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29日 09: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證券網
【聚焦十二五】
溫家寶闡述十二五規劃建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十二五規劃的建議
【十二五關注産業】
十二五規劃建議中關於金融改革的內容
“十二五”能源輸送格局將生變
水電未受“冷落” 十二五主攻大項目
“十二五”將全面推動IPV6部署
上汽二手車市“跑馬圈地” “十二五”舊車交易將翻倍
圍繞産業升級 生物醫藥“十二五”配套政策將出
【基金掘金十二五】
基金“按圖索驥”十二五掘金路
解禁潮前細淘金 基金搶籌創業板“十二五”概念股
溫家寶闡述十二五規劃建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新華社
新華社28日受權全文播發溫家寶10月15日在中國共産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上所作的《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建議的説明》。
《説明》共分五個部分,分別是:關於“十一五”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情況;關於“十二五”規劃的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關於“十二五”時期經濟建設的主要任務;關於“十二五”時期發展社會事業和改善民生的主要任務;關於“十二五”時期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主要任務。
行情危險!散戶應該儘快離場? 哪些股票值得滿倉買入? 某些股很可能還要漲50%! 機構資金目前已發生大變化 《説明》指出,《建議》的一個鮮明的特點,是明確提出“十二五”規劃的主題是科學發展。把科學發展作為主題,第一次在五年規劃中明確提出來,成為全黨的意志,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要推動科學發展,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可持續性。這是制定“十二五”規劃的主線。
《説明》指出,《建議》提出今後五年我國發展的目標,有兩個突出特點:一是長短結合,把“十二五”規劃的各項目標任務與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重大階段性目標緊密銜接,與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緊密銜接。二是針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問題,更加明確了調整經濟結構和保障改善民生方面的目標。這就使科學發展的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線更加突出,並有了具體的考核標準和抓手。
《説明》指出,《建議》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一項重大任務進行了專門闡述,強調要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增強針對性和靈活性,提高宏觀調控的科學性和預見性,把短期調控政策和長期發展政策有機結合起來,加強各項政策協調配合,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説明》指出,做好“十二五”時期的工作,對於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開拓創新,紮實工作,為實現《建議》確定的各項任務而努力奮鬥。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十二五規劃的建議
新華網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2010年10月18日中國共産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通過)
行情危險!散戶應該儘快離場? 哪些股票值得滿倉買入? 某些股很可能還要漲50%! 機構資金目前已發生大變化 “十二五”時期(二0一一年至二0一五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深刻認識並準確把握國內外形勢新變化新特點,科學制定“十二五”規劃,對於繼續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對於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開創科學發展新局面
(1)“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十一五”時期是我國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五年。面對國內外環境的複雜變化和重大風險挑戰,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緊緊抓住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貫徹落實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實施正確而有力的宏觀調控,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使國家面貌發生新的歷史性變化。我們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巨大衝擊,保持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良好態勢,併為長遠可持續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我們戰勝了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成功舉辦了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勝利完成了“十一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和任務。經過五年努力奮鬥,我國社會生産力快速發展,綜合國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顯著提高,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取得重大進展,譜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篇章。五年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積累的經驗彌足珍貴,創造的精神財富影響深遠。
(2)“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國內外環境。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世情、國情繼續發生深刻變化,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呈現新的階段性特徵。綜合判斷國際國內形勢,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對諸多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我們要增強機遇意識和憂患意識,科學把握髮展規律,主動適應環境變化,有效化解各種矛盾,更加奮發有為地推進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當今世界,和平、發展、合作仍是時代潮流,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世界經濟政治格局出現新變化,科技創新孕育新突破,國際環境總體上有利於我國和平發展。同時,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深遠,世界經濟增長速度減緩,全球需求結構出現明顯變化,圍繞市場、資源、人才、技術、標準等的競爭更加激烈,氣候變化以及能源資源安全、糧食安全等全球性問題更加突出,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抬頭,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更趨複雜。我們必須堅持以更廣闊的視野,冷靜觀察,沉着應對,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經濟分工中的新定位,積極創造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從國內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人均國民收入穩步增加,經濟結構轉型加快,市場需求潛力巨大,資金供給充裕,科技和教育整體水平提升,勞動力素質改善,基礎設施日益完善,體制活力顯著增強,政府宏觀調控和應對複雜局面能力明顯提高,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健全,社會大局保持穩定,我們完全有條件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綜合國力再上新臺階。同時,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主要是,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約束強化,投資和消費關係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産業結構不合理,農業基礎仍然薄弱,城鄉區域發展不協調,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並存,社會矛盾明顯增多,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較多。我們必須科學判斷和準確把握髮展趨勢,充分利用各種有利條件,加快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情。
(3)制定“十二五”規劃的指導思想。制定“十二五”規劃,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適應國內外形勢新變化,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深化改革開放,保障和改善民生,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成果,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
以科學發展為主題,是時代的要求,關係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我國是擁有十三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在當代中國,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就是堅持科學發展,更加注重以人為本,更加注重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更加注重統籌兼顧,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是推動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國基本國情和發展階段性新特徵。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我國經濟社會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必須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提高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可持續性,堅持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基本要求是:
——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構建擴大內需長效機制,促進經濟增長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加強農業基礎地位,提升製造業核心競爭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加快發展服務業,促進經濟增長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産業協同帶動轉變。統籌城鄉發展,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區域良性互動、協調發展。
——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充分發揮科技第一生産力和人才第一資源作用,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壯大創新人才隊伍,推動發展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
