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證券市場 >

金岩石:理性看創業板高估值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27日 08:2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上海證券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金岩石:理性看創業板高估值

  創業板市場作為創新型民營企業的資本運作平臺,高估值將是一個階段性的市場特徵

  時光如梭,中國的創業板市場開盤已屆滿一週年了。不久前在一個高端論壇上,主持人請在場嘉賓及聽眾舉手表決:一年之後的創業板是否能夠保持目前50倍以上的平均市盈率?絕大多數人的判斷是:不能!理由非常一致:中國創業板的非理性高估是投機性的短期現象。

  這使我回想起當年美國納斯達克股市,納斯達克股市從1971年開盤後長期在1000點之下盤旋,1995年首次突破1000點之後一路飆升,在2000年突破5000點之後急轉直下,一路狂跌至最低1100點附近,這就是美國著名的“互聯網泡沫”。在1995-2000年間,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的融資額呈大幅度增長,這些資金主要投向互聯網和生物制藥業,導致1999年新上市的公司佔納斯達克股市總市值20%以上,其中70%以上尚未實現盈利。所以,納斯達克股市的平均市盈率在1998-2000年間高達90-100倍,其中最高市值的4家公司平均市盈率高達120倍。我們比較熟悉的雅虎公司是1996年上市的,上市後在短短4年之內總市值增長了700倍!

  中國的創業板市場會重蹈納斯達克股市的覆轍嗎?我看不會,至少近期不會。理由有三:第一,中國的創業板並不是美國的早期納斯達克,早期的納斯達克股市是一個做市商市場,2000年崩盤之後轉型,2007年正式登記註冊為交易所市場,此後納斯達克的平均市盈率與紐約股票交易所逐漸趨同。中國的創業板是一個交易所市場,可以説是模倣“後納斯達克股市”組建的,入市門檻雖低於主板,但還是有剛性盈利指標的;第二,中國創業板市場的英文是GEM,直接翻譯應該是“成長企業板”,其市場定位並非處於創業期的企業,所以不盈利的企業不能在此上市,平均市盈率雖然高於主板,但和當年的納斯達克相比還相差很遠;第三,中國創業板仍在起步階段,還沒有形成主導性的行業板塊,這和當年納斯達克偏重於互聯網與生物科技的情況完全不同,因此不會因為一兩個行業的調整而引發市場崩盤。

  今年是中國股市的二十年,又是創業板開盤的一週年,若把創業板比喻為美國的納斯達克,其基本功能是推動産業創新。納斯達克股市泡沫的升騰與破滅雖然慘烈,但劫後余生的納斯達克上市公司如大浪淘沙,成為歷經風雨後的産業巨擘,是美國信息與生物兩大新興産業的支柱企業,所以從宏觀經濟的産業創新看,損益相權,依然是收益高於損失。今日中國,總體經濟的泡沫化程度很高,若沒有資産的證券化和創新産業的成長,超額貨幣驅動的資産泡沫很難化虛為實,因此在我看來,創業板的高估值恰恰是驅動産業創新的力量,為中國經濟的創新型成長注入了活力和夢想。

  比較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三個市場有兩大差別,其一是股權結構的差別,其二是産業結構的差別。主板市值的股權結構以國企為主,民營僅佔30%左右;中小板市值的股權結構相反,民營佔到70%左右;而在創業板市值的股權結構中,民營佔壓倒性的優勢,高達95%左右!這説明中國經濟依然在“國退民進”,股市的估值反映了一個特殊的溢價:民營溢價。在中國,民營經濟的高溢價背後是資本市場的兩大溢價:創新性溢價和成長性溢價,這三重溢價作為中國經濟增長與轉型的推動力,非但不會在短期內消失,而且將會進一步強化。創業板的高估值不是曇花一現的投機,而是趨勢性的現象,説明未來中國的經濟轉型和以往一樣,仍將主要依靠民營經濟的力量推動技術變革與産業創新。統計資料顯示,民營經濟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接近60%,新增就業機會的90%是民營部分創造的。由此推論,創業板市場作為創新型民營企業的資本運作平臺,高估值將是一個階段性的市場特徵,所以我當時表態認為,創業板一年後的平均市盈率依然會在50倍以上,我們就讓將來的事實去驗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