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03日 09:2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12月2日,中國社科院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專家向本報記者證實,明年中央一號文件將重點涉及農田水利建設領域,主題將是加大農田水利建設資金投入、加強“最後一公里”的小水利設施整修,以及劃定水資源管理紅線等。
同日,部分市場機構亦作出預測稱,即將要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及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對於水利建設將有遠超預期的政策支持力度。
“今年上半年西南大旱和夏秋洪澇災害對中央的觸動很大,雖然今年糧食産量繼續保持了增長的勢頭,但目前的農田水利設施抗風險的能力越來越脆弱,今後要繼續保持增長的難度會越來越大。”上述專家稱。
在不久前公佈的中共中央關於“十二五”規劃的建議中,關於農村工作即已特別突出了農業增産目標,以降低長期通脹風險。記者了解到,目前決策層已從中長期的角度,開始重視擴大供給等緩解通脹壓力的基本方法。
一位市場人士認為,從擴大農産品供給的諸項措施來看,水利建設是目前最“短板”的一塊,而作為農業生産最基本最重要的設施,水利大投資將是實現國務院提出的“新增千億斤産能”規劃的必要保障。
上世紀80年代初農村實行承包到戶之後,曾經的農田水利建設基層組織形式逐漸瓦解,一些基本水利設施出現淤積、失修等荒廢現象。
“離黃河近的還好一點,可以抽水上來。遠一點的,沒別的辦法,只能靠井水灌溉。”山東聊城莘縣董家鎮燕塘村村民董大興告訴記者。
在當地,打井的費用逐年增加,從幾年前的2000元漲到了5000多元,而井深也在不斷增加,以前二三十米就能出水,現在五六十米深都不一定出得了水。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院長溫鐵軍稱,目前的農田可灌溉面積差不多快降回到1966年以前的水平了。
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在近日召開的全國冬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電視電話會議上坦承,“農田水利脆弱,是影響國家糧食安全的最大硬傷,是國家基礎設施的明顯短板。”
這塊“短板”在近兩年的頻繁天災中得到驗證:由於此前的投資主要集中在水電領域,而側重水利灌溉的項目則嚴重缺乏投資,該問題是導致今年來中國廣西、吉林、江西多個農業主産區旱澇災害頻發的重要原因。
隨著農田水利建設逐漸得到中央重視,水利部門最新數據顯示,2009年水利投資增至2160億元,而2010年前10月投資則為1880億元。
此外,部分市場人士認為,“十二五”期間國家將空前農田水利建設的宏觀背景,是“後四萬億時代”的投資方向考量。
業內人士表示,由於2008年對抗金融危機的4萬億投資項目將在2011年後陸續完工,彼時“鐵公機”投資模式面臨新的方向選擇。在通脹壓力下,投資必然選擇農田水利這樣關係國計民生的供給短板領域。
國信證券預計,在通脹壓力不斷加大的情況,預計未來水利投資將實現翻倍增長,2011年達到4000億-5000億左右的規模,而且此項投資政策支持將長期延續,十年內總投資有望達到數萬億的規模。
東方證券亦預計,未來5 年的水利投資有望達到8000億-9000 億元;水電投資增量0.8億-0.88 億千瓦,投資額7000 億元以上,是“十一五“實際投入的3 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