——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進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優先位置,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着力點。深入貫徹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節約能源,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強度,發展循環經濟,推廣低碳技術,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強大動力。堅定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領域改革,加快構建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與國際社會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共同分享發展機遇。(4)“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十二五”規劃要具有戰略性、前瞻性、指導性,與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重大部署緊密銜接,與到二0二0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緊密銜接。綜合考慮未來發展趨勢和條件,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
——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就業持續增加,國際收支趨向基本平衡,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
——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重大進展。居民消費率上升,服務業比重和城鎮化水平提高,城鄉區域發展的協調性增強。經濟增長的科技含量提高,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城鄉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加。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産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顯增加,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貧困人口顯著減少,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
——社會建設明顯加強。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逐步完善,全民受教育程度穩步提升,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不斷提高。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權益得到切實保障。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加快發展。社會管理制度趨於完善,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改革開放不斷深化。財稅金融、要素價格、壟斷行業等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明顯進展,政府職能加快轉變,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互利共贏開放格局進一步形成。
經過全國人民共同努力奮鬥,要使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實質性進展,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抵禦風險能力顯著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明顯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更加牢固。
二、堅持擴大內需戰略,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堅持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戰略,必須充分挖掘我國內需的巨大潛力,着力破解制約擴大內需的體制機制障礙,加快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新局面。
(5)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成果是“十二五”時期的重要任務。要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的關係,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增強針對性和靈活性,提高宏觀調控的科學性和預見性,防範各類潛在風險,避免經濟大的起落。把短期調控政策和長期發展政策有機結合起來,加強各項政策協調配合,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6)建立擴大消費需求的長效機制。把擴大消費需求作為擴大內需的戰略重點,進一步釋放城鄉居民消費潛力,逐步使我國國內市場總體規模位居世界前列。要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大力發展服務業和中小企業,增加就業創業機會。要完善收入分配製度,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提高城鄉中低收入居民收入,增強居民消費能力。要增加政府支出用於改善民生和社會事業比重,擴大社會保障制度覆蓋面,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形成良好的居民消費預期。要加強市場流通體系建設,發展新型消費業態,拓展新興服務消費,完善鼓勵消費的政策,改善消費環境,保護消費者權益,積極促進消費結構升級。要合理引導消費行為,發展節能環保型消費品,倡導與我國國情相適應的文明、節約、綠色、低碳消費模式。
(7)調整優化投資結構。發揮投資對擴大內需的重要作用,保持投資合理增長,優化投資結構,完善投資體制機制,提高投資質量和效益,有效拉動經濟增長。“十二五”前期要確保國家擴大內需的重點在建和續建項目順利完成併發揮效益。發揮産業政策作用,引導投資進一步向民生和社會事業、農業農村、科技創新、生態環保、資源節約等領域傾斜。堅持區別對待、分類指導,引導投資更多投向中西部地區。嚴格執行投資項目用地、節能、環保、安全等准入標準,有效遏制盲目擴張和重復建設。促進投資消費良性互動,把擴大投資和增加就業、改善民生有機結合起來,創造最終需求。明確界定政府投資範圍,加強和規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管理,防範投資風險。規範國有企業投資行為,注重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鼓勵擴大民間投資,放寬市場准入,支持民間資本進入基礎産業、基礎設施、市政公用事業、社會事業、金融服務等領域。
三、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十二五”時期的一項重大任務,必須堅持把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統籌城鄉發展,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加大強農惠農力度,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和農民生活水平,建設農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
(8)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堅持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為首要目標,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抗風險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實施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産能力規劃,加大糧食主産區投入和利益補償。嚴格保護耕地,加快農村土地整理復墾,大規模建設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健全公益性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發展現代種業,加快農業機械化。完善現代農業産業體系,發展高産、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促進園藝産品、畜産品、水産品規模種養,加快發展設施農業和農産品加工業、流通業,促進農業生産經營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推進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發展節水農業。推廣清潔環保生産方式,治理農業面源污染。
(9)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按照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要求,搞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加快改善農村生産生活條件。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要以水利為重點,大幅增加投入,完善建設和管護機制,推進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加快大中型灌區配套改造,搞好抗旱水源工程建設,完善農村小微型水利設施,全面加強農田水利建設。繼續推進農村電網改造,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公路、沼氣建設,繼續改造農村危房,實施農村清潔工程,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提高農村義務教育質量和均衡發展水平,推進農村中等職業教育免費進程。加強農村三級醫療衞生服務網絡建設。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逐步提高保障標準。深入推進開髮式扶貧,逐步提高扶貧標準,加大扶貧投入,加快解決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的貧困問題,有序開展移民扶貧,實現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
(10)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提高農民職業技能和創收能力,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鼓勵農民優化種養結構、提高效益,完善農産品市場體系和價格形成機制,健全農業補貼等支持保護制度,增加農民生産經營收入。引導農産品加工業在産區佈局,發展農村非農産業,壯大縣域經濟,促進農民轉移就業,增加工資性收入。
(11)完善農村發展體制機制。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現有農村土地承包關係保持穩定並長久不變,在依法自願有償和加強服務基礎上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加快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提高農業經營組織化程度。完善城鄉平等的要素交換關係,促進土地增值收益和農村存款主要用於農業農村。按照節約用地、保障農民權益的要求推進徵地制度改革,積極穩妥推進農村土地整治,完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流轉和宅基地管理機制。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鼓勵有條件的地區以縣為單位建立社區銀行,發展農村小型金融組織和小額信貸,健全農業保險制度,改善農村金融服務。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推進集體林權和國有林區林權制度改革,完善草原承包經營制度。認真總結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經驗,積極探索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新途徑。
四、發展現代産業體系,提高産業核心競爭力
