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評論:治通脹要以民為本找準穴位用好力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17日 08: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上海證券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面對通脹壓力,有關方面的治理矛頭應該對準哪?需要花多大力氣?什麼地方應該維穩?什麼地方需要下狠藥?應該以民為本,有的放矢,找準穴位、用好力。

  自10月份經濟數據公佈以來,中國的通脹問題已成為社會關注的話題。10月份CPI是4.4%,尚在溫和型通脹範圍之內,但老百姓的感受卻沒那麼溫和,只覺得吃的在漲、穿的在漲,日常生活花費漲得厲害。

  面對洶洶物價,有關方面的治理矛頭應該對準哪?需要花多大力氣?什麼地方應該維穩?什麼地方需要下狠藥?老百姓又該做哪些自保安排來應對通脹?這些問題,既很現實,又很迫切,都不簡單,都與大家對通脹的認識有關。

  在展開分析之前,有必要先介紹一下兩方面情況。一是實體經濟層面的問題,主要是菜籃子問題。今年以來,農産品價格持續上漲,已成為各大媒體持續關注的焦點。先是大蒜、後是綠豆,現在又是日常餐桌上少不了的蔬菜和水果,都有20%甚至更高的漲幅。以至於鬧出深圳人到香港買醬油的新聞。

  不僅是吃的在漲,穿的也在漲。由於棉花價格漲得厲害,現在布料、服裝等紡織品也開始跟進漲價。而住的方面,也就是房價問題,儘管已出臺了十分嚴厲的治理措施,但就是沒見房價回落,只是同比漲幅有所縮小。漲幅縮小也是漲啊。而且由於房價佔款巨大,同比漲一點,也是很大一筆錢。

  另一方面,是虛擬經濟層面的問題,主要是股市,受加息等因素刺激,加上趨勢投機者的借題炒作,這兩天,滬深股市持續大幅下跌,已成為全球跌幅最大的市場之一。而從全年情況看,滬綜指從年初的3289點,到現在的2894點,仍有超過10%的跌幅,在全球市場中仍屬於疲弱市場,並沒有過熱表現。

  比如,在“金磚四國”中,印度股市這一年來上漲20%,已超過2008年金融危機前的水平,創出了歷史新高。俄羅斯股市比年初上漲10%,巴西股市比年初上漲2.6%,已接近金融危機前的高度。即便是失業率持續15個月超過9%的美國,其道指也比年初有7.4%的漲幅。相比之下,中國的股市是怎麼回事呢?

  把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這兩方面的情況擺在這裡,能看到什麼呢?一方面是對老百姓的實際支出有直接影響的生活開銷和住房花費在持續上漲,等於在減少老百姓的實際收入、銷蝕老百姓的原有儲蓄;另一方面股市的疲弱不僅不能增加老百姓的財産性收入,反而會吞食老百姓的投資性資産,其結果將從兩頭對老百姓的消費需求産生壓縮性影響。

  明乎這樣的肌理關係,就應該注意怎麼樣以民為本,從哪下手來治理通脹、保護老百姓的既有財産和消費積極性了。其實,這也無外乎從一虛、一實兩個方面,採取有保、有壓的措施,來治理實體經濟特別是消費流通領域裏存在的問題,以及在股市中存在的問題。

  實體經濟層面,現在,一方面要對消費品流通環節,特別是農産品流通環節,採取強有力的管理措施,來治理市場環境,維護正常的價格秩序,遏制通過串謀等手段來哄抬農産品價格的不法商業行為,從而讓農産品價格回到正常的價格波動區間。因為,從本輪農産品價格上漲的原因看,固然有成本因素,有自然災害原因,但價格暴漲,很大一部分與熱錢的惡意炒作有關。

  另一方面,要看到物價上漲的剛性因素,對低收入者實施必要的財政補貼,以緩解低收入群體老百姓的生活壓力。從本輪物價上漲的深層次原因看,有很大一部分與經濟高速發展、貨幣超發,以及城市化加快,房價的高不可攀有關。這些非正常的宏觀經濟因素,是一般老百姓難以理解和回避的。只有通過財政補貼和增加老百姓收入的方式,才能彌補通脹造成的損失。

  虛擬經濟層面,則需要採取維穩措施,來穩定資本市場的預期,增加老百姓對中國股市的信心。因為,現在中國的股市投資者已超過1億人,其中大部分是中等收入以上收入者,也就是所謂的中産階層。這部分人是中國社會需要關心和培育的階層,他們的財産性收入能否得到保障,將影響著主流消費群體,以及由此延伸下去的各種産業。特別是對服務業的興旺有直接影響。

  因此,股市能否與經濟增長保持同步,股市投資能否戰勝通脹,不僅關係到中國股市的存在價值和市場效率,關係到數以億計的投資人的財富走向,對宏觀經濟政策也是一大檢驗。由此觀察,對於通脹的治理,在穴位上、手法上,真的是大有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