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柴油緊張幻象:油荒似乎都不應該出現在今冬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13日 07:5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王秀強

  搶油,而且是搶柴油。

  對於王麗(化名)而言,現在的日子非常難熬。王麗是中石油內蒙古某控股公司加油站經理,她對市場形勢的驟然變化頗為不解。

  “正常狀況下,加油站每天柴油銷量為10噸,而現在每天只按6噸標準配置油源。因為無油可加,加油站不得不控量,即便如此還是發生了肢體衝突。”王麗告訴記者。

  不止王麗一個人這樣。在浙江、江蘇等地柴油供應陷入緊張之後,北京、山東、天津、內蒙古等北方城市也同樣如此。在內蒙,已有多家民營加油站“斷油挂槍”,為了優先加油,一些司機不惜另付幾百塊的好處費;而在貴州,幾乎所有的加油站前也排起了長隊。

  中國商業聯合會石油流通委員會會長趙友山介紹説,目前全國已有5000余家民營加油站因無油可加而停業。

  “挂槍”和瀕臨“挂槍”的

  成品油市場從寬鬆向緊張的驟變,似乎發生在一瞬之間。

  10月初時,王麗還帶加油員去跑客戶,上門服務,如今為油源問題焦頭爛額。10月中旬,王麗收到中石油內蒙古銷售公司下發的通知,通知稱,“由於資源供應緊張,加油站實行控量銷售,禁止過量加油。”

  因為王麗她們的固定客戶比較多,11月10日的柴油銷量已經超出上限。這意味著違反了公司規定,將受到批評。

  但同時,控量之前中石油出臺的旨在促進油品銷售的獎懲政策仍在執行,由於油源緊張導致銷售任務不能完成,加油員還是要面臨罰款。

  “完不成銷售指標,每少一噸汽油罰款25元,少一噸柴油罰款15元。”説到這裡,王麗似乎不知所措。

  王麗説,周邊區縣已有多家民營加油站“挂槍”。“為了優先加油,一些司機拿出500~1000元不等的好處費。”

  “進入10月份以後,加油站柴油早已停供,中石化方面已經停止批發,即便有油賣,價格也高得離譜,批發價格高於零售價格,民營加油站都在觀望。”青島即墨市華北石化加油站經理陳洲告訴記者。

  由於油源短缺,陳洲身邊的朋友開始經營價格低廉的非標柴油。非標柴油由廢機油、輪胎油等廢油提煉而出,用於汽油發電機、鍋爐燃料等,汽車不能使用。

  在陳洲的觀望中,柴油價格一天比一天高,社會貿易商甚至開始搶油。

  據本報記者了解,目前,山東地煉柴油主流成交價格已經從10月初6900元/噸,飆升至當前的8300元/噸左右,僅僅一個月的時間漲幅高達1400元/噸。

  山東地區國家規定的最高零售限價0#柴油為7445元/噸,-10#柴油價格為7892元/噸。地煉廠家批發價格已經遠高出上述最高限價。11月10日,西北地區-10#柴油則漲到8500-8600元/噸的歷史高位。

  有人“聯手推價”?

  在本報記者採訪中,“各地拉閘限電帶來柴油用量猛增”,被中石油方面人士解釋為此次柴油緊張的主要原因。

  由於涉及限電省份較多,企業數量大,拉閘限電能夠帶來多大柴油消費的增量,目前尚無準確統計數據。中國石油規劃總院市場營銷所正對此進行調研,該研究所人士稱,此次“油荒”“有一半以上的因素是拉閘限電”。

  但此説法也受到質疑。

  “使用柴油發電的多是一些小型加工廠,其帶來的柴油需求增加遠遠不能改變供求關係,更不會帶來1000元/噸的漲幅。這輪‘油荒’完全不是供求因素所帶來的,油價充滿泡沫。”東方油氣網副總經理鐘健説。

  卓創資訊分析師陳晴在11月10日發表的《主營增供難敵新一輪調價預期,柴油荒年內或將延續》一文中稱,引述中石油中石化兩大集團人士的一項估計稱,拉閘限電省份柴油需求平均增加10萬噸左右。

  如果這一估計接近事實,則以浙江省為例,據《浙江省成品油油庫發展規劃2005-2010》中的預測,浙江省預計2010年柴油消費量為1448.15萬噸,每月柴油消費量為120萬噸左右。照此計算,因柴油發電帶來的10萬噸增量佔消費總量不足10%。這一比重顯然不足以引起市場的劇烈波動。