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必須適應市場需求變化,根據科技進步新趨勢,發揮我國産業在全球經濟中的比較優勢,發展結構優化、技術先進、清潔安全、附加值高、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現代産業體系。
(12)改造提升製造業。製造業發展重點是優化結構,改善品種質量,增強産業配套能力,淘汰落後産能。發展先進裝備製造業,調整優化原材料工業,改造提升消費品工業,促進製造業由大變強。完善依託國家重點工程發展重大技術裝備政策,提高基礎工藝、基礎材料、基礎元器件研發和系統集成水平。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增強新産品開發能力和品牌創建能力。合理引導企業兼併重組,提高産業集中度,發展擁有國際知名品牌和核心競爭力的大中型企業,提升小企業專業化分工協作水平,促進企業組織結構優化。
(13)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學判斷未來市場需求變化和技術發展趨勢,加強政策支持和規劃引導,強化核心關鍵技術研發,突破重點領域,積極有序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産業,加快形成先導性、支柱性産業,切實提高産業核心競爭力和經濟效益。發揮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的引領支撐作用,實施産業創新發展工程,加強財稅金融政策支持,推動高技術産業做強做大。
(14)加快發展服務業。把推動服務業大發展作為産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重點,建立公平、規範、透明的市場准入標準,探索適合新型服務業態發展的市場管理辦法,調整稅費和土地、水、電等要素價格政策,營造有利於服務業發展的政策和體制環境。大力發展生産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積極發展旅游業。拓展服務業新領域,發展新業態,培育新熱點,推進規模化、品牌化、網絡化經營。推動特大城市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産業結構。
(15)加強現代能源産業和綜合運輸體系建設。推動能源生産和利用方式變革,構建安全、穩定、經濟、清潔的現代能源産業體系。加快新能源開發,推進傳統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積極發展水電,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高效發展核電,加強電網建設,發展智慧電網,完善油氣管網,擴大油氣戰略儲備。按照適度超前原則,統籌各種運輸方式發展,構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綜合運輸體系。推進國家運輸通道建設,基本建成國家快速鐵路網和高速公路網,發展高速鐵路,加強省際通道和國省幹線公路建設,積極發展水運,完善港口和機場佈局,改革空域管理體制。
(16)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快經濟社會各領域信息化。發展和提升軟體産業。積極發展電子商務。加強重要信息系統建設,強化地理、人口、金融、稅收、統計等基礎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實現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三網融合”,構建寬帶、融合、安全的下一代國家信息基礎設施。推進物聯網研發應用。以信息共享、互聯互通為重點,大力推進國家電子政務網絡建設,整合提升政府公共服務和管理能力。確保基礎信息網絡和重要信息系統安全。
(17)發展海洋經濟。堅持陸海統籌,制定和實施海洋發展戰略,提高海洋開發、控制、綜合管理能力學規劃海洋經濟發展,發展海洋油氣、運輸、漁業等産業,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加強漁港建設,保護海島、海岸帶和海洋生態環境。保障海上通道安全,維護我國海洋權益。
五、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
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主體功能區戰略,構築區域經濟優勢互補、主體功能定位清晰、國土空間高效利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區域發展格局,逐步實現不同區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堅持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科學制定城鎮化發展規劃,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
(18)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堅持把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放在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優先位置,給予特殊政策支持,發揮資源優勢和生態安全屏障作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大力發展科技教育,支持特色優勢産業發展。加大支持西藏、新疆和其他民族地區發展力度,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發揮産業和科技基礎較強的優勢,完善現代産業體系,促進資源枯竭地區轉型發展。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發揮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改善投資環境,壯大優勢産業,發展現代産業體系,強化交通運輸樞紐地位。積極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發揮對全國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在更高層次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和自主創新中走在全國前列。加強和完善跨區域合作機制,消除市場壁壘,促進要素流動,引導産業有序轉移。實行地區互助政策,開展多種形式對口支援。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扶持力度。更好發揮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在改革開放中先行先試的重要作用。加快沿邊地區開發開放,加強國際通道、邊境城市和口岸建設,深入實施興邊富民行動。
(19)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按照全國經濟合理佈局的要求,規範開發秩序,控制開發強度,形成高效、協調、可持續的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對人口密集、開發強度偏高、資源環境負荷過重的部分城市化地區要優化開發。對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集聚人口和經濟條件較好的城市化地區要重點開發。對影響全局生態安全的重點生態功能區要限制大規模、高強度的工業化城鎮化開發。對依法設立的各級各類自然文化資源保護區和其他需要特殊保護的區域要禁止開發。基本形成適應主體功能區要求的法律法規、政策和規劃體系,完善績效考核辦法和利益補償機制,引導各地區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定位推進發展。
(20)完善城市化佈局和形態。按照統籌規劃、合理佈局、完善功能、以大帶小的原則,遵循城市發展客觀規律,以大城市為依託,以中小城市為重點,逐步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學規劃城市群內各城市功能定位和産業佈局,緩解特大城市中心城區壓力,強化中小城市産業功能,增強小城鎮公共服務和居住功能,推進大中小城市交通、通信、供電、供排水等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和網絡化發展。
(21)加強城鎮化管理。要把符合落戶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逐步轉為城鎮居民作為推進城鎮化的重要任務。大城市要加強和改進人口管理,中小城市和小城鎮要根據實際放寬外來人口落戶條件。注重在制度上解決好農民工權益保護問題。合理確定城市開發邊界,提高建成區人口密度,防止特大城市面積過度擴張。城市規劃和建設要注重以人為本、節地節能、生態環保、安全實用、突出特色、保護文化和自然遺産,強化規劃約束力,加強城市公用設施建設,預防和治理“城市病”。
加強土地、財稅、金融政策調節,加快住房信息系統建設,完善符合國情的住房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合理引導住房需求。強化各級政府職責,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加快棚戶區改造,發展公共租賃住房,增加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供給。加強市場監管,規範房地産市場秩序,抑制投機需求,促進房地産業平穩健康發展。
六、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提高生態文明水平
面對日趨強化的資源環境約束,必須增強危機意識,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以節能減排為重點,健全激勵和約束機制,加快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産方式和消費模式,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22)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把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強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作為約束性指標,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抑制高耗能産業過快增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強化節能目標責任考核,完善節能法規和標準,健全節能市場化機制和對企業的激勵與約束,實施重點節能工程,推廣先進節能技術和産品,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抓好工業、建築、交通運輸等重點領域節能。調整能源消費結構,增加非化石能源比重。提高森林覆蓋率,增加蓄積量,增強固碳能力。加強適應氣候變化特別是應對極端氣候事件能力建設。建立完善溫室氣體排放和節能減排統計監測制度,加強氣候變化科學研究,加快低碳技術研發和應用,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場。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積極開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國際合作。
(23)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以提高資源産出效率為目標,加強規劃指導、財稅金融等政策支持,完善法律法規,實行生産者責任延伸制度,推進生産、流通、消費各環節循環經濟發展。加快資源循環利用産業發展,加強礦産資源綜合利用,鼓勵産業廢物循環利用,完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和垃圾分類回收制度,推進資源再生利用産業化—發應用源頭減量、循環利用、再製造、零排放和産業鏈結技術,推廣循環經濟典型模式。
(24)加強資源節約和管理。落實節約優先戰略,全面實行資源利用總量控制、供需雙向調節、差別化管理。加強能源和礦産資源地質勘查、保護、合理開發,形成能源和礦産資源戰略接續區,建立重要礦産資源儲備體系。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強化規劃和年度計劃管控,嚴格用途管制,健全節約土地標準,加強用地節地責任和考核。高度重視水安全,建設節水型社會,健全水資源配置體系,強化水資源管理和有償使用,鼓勵海水淡化,嚴格控制地下水開採。
(25)加大環境保護力度。以解決飲用水不安全和空氣、土壤污染等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加強綜合治理,明顯改善環境質量。落實減排目標責任制,強化污染物減排和治理,增加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種類,加快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加大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有效控制城市大氣、噪聲污染,加強重金屬、危險廢物、土壤污染治理,強化核與輻射監管能力。嚴格污染物排放標準和環境影響評價,強化執法監督,健全重大環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責任追究制度。完善環境保護科技和經濟政策,建立健全污染者付費制度,建立多元環保投融資機制,大力發展環保産業。
