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煤價持續上漲電企虧損 專家力促電價市場化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14日 09: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廣播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中廣網北京11月14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隨著採暖季的到來,新一輪的用電高峰期又要來臨了。往年的這個時候,電力企業都在加班加點準備應對這用電高峰。但是今年,在山東、安徽、河南等地的煤電企業卻開始降低産能,“拉閘限電”。這其中有什麼特殊的原因?

  冬季即將來臨,用電高峰隨之而至。用電多了,按理説電力企業應該更加忙碌、加班加點地提高産能才對。但是今年,在山東淄博、濟寧等地,虧損讓發電企業非常頭痛。濟寧電廠政工部主任楊平皺著眉説:

  現在廠裏面1-10月份已經虧損了兩個多億,11、12月份要是煤炭繼續漲的話,虧損會更加嚴重。

  不僅在山東,在河南,安徽,電廠虧損已經成為業內心照不宣的事兒。河南民權電廠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廠子基本上就是保本生産:

  大環境都是這,反正不太好吧, 煤和電價就這兩項,煤價過高,電價不合理,光原煤這一塊都八九百塊錢,如果折合到標煤已經過了一千多,現在基本上裹住本吧,電價現在分佈不平,執行不到標桿電價,一些優惠電量啊,河南省這塊不像其他省,説多少就多少,往往是比標桿電價要少個幾分錢吧。

  在情況嚴重的地方,電廠發電越多,虧得就越多,無奈之下,煤電企業不得不開始醞釀“拉閘限電”。華能玉環電廠辦公室張主任:

  其他國內許多電廠都停機了,因為發的多虧的多。

  一旦限電加劇,不僅生産上受影響,部分地區的百姓生活也必然受到影響。楊平告訴記者現在廠裏庫存的煤炭不多了,到時候真是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

  廠裏庫存目前是接近10萬噸,夠我們廠也就是一個星期用煤。一般情況下,電廠庫存要求15天比較正常,煤源也很緊張,鐵路運輸也很緊張,省外計劃煤的兌現率也很低,不超過50%。

  中國能源網信息總監韓小平熟稔中國能源市場,他説煤電企業虧損主要是因為煤炭價格近期大漲,而電價卻沒有變化:

  秦皇島的煤炭從400多漲到700多,而電價沒有漲。不僅煤漲價,由於柴油漲價造成了運力成本的上漲,這種雙重的漲價對煤電企業造成了極大的壓力。

  熟悉電煤行業的人都知道我國是“市場煤、計劃電”。簡言之就是煤炭市場已經市場化了,價格隨行就市;而電的價格卻是由國家控制的。自2003年以來,我國煤炭價格持續上漲,山東各地5500大卡煤炭累計上漲超過150%,而發電企業銷售電價漲幅僅上漲32%。煤炭漲,電價不漲,發電廠虧損也就情有可原了。那麼要解決這個難題只有拉閘限電這一條路嗎?

  為了解決“市場煤、計劃電”這個問題,國家發改委曾經頒布煤電價格聯動機制,也就是煤炭價格上漲時,電價隨之上漲。但現如今這個機制似乎已經失去了作用。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周大地説,這因為各方利益糾葛不清,只能實行低電價的政策。

  首先是用戶,大家説成本上升受不了。第二,中央和地方財務方面的利益分配也有關。如果發電企業不是地方的,而是以中央企業為主,那麼地方就會採取地方保護主義的做法,寧願讓企業虧損。還有,為了控制CPI,經常願意控制電價、油價,使個別商品可控,使CPI降低。

  就在很多煤電企業虧損的時候,華能玉環電廠卻告訴記者,他們都在正常經營,沒有出現虧損。究其原因,華能玉環電廠辦公室張主任透露,玉環電廠的煤都是從國外進口,基本上都是按照年初的長期合同價購買,價格對成本的影響較小。

  原材料採購我們大部分都是從國外進口的,比國內要好,它不會跟國內一樣,説漲就漲,基本上按照年初的合同價來的,相對穩定。

  中國能源網信息總監韓小平非常認同這種長期協議機制,他認為這樣能否防止電煤價格像股票一樣捉摸不定,充滿風險:

  一旦長期協議機制被破壞以後,我們的煤炭也好電力也好最終市場像現在我們股票一樣,今天升明天跌這樣非常不確定。

  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則認為,在相應的處罰機制不健全的時候,簽訂長期定價協議也存在問題,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煤電企業的虧損的困境。

  林伯強:即使是價格是定的,到時候合同執行起來是不力的。比如價格高得離譜我就不執行,讓你罰我,或者我往煤裏摻煤矸石,這樣煤的質量也會下降。

  既然與煤企簽訂長期定價協議也不是萬全之策,那麼怎樣才能使煤電企業正常發電又不虧損呢?林伯強認為,遠的來説要市場化運作,從中短期來看,煤電價格聯動才是解決的方法。

  林伯強:長期把他交給市場化;中短期還是要煤電聯動,想來想去這還是唯一的方法。但是他有問題,必如大家説煤動電動,電動煤動,但是有解決方法的。比如説現在石油是有暴利稅的,暴利稅就是當價格漲得非常高的時候國家要徵稅。對石油能這麼做,對煤炭也能這樣。比如説你超過700,賣750,中央政府就收50,而且是中央政府收,而不是地方政府收,因為地方政府收了會返回。這樣煤企就沒有那個動力,要賣多不是賣高。是有辦法的,看政府想不想做。

  但是,韓小平認為應該利用當下這個契機,儘快進行電力的市場化,雖然可能帶來電價上漲等短期的陣痛,但從長遠看價格還是會回到合理水平的:

  韓小平:在短期內,我們會有些漲價,就像我們在電視機、電冰箱等領域改革時, 一開始會漲價。隨著競爭的充分、結構的調整,電價慢慢會下來。如果不過這個關,價格會永遠這樣,會上漲,還會供不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