4.4%)。23家機構全部給出了4.4%以上的數值,其中招商證券貢獻了最大值5.1%,工銀瑞信、法國巴黎銀行和摩根大通三家外資機構給出了4.5%的最小值。

  上述預期得到了官方數據的印證。交通銀行根據農業部及商務部監測數據指出,2010年11月份以來,國內食品價格總體仍處於上漲過程中。

  瑞穗證券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指出,與2007~2008年出現的通脹相比,如今國內流動性可謂更加旺盛、資産泡沫不弱于當年,並且勞動力和資源産品也面臨著上漲的趨勢,因此物價上漲壓力似乎更為嚴峻,預計11月份CPI將創年內新高。

  儘管11月CPI將繼續攀升,但多位經濟學家認為今年全年通脹水平不會過高,基本在3.2%~3.3%。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的觀點頗具代表性,其預計隨著各地物價調控措施的陸續出臺和正翹尾因素消失,12月CPI將開始逐步有所回落,預計2010年CPI漲幅為3.2%。

  另外,對於明年通脹預期,野村證券、興業銀行、匯豐銀行等多家機構表示了通脹將進一步上升的擔憂。由於通脹短期內仍處高位,彭文生上調明年平均通脹預測至4.3%,隨著需求壓力(産出缺口)將在2011年逐漸放緩,預計通脹將在2011年呈現前高後低的態勢,到年底降至4%以下。

  不過,連平認為不必擔心明年會出現惡性通脹。他認為,隨著國家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限價管制措施陸續出臺,央行緊縮性貨幣政策的實施,物價上漲的勢頭會在明年二季度後得到有效控制,2011年全年出現惡性通貨膨脹的可能性不大。

  另外,在美聯儲二次量化寬鬆政策出臺的大背景下,原材料採購價格及産成品價格上漲加速,也使PPI增速保持高位運行。調查數據顯示,11月PPI同比增幅預測均值為5.14%,中位數為5.2%,均較上月水平(5%)有所上升,其中16家機構所給數值在5%之上,蘇格蘭皇家銀行甚至預測增速高達6.5%。

  近幾月PMI指數不斷攀高,其中上升貢獻度最高的就是購進價格。11月購進價格報73.5,該指數5個月來上升幅度超過20個百分點,原料上升壓力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