(26)加強生態保護和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堅持保護優先和自然恢復為主,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鞏固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退牧還草等成果,推進荒漠化、石漠化綜合治理,保護好草原和濕地。加快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加強重點生態功能區保護和管理,增強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能力,保護生物多樣性。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大江大河支流、湖泊和中小河流治理,增強城鄉防洪能力。加快建立地質災害易發區調查評價體系、監測預警體系、防治體系、應急體系。加大重點區域地質災害治理力度,加強救援隊伍建設,提高物資保障水平。推行自然災害風險評估,科學安排危險區域生産和生活設施的合理避讓。
七、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
推動我國經濟發展更多依靠科技創新驅動,必須全面落實國家中長期科技、教育、人才規劃綱要,大力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加快教育改革發展,發揮人才資源優勢,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奠定堅實科技和人力資源基礎。
(27)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增強共性、核心技術突破能力,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産力轉化。加快推進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深入實施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工程。把科技進步與産業結構優化升級、改善民生緊密結合起來,增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在現代農業、裝備製造、生態環保、能源資源、信息網絡、新型材料、安全健康等領域取得新突破,在核心電子器件、極大規模集成電路、系統軟體、轉基因新品種、新藥創制等領域攻克一批核心關鍵技術。加強基礎前沿研究,在生命科學、空間海洋、地球科學、納米科技等領域搶佔未來科技競爭制高點。
(28)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強科學研究與高等教育有機結合,建設國家創新體系,強化基礎性、前沿性技術和共性技術研究平臺建設,加強軍民科技資源集成融合,推進各具特色的區域創新體系建設,鼓勵發展科技仲介服務,深化科研經費管理制度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評價獎勵制度。重點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增強科研院所和高校創新動力,鼓勵大型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激發中小企業創新活力,發揮企業家和科技領軍人才在科技創新中的重要作用。鼓勵發明創造。強化支持企業創新和科研成果産業化的財稅金融政策,加大政府對基礎研究的投入,推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和開放共享,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培育和發展創業風險投資。實施知識産權戰略,完善知識産權法律制度,加強知識産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
(29)加快教育改革發展。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權利,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按照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的要求,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堅持德育為先、能力為重,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積極發展學前教育,鞏固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和水平,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加快發展繼續教育,支持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發展,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創新人才培養體制、教育管理體制、辦學體制,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質量評價、考試招生制度。促進教育公平,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資源,重點向農村、邊遠貧困、民族地區傾斜,加快縮小教育差距。健全國家資助制度,扶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完成學業。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高教師業務水平,鼓勵優秀人才終身從教。增加教育投入,鼓勵引導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以加強薄弱環節和關鍵領域為重點,實施重大教育改革和發展項目。
(30)建設人才強國。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堅持服務發展、人才優先、以用為本、創新機制、高端引領、整體開發的指導方針,加強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各類人才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國內人才作用,積極引進和用好海外高層次人才。建立健全政府宏觀管理、市場有效配置、單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擇業的體制機制,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明顯提高人力資本投資比重。營造尊重人才的社會環境、平等公開和競爭擇優的制度環境,促進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改進人才管理方式,落實國家重大人才政策,抓好重大人才工程,推動人才事業全面發展。
八、加強社會建設,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須逐步完善符合國情、比較完整、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強社會管理能力建設,創新社會管理機制,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31)促進就業和構建和諧勞動關係。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産業、服務業和小型微型企業,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鼓勵自主創業,促進充分就業。健全統一規範靈活的人力資源市場,為勞動者提供優質高效的就業服務。加強職業培訓和擇業觀念教育,提高勞動者就業能力,把解決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問題作為工作重點。做好退役軍人就業工作。加強勞動執法,完善勞動爭議處理機制,改善勞動條件,保障勞動者權益。發揮政府、工會和企業作用,努力形成企業和職工利益共享機制,建立和諧勞動關係。
(32)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係。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係,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創造條件增加居民財産性收入。健全擴大就業增加勞動收入的發展環境和制度條件,促進機會公平。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保障職工工資正常增長和支付。規範分配秩序,加強稅收對收入分配的調節作用,有效調節過高收入,努力扭轉城鄉、區域、行業和社會成員之間收入差距擴大趨勢。完善公務員工資制度,深化事業單位收入分配製度改革。
(33)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堅持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方針,加快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實現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完善實施城鎮職工和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推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進一步做實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實現跨省可接續。擴大社會保障覆蓋範圍,逐步提高保障標準。發展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發揮商業保險補充性作用。實現城鄉社會救助全覆蓋。積極穩妥推進養老基金投資運營。大力發展慈善事業。加強社會保障信息網絡建設,推進社會保障卡應用,實現精確管理。
(34)加快醫療衞生事業改革發展。按照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要求,增加財政投入,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把基本醫療衞生制度作為公共産品向全民提供,優先滿足群眾基本醫療衞生需求。加強公共衞生服務體系建設,擴大國家基本公共衞生服務項目。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逐步提高保障標準。建立和完善以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為基礎的藥品供應保障體系,確保藥品質量和安全,加強城鄉醫療衞生服務體系建設,新增醫療衞生資源重點向農村和城市社區傾斜,加強醫學人才特別是全科醫生培養,完善鼓勵全科醫生長期在基層服務政策。積極穩妥推進公立醫院改革,探索形成各類城市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合理分工和協作格局。堅持中西醫並重,支持中醫藥事業發展。積極防治重大傳染病、慢性病、職業病、地方病和精神疾病。鼓勵社會資本以多種形式舉辦醫療機構,促進有序競爭,加強監管,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滿足群眾多樣化醫療衞生需求。
(35)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逐步完善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提高生殖健康水平,改善出生人口素質,遏制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趨勢。堅持男女平等,切實保障婦女合法權益,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發展婦女兒童事業。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注重發揮家庭和社區功能,優先發展社會養老服務,培育壯大老齡服務事業和産業。支持殘疾人事業發展,健全殘疾人服務體系。