  從煉廠環節來看,根據各地公開的煉油項目資料計算,近年來各地煉油産能大規模增加。2009年新增煉能3700萬噸/年,2010年新增煉能2000萬噸/年。業內人士預計2010年國內原油一次加工能力5.2億噸/年。

  目前,中海油惠州1200萬噸/年、中石油欽州1000萬噸/年、中石油廣西石化1000萬噸/年、天津石化1250萬噸/年等大型新建煉油項目紛紛投産。

  “隨著國內新建煉廠的增加,2011年開始,國內資源量明顯過剩,預計到2015年成品油資源過剩將達0.8億噸。龐大的煉油能力能夠保證國內成品油的供應,如果煉廠滿負荷投産,成品油資源將有過剩。國內成品油資源供過於求將長期持續。”今年6月份,中國石油銷售公司副總經理付斌做出上述判斷。

  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高級工程師龔金雙告訴記者:“目前兩大公司煉廠也沒有大規模停産檢修計劃。國際油價大幅上升,雖然提高了煉廠的成本,但不足以使企業減少油品生産。在柴油的供應問題上沒有出現大的缺口。”

  無論從供應側,還是需求側判斷,“油荒”似乎都不應該出現在今冬。

  那麼癥結何在?

  中國商業聯合會石油流通委員會會長趙友山的説法是,中石油、中石化兩大系統的部分分公司導演了此次“油荒”。

  “每次‘油荒’之前,這些分公司都是通過停止批發、限量供應等手段製造市場緊張的氣氛,然後借機提價。‘聯手推價’是他們常用的銷售策略。”趙友山説。

  近日,趙友山與兩大公司下屬分公司因油源問題有過交涉。據他説,交涉中得知的情況是,這些分公司油庫裏有油,但不對外批發。

  “分公司人員和我們講,民營企業必須與總公司溝通才有油可供。他們只對本系統內加油站供油。”趙友山説。

  從一位與兩大公司交往頗深的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處傳出的説法是:“一些地區兩大集團油庫有資源,但是仍採取限量銷售政策,停批限供。”

  與此同時,據一些民營加油站負責人和中石油一位油庫經理反映,兩大集團一些地方分公司執行汽柴搭售政策,搭售比例從1:1到1:2不等。一些社會油站為了獲取柴油,只能被迫接受一定數量的汽油。

  成品油儲備之患

  連續多發的“油荒”客觀反映出國內成品儲備體系的脆弱。統計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國內柴油庫存為700萬噸,環比下滑8.6%,國內柴油庫存連續六月下降。

  “目前,國內成品油儲備非常脆弱,做不到淡儲旺銷,成品油戰略儲備進展緩慢。”中國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毛家祥説。

  2009年底國內成品油庫存為5300萬立方米。成品油庫主要集中在國內成品油消費較為旺盛的區域,華東地區的江蘇、浙江、上海三省合計佔全國比例的23%。

  中國石油規劃總院市場營銷所所長龔滿英預計:“2015年中石油、中石化兩大集團成品油庫存5000萬方,社會經營單位成品油庫將達到2800萬方。”

  龔滿英的估計或許過於樂觀。2008年5月19日,《石化調整和振興規劃》首次提出加快建設成品油儲備,目標是2009年成品油儲備到300萬噸,2010年達到600萬噸,2015年1000萬噸。

  但是,由於《規劃》未對成品油儲備的收儲細則作出進一步説明,成品油儲備建設迄今進展不快。

  “為了降低成本,石油企業沒有積極性增加商業儲備。如果作為成品油戰略儲備,必須由國家給以政策、資金上的支持。”毛家祥説。

  中石油一位成品油庫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一座30萬立方米的油庫投資約6億元,這些投資包括徵地、土建、拆遷補償、設備設施費用、人工成本等等。此外,成品油庫建設還需經過一系列評審過程,例如環評、安評、水土資源影響等,需要與當地政府和國家多個部門溝通協調,更離不開政府部門的支持。”

  成品油儲備落後於原油儲備,除資金問題外,成品油易揮發變質,油庫必須定期更換油品,管理上要求高,這是國內成品油儲備緩慢的另一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