(36)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按照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的要求,加強社會管理法律、體制、能力建設。完善法律法規和政策,健全基層管理和服務體系,加強和改進基層黨組織工作,發揮群眾組織和社會組織作用,提高城鄉社區自治和服務功能,形成社會管理和服務合力。健全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的工作體系,整合各方面力量,建立調處化解矛盾糾紛綜合平臺。暢通和規範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渠道,建立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把各種不穩定因素化解在基層和萌芽狀態。加大公共安全投入,加強安全生産,健全對事故災難、公共衞生事件、食品安全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的預防預警和應急處置體系。做好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加強特殊人群幫教管理和服務工作,加大社會管理薄弱環節整治力度。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加強城鄉社區警務、群防群治等基層基礎建設,加強政法隊伍建設,嚴格公正廉潔執法,增強公共安全和社會治安保障能力,加強重點地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密防範、依法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切實保障人民生命財産安全。
九、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是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強大力量,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弘揚中華文化,建設和諧文化,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發揮文化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
(37)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加強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信念教育,倡導愛國守法和敬業誠信,構建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符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要求、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道德和行為規範。深入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不斷拓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廣泛開展志願服務。弘揚科學精神,加強人文關懷,注重心理疏導,培育奮發進取、理性平和、開放包容的社會心態。提倡修身律己、尊老愛幼、勤勉做事、平實做人,推動形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氛圍。強化職業操守,支持創新創業,鼓勵勞動致富,發揚團隊精神。凈化社會文化環境,保護青少年身心健康。綜合運用教育、法律、行政、輿論手段,引導人們知榮辱、講正氣、盡義務,形成扶正祛邪、懲惡揚善的社會風氣。
(38)推進文化創新。適應群眾文化需求新變化新要求,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使精神文化産品和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立足當代中國實踐,傳承優秀民族文化,借鑒世界文明成果,反映人民主體地位和現實生活,提高文化産品質量,創作生産更多思想深刻、藝術精湛、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精品。推進學科體系、學術觀點、科研方法創新,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創新文化生産和傳播方式,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産力,增強文化發展活力。
(39)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堅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業、一手抓經營性文化産業,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機統一。以農村基層和中西部地區為重點,繼續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加強重要新聞媒體建設,重視互聯網等新興媒體建設、運用、管理,把握正確輿論導向,提高傳播能力。加強基層文化隊伍建設。扶持公益性文化事業,加強文化遺産保護。在政府引導下發揮市場機制積極作用,培育骨幹文化企業和戰略投資者,鼓勵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進入,發展新型文化業態,增強多元化供給能力,滿足多樣化社會需求,繁榮社會主義文化市場,推動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加強對外宣傳和文化交流,創新文化“走出去”模式,增強中華文化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大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提高競技運動水平,振奮民族精神。
十、加快改革攻堅步伐,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改革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強大動力,必須以更大決心和勇氣全面推進各領域改革。更加重視改革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明確改革優先順序和重點任務,進一步調動各方面改革積極性,尊重群眾首創精神,大力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加快推進文化體制、社會體制改革,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上層建築更加適應經濟基礎發展變化,為科學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40)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營造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産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體制環境。推進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健全國有資本有進有退、合理流動機制。加快國有大型企業改革。深化壟斷行業改革。完善各類國有資産管理體制。健全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和收益分享制度。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革。
(41)推進行政體制改革。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快推進政企分開,減少政府對微觀經濟活動的干預,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繼續優化政府結構、行政層級、職能責任,降低行政成本,堅定推進大部門制改革,在有條件的地方探索省直接管理縣(市)的體制。健全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機制,推進政務公開,增強公共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加強行政問責制,改進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完善政府績效評估制度,提高政府公信力。
(42)加快財稅體制改革。積極構建有利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財稅體制。在合理界定事權基礎上,按照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要求,進一步理順各級政府間財政分配關係。增加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和比例,加強縣級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財力保障。完善預算編制和執行管理制度,提高預算完整性和透明度。改革和完善稅收制度。擴大增值稅徵收範圍,相應調減營業稅等稅收,合理調整消費稅範圍和稅率結構,完善有利於産業結構升級和服務業發展的稅收政策。逐步建立健全綜合和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繼續推進費改稅,全面改革資源稅,開徵環境保護稅,研究推進房地産稅改革。逐步健全地方稅體系,賦予省級政府適當稅政管理權限。
(43)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構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觀審慎管理制度框架。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改進外匯儲備經營管理,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加強金融監管協調,建立健全系統性金融風險防範預警體系和處置機制。參與國際金融準則新一輪修訂,提升我國金融業穩健標準。建立存款保險制度。深化政策性銀行體制改革。健全國有金融資産管理體制。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體制。
(44)深化資源性産品價格和要素市場改革。理順煤、電、油、氣、水、礦産等資源類産品價格關係,完善重要商品、服務、要素價格形成機制。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顯著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積極發展債券市場,穩步發展場外交易市場和期貨市場。健全土地、資本、勞動力、技術、信息等要素市場,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完善市場法規和監管體制,規範市場秩序。
(45)加快社會事業體制改革。積極穩妥推進科技、教育、文化、衞生、體育等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社會組織,支持、引導其參與社會管理和服務。改革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方式,引入競爭機制,擴大購買服務,實現提供主體和提供方式多元化。推進非基本公共服務市場化改革,增強多層次供給能力,滿足群眾多樣化需求。
十一、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適應我國對外開放由出口和吸收外資為主轉向進口和出口、吸收外資和對外投資並重的新形勢,必須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不斷拓展新的開放領域和空間,擴大和深化同各方利益的匯合點,完善更加適應發展開放型經濟要求的體制機制,有效防範風險,以開放促發展、促改革、促創新。
(46)優化對外貿易結構。繼續穩定和拓展外需,保持現有出口競爭優勢,加快培育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競爭力的新優勢,延長加工貿易國內增值鏈,推進市場多元化,大力發展服務貿易,促進出口結構轉型升級。發揮進口對宏觀經濟平衡和結構調整的重要作用,促進貿易收支基本平衡。
(47)提高利用外資水平。利用外資要優化結構、豐富方式、拓寬渠道、提高質量,注重完善投資軟環境,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加大智力、人才和技術引進工作力度,鼓勵外資企業在華設立研發中心,借鑒國際先進管理理念、制度、經驗,促進體制創新和科技創新。擴大金融、物流等服務業對外開放,發展服務外包,穩步開放教育、醫療、體育等領域,引進優質資源,提高服務業國際化水平。
(48)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按照市場導向和企業自主決策原則,引導各類所有制企業有序到境外投資合作。發展海外工程承包,擴大農業國際合作,深化國際能源資源互利合作,積極開展有利於改善當地民生的項目合作。逐步發展我國大型跨國公司和跨國金融機構,提高國際化經營水平。擴大人民幣在跨境貿易和投資中的作用。做好海外投資環境研究,強化投資項目的科學評估。提高綜合統籌能力,完善跨部門協調機制,加強實施“走出去”戰略的宏觀指導和服務。維護我國海外權益,防範各類風險。
(49)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區域合作。推動國際經濟體系改革,促進國際經濟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推動建立均衡、普惠、共贏的多邊貿易體制,反對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引導和推動區域合作進程,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深化同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務實合作,增加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援助。
十二、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起來,為實現“十二五”規劃而奮鬥
(50)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黨的領導是實現“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根本保證,必須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不斷提高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和水平。各級黨委要準確把握髮展趨勢,科學謀劃發展藍圖,努力創新發展模式,加強對發展的統籌協調,切實提高發展質量。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加強和改進幹部教育培訓,注重實踐鍛煉,增強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能力。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創新和完善幹部選拔任用機制,健全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考核評價制度,形成有利於科學發展的用人導向。
(51)加強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保障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鞏固和壯大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作用。切實做好民族和宗教工作,加強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維護法制權威,推進依法行政、公正廉潔執法,加強普法教育,形成人人學法守法的良好社會氛圍,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加強人權保障,促進人權事業全面發展。
(52)加強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將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進程。堅持以毛澤東軍事思想、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江澤民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為指導,把科學發展觀作為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重要指導方針,貫徹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全面加強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加快軍隊機械化信息化複合發展,提高以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能力為核心的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能力。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優化領導管理體制,健全聯合作戰指揮體制,發展新型作戰力量,推動軍事理論、軍事技術、軍事組織、軍事管理創新。堅持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完善武器裝備科研生産體系、軍隊人才培養體系、軍隊保障體系和國防動員體系。建設現代化武裝警察力量。深化全民國防教育,加強後備力量建設,密切軍政軍民團結。
(53)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嚴格按照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辦事,全力支持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和政府依法施政。加強內地和香港、澳門交流合作,繼續實施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深化粵港澳合作,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支持香港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地位,增強産業創新能力,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支持澳門建設世界旅游休閒中心,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54)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大業。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和現階段發展兩岸關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全面貫徹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重要思想和六點意見,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主題,反對“台獨”分裂活動。鞏固兩岸關係發展基礎,推進兩岸交往機制化進程,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深化兩岸經濟合作,落實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促進雙向投資,加強新興産業、金融等現代服務業合作。積極擴大兩岸各界往來,加強兩岸文化、教育等領域交流合作,依法保護台灣同胞正當權益。充分發揮海峽西岸經濟區在推進兩岸交流合作中的先行先試作用。
(55)積極創造有利的外部環境。高舉和平、發展、合作旗幟,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維護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同世界各國一道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擴大同發達國家的交流合作,增進相互信任,提高合作水平。深化同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和務實合作,維護地區和平穩定,促進共同發展繁榮。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深化傳統友誼,維護共同利益。深入開展多邊外交,積極參加國際合作。維護我國海外公民和企業正當權益。加強公共外交,廣泛開展民間友好交往,推動人文交流,增進中國人民同各國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誼。
(56)全黨同志要充分發揮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先鋒模範作用。全體共産黨員要堅定不移貫徹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牢固樹立科學發展理念,積極落實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決策部署。切實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帶領廣大群眾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各級領導幹部要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樹立正確政績觀,努力做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健全對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執行情況紀律保障機制,確保中央政令暢通。加強反腐倡廉建設,推進反腐倡廉制度創新,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深化黨性黨風黨紀教育,加強領導幹部廉潔自律和嚴格管理,嚴格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加大查辦違紀違法案件工作力度。大力弘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謙虛謹慎,不驕不躁,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真抓實幹,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以優良黨風凝聚黨心民心,形成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強大力量。
全黨同志和全國各族人民要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為實現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而奮鬥!
基金“按圖索驥”十二五掘金路
■基金視點
⊙記者 仲珩 ○編輯 謝衛國
27日新華社全文播發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隨着十二五長卷的徐徐揭開,基金又開始進行佈局怎樣的掘金路線圖呢?
東方基金認為,結合本次規劃建議的核心重點——經濟結構調整、發展新興産業、收入分配改革——不難看出,以下投資領域將成為未來市場機會關注的焦點:
一是以高端裝備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為主的戰略性新興産業。相關概念上市公司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得到政府資源的傾斜與支持,其發展速度也會遠遠超過傳統行業。
二是以酒店旅游、食品飲料、休閒娛樂、品牌服裝、醫療保健、家電、人壽保險等行業為代表的大消費行業。國家在中長期戰略上提出了不斷增加國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費能力,擴大內需,平衡經濟結構,消化過剩産能,這為消費類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市場機遇。
三是城鎮化、節能環保、資源要素價格改革等領域。從近期市場表現可以看出,在國際貨幣流動性氾濫的背景下,煤炭、鋼鐵、大宗商品等能源要素價格迅速上漲,帶動相應品種的股市表現強勁。我國不斷持續的城鎮化進程,也為對應板塊提供了良好的投資機遇。
“當前背景下全球經濟復蘇趨勢並沒有改變,未來十年國內經濟高速增長的狀態仍可持續,並將為投資者帶來較好的投資機會。”建信基金表示:“經歷了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全球經濟面臨轉型,我國也處於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在複雜的國際形勢下我國外需增長乏力,外需對經濟的貢獻已越來越小,經濟增長的驅動力正在逐步從出口這一外生性增長向投資消費等內生性驅動力轉移。雖然固定投資已接近本輪增長的高點,但是我國消費增長的潛力正在逐漸被挖掘,未來十年持續保持高速增長仍是大概率事件。”
“中國的消費行業是剛剛開始發掘的金礦,還有非常大的市場空間。無論從人均收入還是從國民的消費觀念和消費習慣來看,中國的消費都正在進入一個加速上升的階段。”大摩華鑫基金研究總監、大摩消費領航擬任基金經理袁航表示,看好中國消費行業的巨大發展前景,未來將採用“深挖細分行業,精細動態選股”投資策略挖掘“消費金礦”裏的投資機會。
袁航表示,之所以看好未來消費行業的發展前景,主要是三大長期因素在支持,即:人口結構的變化、經濟發展周期、政府政策的轉變。消費股總體估值已經較高,但袁航認為,考察一隻股票是否值得投資,不能僅僅看其在某一時點的估值,而應該深入考察它的業績能否保持較快速度的增長。
解禁潮前細淘金 基金搶籌創業板“十二五”概念股
⊙本網記者 安仲文 ○編輯 陳羽 謝衛國
雖然創業板的解禁潮在即,但是部分偏好新産業、新領域的基金經理依然果斷買入或增持創業板股票,尤其是“十二五”規劃中的海洋工程裝備品種更是遭到基金大量搶籌。當然,也有謹慎的機構投資者面對創業板的高估值和解禁潮壓力選擇了觀望或“逃離”。
大舉佈局“海洋工程”
上市公司三季報顯示,“十二五”規劃中的海洋工程裝備産業受到基金經理的重視,創業板中的4隻海洋工程類個股成為三季度基金增持的亮點。
主營船舶導航和海洋監控的海蘭信在三季度被國內兩大基金公司看中,該股第一大流通股東為華夏基金,通過在三季度增持18萬股,華夏平穩增長基金報告期末持有海蘭信160萬股,第二大流通股股東易方達基金也增持該股至74萬股。
主營海上工程設計、游艇等業務的上海佳豪更是遭到專戶投資經理的“瘋狂”買進。上海佳豪披露的三季度報告顯示,招商基金旗下的5隻專戶“一對多”産品集體現身該股的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上述“一對多”産品在三季度末合計持有上海佳豪超過150萬股。
招商基金的旗下專戶還重點佈局了另一主營船舶業務創業板股票——太陽鳥,該股曾在今年10月中旬公告其獲得國家海洋局的重大合同訂單。而在其公佈的三季度報告中,招商基金的兩隻專戶“一對多”也合計購入33萬股的太陽鳥;除了招商基金,銀華旗下的基金也瘋狂買入,銀華核心價值、銀華內需精選基金合計持有129萬股的太陽鳥。
主營船舶機電設備的金龍機電也有不少基金經理參與。博時價值增長基金、博時價值增長二號基金分別為該股第一大、第二大流通股股東,合計持有金龍機電超過300萬股。
社保基金“分道揚鑣”
社保基金601組合可能是整個三季度最為看空創業板個股的社保組合,該社保組合二季度佈局的創業板個股普遍遭其減持,減持的對象包括三維絲、福瑞股份、吉峰農機等,值得一提的是,上述遭601組合減持的個股普遍遭到基金的反向增持。以吉峰農機為例,匯添富旗下的兩隻基金均在三季度現身其中,合計持有54萬股的吉峰農機。
顯而易見的是,創業板的解禁引發了社保基金判斷出現分歧,相對於社保601組合的謹慎策略,社保基金106組合三季度買入荃銀高科18萬股。社保基金109組合三季度購入了中能電氣36萬股,同期還增持海蘭信17萬股。此外,交銀施羅德先鋒、交銀施羅德主題優選也在三季度現身該股股東榜單。社保基金603組合則佈局了鋰電池材料領域的當升科技,603組合持有該股20萬股。
基金投資創業板分歧較大
值得一提的是,基金公司在參與創業板中逐步“拉幫結派”,陣營出現較大的差異。在基金公司投資創業板的活躍度方面,嘉實基金、匯添富基金、易方達基金、交銀施羅德等較為活躍,而博時、南方、大成、鵬華等基金公司相對謹慎,後四家基金公司旗下産品較少的參與了金龍機電、三維絲、合康變頻等創業板股票。
以較活躍的交銀施羅德基金為例,其三季度集中佈局了信息技術領域的天源迪科,旗下交銀施羅德先鋒股票、交銀施羅德藍籌股票、交銀施羅德精選股票等5隻基金三季度大量買進天源迪科,其中交銀施羅德先鋒股票基金持有121萬股,與交銀施羅德基金公司存在關聯關係的QFII“施羅德中國股票基金”也同期介入該股,持有天源迪科亦超過70萬股。
對於即將到來的解禁潮,基金經理各持己見。匯添富旗下基金經理在三季報中稱,“一批商業模式清晰、競爭優勢突出、市場容量廣闊且代表了中國經濟未來發展方向的公司,如果隨着創業板出現板塊性下挫,將提供誘人的投資機會。”不過,博時基金方面,甚至是主打成長股的博士創業基金的基金經理都認為目前創業板風險大於機遇。該基金經理在三季報中表示,“對於創業板和大部分中小板股票,由於短期估值偏高,我們選擇了等待。”
十二五規劃建議中關於金融改革的內容
第一財經日報
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構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觀審慎管理制度框架。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改進外匯儲備經營管理,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加強金融監管協調,建立健全系統性金融風險防範預警體系和處置機制。參與國際金融準則新一輪修訂,提升我國金融業穩健標準。建立存款保險制度。深化政策性銀行體制改革。健全國有金融資産管理體制。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體制。
“十二五”能源輸送格局將生變
李陽丹 來源:中國證券報
能源大省規劃“煤從空中走”
內蒙古自治區副主席趙雙連在“2010中國國際煤炭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十二五”期間,內蒙古將堅持煤“從空中走”的發展戰略。無獨有偶,山西省作為我國煤炭生産大省,也在規劃擴大晉電外送的規模。業內人士認為,“十二五”期間,我國能源輸送主要依靠鐵路的格局將發生變化,而電網的建設要求將更高。
謀劃“空中通道”
內蒙古自治區是我國煤炭、風能、太陽能以及天然氣的生産大省(區),2009年內蒙古煤炭産量6億噸,超過山西省成為第一産煤大省(區)。據趙雙連透露,預計內蒙古今年的煤炭産量將達到7億噸。內蒙古的煤炭要運到消費地,他認為,鐵路運輸優於公路,而更加有效的運輸方式則是“煤從空中走”,進行煤電就地轉化。
山西省省長王君在今年的能源博覽會期間也透露,山西將大力實施晉電外送戰略,加快建設一批大容量高參數熱電聯産和煤矸石發電項目,變輸煤為輸電。
據了解,受山西省政府、山西省發改委委託,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公司正在負責制訂山西電力外送規劃。山西大學商務學院副院長容和平透露,山西省計劃在“十二五”期間,通過特高壓電網向外輸送3000萬千瓦的電力負荷,每年可實現就地轉化原煤5000萬噸。
我國的煤炭主要在西部,而市場主要在中東部,跨地區、長距離運輸能源是不可避免的。而長期以來,我國電力工業發展以分省平衡、區域平衡為主,在東部地區大量發展火電,輸煤、輸電比例嚴重失衡。據專家介紹,山西省2007年、2008年、2009年輸煤、輸電比例分別為26:1、23:1和16:1,輸電比重雖有所提高,但在整個能源運輸體系中的比重依然很低。
改變能源輸送格局
單一輸煤方式的經濟性也受到質疑。趙雙連表示,近期京藏高速內蒙古至河北段大堵車,其中重要原因是煤炭運輸,煤炭價格也因為運輸成本而增加200元/噸。國家電網公司副總經理舒印彪也指出,由於輸煤環節多、成本高等原因,秦皇島到達浙江、江西等地的煤炭最高價格已超過1000元/噸,東西部地區平均上網電價差已達到0.15~0.2元/度。
為了保證晉電順利實現規模化外送,國家電網也將加大配套電網的建設。舒印彪建議,將“晉電外送”和晉北、晉中、晉東三大煤電基地納入國家能源戰略和“十二五”電力規劃,將一批特高壓外送工程納入國家“十二五”重點建設項目。
而據趙雙連介紹,內蒙古也呼籲國家“十二五”期間在內蒙古建設最少三條特高壓線路,這將能夠外送3000萬千瓦裝機容量的電力,折合1億噸煤,同時還能減少東部地區近80億元的成本,最重要的是還能帶動西部地區1000萬千瓦的風電送出。
除此之外,“十二五”期間內蒙古還將促進煤炭産業規模和可持續發展。按照大基地、大集團、大産業的發展思路,繼續鼓勵企業之間資源整合。“‘十二五’我們將緊緊圍繞五千萬噸級以上的大型煤田、百萬噸以上的礦井來重組企業、重組資源,使我們現有的煤炭企業減少一半以上。” 趙雙連表示。
水電未受“冷落” 十二五主攻大項目
汪時鋒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如果要達到中國已經定下的減排目標,以及極富進取心的清潔能源發展目標,積極發展水電和核電成為最便捷的道路。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下稱《建議》)就提出,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積極發展水電,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高效發展核電。
這項肯定大型水電建設的表態,或許正是許多電力專業人士期望已久的,因為在即將結束的“十一五”期間,中國的常規水電開工出現了相對滯後的局面。
我國可再生能源“十一五”規劃曾明確,“十一五”期間全國新增水電裝機7300萬千瓦,到2010年我國水電裝機容量達到1.9億千瓦,其中大中型水電1.2億千瓦。按照這一目標,“十一五”規劃中列舉了重點開工的水電站有33座,裝機容量7402.1萬千瓦。
但《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獲得的中國水電工程顧問集團公司的一份資料顯示,截至2009年底國家核準水電站有11座,裝機容量2003萬千瓦,距離“十一五”規劃目標尚有不小距離。影響水電開工的因素集中於移民問題、環境問題和安全問題。
事實上,水電的發展曾經陷入一個兩難的境地。一方面上述三類問題對水電建設提出了巨大的壓力,另一方面,中國已經提出了2020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達到15%左右這個目標,必須加快水電和核電的建設。
參與中國中長期能源發展戰略研究的中國能源會常務副理事長周大地曾對記者表示,水電是2030年前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第一重點。他同時強調,積極、加快和有序應該是中國水電發展的指導方向。
關於“十二五”期間中國水電的佈局,曾參與“十二五”規劃制定的中國水電工程顧問集團公司王民浩透露,“十二五”期間新開工水電將主要分佈在西部地區,預計建設投産的都是裝機容量較大的水電項目;從我國常規水電發展佈局來看,我國水電投産規模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區的金沙江、大渡河、雅礱江、瀾滄江和黃河上游,其他中型水電和小水電分佈較為分散。
王民浩表示,由於水電工程建設周期長,如金沙江的溪洛渡、向家壩等“十二五”期間投産的水電項目基本上都已經開工建設,按照他的估計,均可以在“十二五”期間順利投産。
“十二五”將全面推動IPV6部署
⊙本網記者 李雁爭 ○編輯 衡道慶
工業和信息化部通信發展司司長張峰28日表示,根據《國務院關於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的決定》,工信部正在制定的“十二五”規劃中將統籌考慮資源、産業、應用、建設、安全等方面的因素,全面推動下一代互聯網(IPV6)的部署。
張峰表示,IPV6是我國戰略性新興産業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一項重要新型技術應用,也是下一代互聯網發展的基礎。
記者了解到,未來五年,我國IP地址需求量將激增,其中移動互聯網為10億個,物聯網預計需求量為100億個,固定互聯網為5億個,而按照IP地址33%的利用率來推算,我國未來IP需求量為345億個。但是,現有IPV4能夠提供給中國提供的地址只有2.2億個。
張峰表示,向IPV6過渡是目前國際上應對IPV4地址資源短缺相對成熟的有效措施,“我國地址資源短缺壓力尤為突出,要加快IPV6相關研究和部署。”
他説,近年來通過下一代互聯網示範工程,我國在技術標準、産業、網絡等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礎,各基礎電信運營企業在互聯網相關建設中,已要求設備具備支持IPV6功能,有的企業已制定並實施向下一代互聯網過渡計劃。
張峰指出,“向下一代互聯網過渡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涉及核心網絡,用戶的接入設備、終端、應用、網站、軟體等各個環節的同步建設和改造遷移,需要産業鏈的協同配合,因此必須加強統籌引導。”
廣州證券林穗林認為,IPV6將對相關行業帶來深遠影響,從受益時間順序上看,最先受益的將是基礎網絡設備商,其次是IT支撐系統及業務平臺的供應商,最後是終端和內容供應商。
上汽二手車市“跑馬圈地” “十二五”舊車交易將翻倍
到二手車市場掘金去!
在眾多車企肉搏首次購車消費市場之際,眼明手快的上汽集團大步邁向了二手車市場,連設兩家二手車經營公司。業內人士指出,與新車相比,二手車市場正處於價值洼地,正是投資二手車市場的最佳時機。中國汽車流通行業協會副秘書長羅磊指出,二手車即將成為下一個五年中最有看點的市場,預計2015年中國二手車交易量將達千萬輛,實現翻倍。
⊙本網記者吳琼 ○編輯 王曉華
昨日,上海誠新二手車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宣佈成立,註冊資本金為3500萬元,上海汽車工業銷售有限公司(簡稱“上汽銷”)、通用汽車(中國)、上海通用汽車分別持股34%、33%和33%。上海誠新二手車經營管理有限公司擬在全國“跑馬圈地”。2011年,其將建4家賣場並投入運營;未來5年內形成約20家二手車的賣場網絡。而就在一個月前,上汽銷推出了安吉二手車品牌,集汽車收銷、經紀、置換、拍賣、評估等於一體的傳統營銷模式,且推出了電子商務平臺。
上汽二手車市場“跑馬圈地”
作為國內龍頭汽車集團,上汽集團的一舉一動引人關注。近來,上汽集團已經在二手車市場連落兩子。對此,上汽集團副總裁、上汽銷董事長葉永明表示,兩家公司側重點不同。安吉側重於吸引消費者購買二手車,誠新側重於吸引消費者購買上海通用汽車的新車。 據統計,國內汽車以舊換新的頻率正在加快,2009年成交的二手車60%至80%是4至6年以內的車型。這部分車主正是上汽集團尋找的目標客戶。
葉永明表示,從新車切向二手車市場,從首次購車者切向二次購車者,以二手車業務推動新車銷售,正是上汽集團籌劃已久的全産業鏈發展模式。未來二手車將成為上汽銷重要的利潤來源。上汽銷將成為上汽集團打造的汽車服務航母。而另據記者了解,按照集團規劃,其旗下所有二手車業務均將最終整合進入上汽銷。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表示,二手車業務的利潤將遠遠高於新車銷售。據悉,二手車的利潤通常能達到16%至19%,新車銷售的利潤僅為5%至8%。這主要源於新車競爭非常激烈。
二手車步入黃金投資期
“現在是投資二手車最好時機。”上汽集團副總裁、上海通用總經理丁磊表示,“二手車業務增長趨勢已現,但市場遠未達到飽和階段。正是大有作為的最好時機。”
在丁磊看來,二手車交易增速不及新車,正為二手車提供了發展的空間。儘管近7年來,二手車交易量與新車銷量的比例由1:6上升至1:4,但與國外成熟二手車市場相比仍有較大增長空間。發達市場的二手車與新車比為2:1或3:1。羅磊表示,隨着中國汽車保有量的增長,二手車市場即將從慢跑步入高速增長期。預計2010年中國二手車流通需求將達470萬輛,實際交易量突破400萬;2015年,中國二手車交易量將直指千萬輛。
據了解,二手車市場已經初現盈利效應。德同資本創始合夥人邵俊告訴上海證券報記者,“在投資51汽車網5年多後,該汽車網今年實現盈利了。”2005年闖進二手車市場的51汽車網,終於在5年後步入良性增長,銷售收入同比增長超過100%,上半年已經開始賺錢。
與苦苦經營的51汽車網不同,上汽銷的二手車業務阻力較小。上汽銷高層表示,第一,安吉、誠新這兩個品牌均經營了5年至8年,已經有相當高的品牌認知度。第二,背靠着中國最大的汽車集團,且旗下有眾多4S店的合作渠道及專業服務體系,開展二手車業務水到渠成。
圍繞産業升級 生物醫藥“十二五”配套政策將出
宦璐 上海證券報
北京為什麼在同一天啟動三大超過十億元規模的生物醫藥項目?
為什麼一家老牌醫藥公司號稱要用5-10年的時間,投資億元,期待徹底轉型為一家生物醫藥公司?
為什麼目前國內各地生物醫藥産業基地和生物産業園區如雨後春筍般冒出,至今已突破了22個?
為什麼聯想創投的高級副總裁周宏斌表示:投資生物醫藥産業,再多的錢都不夠?
如火如荼,牛氣沖天。用什麼熱切的詞來形容中國生物醫藥産業的發展現狀可能都不為過。
被列入七大新興戰略産業的生物醫藥産業,將融入全球醫藥創新産業鏈,並承載着促使傳統醫藥産業升級的歷史使命……
10月25日,記者從第十四屆北京國際生物醫藥産業發展論壇上獲悉,三個10億元生物醫藥項目在本市開工建設。同一天,國內最大醫藥公司——中國國藥集團(下稱“國藥集團”)宣佈旗下中生集團及其下屬蘭州、武漢、長春等六大生物製品所已確定整體上市。
與此同時,雲南省公佈“十二五”期間大力發展生物醫藥,力爭達到上千億規模。
上海、北京也紛紛醞釀出臺自己的生物醫藥“十二五”規劃。上海的總體目標是,到2012年底,使生物醫藥行業經濟總量達2000億元。扶持100家年産值超過2億元的創新型企業,打造100個銷售額超過億元、科技含量高的拳頭産品;而北京力爭未來3年把生物醫藥産業規模從現在的不到400億元增加到1000億元。
2010年下半年,中國生物醫藥産業的發展勢頭如新興之火,頗有燎原之勢。
點燃火苗的是10月18日《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的決定》。現階段將重點培育和發展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等七大新興産業,到2015年,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比重力爭達到8%左右。
生物醫藥是未來10年的朝陽産業已經毋庸置疑。中國醫藥科技成果轉化中心主任芮國忠預測,2013年中國醫藥市場將成為全球第三大醫藥市場;到2020年中國生物醫藥産業將達到40000億元的規模,超過日本和歐洲成為全球第二大醫藥市場。中國在全球生物醫藥産業中的地位日益提升。
多重利好政策即將推出
相關專家指出,《2010-2015年生物醫藥産業振興規劃》正在緊鑼密鼓地制定中,年底前有望出臺。與此同時,一批配套政策將圍繞“十二五”規劃的出臺,有望提前面市。
中國生物醫藥産業正在進入政策受惠期。據芮國忠介紹,“從宏觀的新醫改政策全面實施、基藥擴展版、新版GMP(藥品生産管理標準)、生物醫藥863計劃、重大新藥創制科技專項,到細化行業的《重大傳染病專項》、《藥品註冊管理辦法》、《醫療器械新管理辦法》、《中藥注射液的689新技術標準》等政策,包括各地的生物醫藥扶持政策,都有望年內出臺。”這些利好政策“不僅來得猛,而且集中,將重新構造中國生物醫藥産業鏈。”
中國醫藥工業信心中心主任鐘倩向上海證券報表示,生物醫藥“十二五”規劃將提出九大重點工程,其中第一項是發展生物醫藥以促進傳統醫藥産業升級,並給予資金扶持。“為促進醫藥行業産業升級的目標,配套政策不久將出。”
新版GMP(醫藥行業制藥標準)也是目前最受關注的待出配套政策之一。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於明德表示,藥品質量保障體系升級是醫藥産業整體升級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也是決定藥品安全有效的一個基礎。“修改版的GMP已經通過,正在走程序,也將有望近期出臺。”
鐘倩告訴記者,新版GMP有三年的過渡期,逾期不能達標的企業,即被勒令整改或者停産。“GMP對醫藥製造公司的軟體要求有大幅提升,這一直是我國醫藥企業的軟肋。”
除了制藥標準,新藥品的産品標準也在升級過程中。“在這個五年規劃中,國家將有一系列具體的行動來推動藥品産品標準提高。其中包括中藥,中藥注射劑,生化藥注射劑,包括原料藥與製劑雜質控制和溶劑殘留,另外還有一些新的檢驗項目和方法。這些都有比較大的變化,也可能會出臺一些新的現代中藥的産品標準。” 於明德表示。
同時,為提升創新能力,上海證券報記者獨家獲悉,與生物醫藥“十二五”規劃同時出臺的還有重大新藥創制專項“十二五”規劃。對於重大創新藥開發的資金扶持規模將從“十一五”時期的66億擴大到105億。首批300個中標項目預計也是年內宣佈。單個藥品開發項目的扶持資金規模從100至1000萬不等,技術開發平臺的扶持規模則從1000至6000萬不等。這些政策都將“誘惑”企業加大研發
此外,據上海科學技術委員會生物醫藥處鄭忠民副處長向記者透露,目前國務院法制辦正在對《藥品註冊管理辦法》、《醫療器械新管理辦法》進行會商,以期明確“科研機構與企業之間的産業化定位。”
高增長率、高利潤率的雙重誘惑
於明德表示,國家“十二五”規劃確定了生物醫藥發展的重點,包括基因藥物、蛋白藥物、單抗克隆藥物、治療性疫苗、小分子化學藥物等,這些政策將積極促進我國生物醫藥的高速發展,生物醫藥産業令人期待。
中投顧問醫藥行業研究員郭凡禮對記者指出,中國生物醫藥産業未來將保持飛速增長。“2009年,我國生物醫藥産業總銷售收入達到了753億元,這樣的發展速度使其成為醫藥行業增長最為迅速的領域之一。與此同時,生物醫藥産業的利潤增長率高達70%,高發展速度和高利潤增長率也使生物醫藥産業成為新興産業中最為矚目的對象之一。”
在政策引導和高利潤、高增長率的刺激下,一批傳統的中國醫藥公司也將向生物醫藥公司變身。
一家以生産中西藥原料藥、醫藥中間體為主要産品的上市醫藥公司老總向記者表示,公司計劃用5至10年的時間,徹底轉型為生物醫藥公司,並已在研發上投入巨大資金。他透露,“為精製乙腦疫苗項目的研發投資達8000萬元,2年內將上市銷售;人源化抗腫瘤壞因子的單抗項目的總投資為10億元。”
生物醫藥項目的投資也為傳統醫藥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可持續的利潤增長。據健康元副總經理鍾山介紹,目前採用生物催化方式在河南焦作生産的頭孢抗生素中間體7aca已經獲得很大成功,該項目已經成為公司最重要、也是增長最快的利潤來源。“我們用大豆、玉米發酵來生産7aca,對環境無污染,目前産能正在擴張中。”
在美國紐交所成功上市、中國最大的高科技醫療器械公司——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公司相關人士就向記者提出,在生物電子醫療器械領域存在産業配套、技術標準缺失、以及外資公司擠壓的問題。他向記者表示,可以預見的是,10年內生物醫藥産業集中度越來越高,對大型龍頭企業,政府應該提供更好的服務,打造公共研發平臺,以提升他們的競爭力。
眼下,各地的政府部門都已經意識到生物醫藥産業對於當地經濟發展的意義,並已經紛紛出臺傾斜政策。
據深圳科工貿和信息委員會相關人士向記者介紹,該市將對互聯網、新能源、生物醫藥等新興産業給予總額超百億的發展資金。“很快第一批生物醫藥35個支持項目將獲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