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接力貸”提示樓市調控“軟肋”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26日 08:5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樓市投機無孔不入,房貸新政面臨被“架空”的威脅。據《楚天都市報》報道,樓市新政使得貸款買房門檻提高,江城一些市民借助“父貸子還”或“子貸父還”避開新政,而苦於無米下鍋的銀行也順勢推出“接力貸款”招徠顧客。此前,一種名為“接力貸”的按揭貸款方式便已現身上海樓市。

  樓市貸款政策雖由主管部門決策,但實際執行窗口卻是各商業銀行。當行政訴求與商業逐利間背離之時,往往會導致樓市調控政策的績效猶如隔靴搔癢一般。所謂“接力貸”的接連出現,正是商業銀行協助投機者與樓市新政博弈的典例。就此而言,只有引導微觀主體正確判斷投機風險,才能讓掣肘房貸新政執行的市場阻力徹底消弭,而其中的關鍵就在於房價預期轉向。

  在9月底中央調控樓市的“國五條”出臺之後,各地紛紛推出地方性細則,樓市觀望氛圍再起。不可否認,“十一”長假前後從中央到地方的樓市新政體現了調控的持續性,主管部門遏制房價飆升的決心可見一斑。然而,房價卻並未出現實質性的鬆動,投機者掘金樓市的期許仍未破滅。

  顧名思義,“接力貸”就是以子女的還款能力為老人名下商品房清償貸款,是子女在財務實力上與老人的“接力”。通過放大購房債務連帶責任人數量,銀行在實際上降低了放貸風險,可以不必顧及“限貸令”而輕鬆擴容房貸業務規模。與此同時,購房者也可以借此實現實際購房者與名義房主之間的概念偷換,規避主管部門多套房統計限制。由此,與股市“死魂靈”股東現象如出一轍,房貸供求市場通過“接力貸”隱藏了購房者的真實身份,讓樓市投機限制的重拳高高舉起、輕輕落下。

  對於“接力貸”,主管部門一紙“叫停令”便可對其進行封阻。然而,頭痛醫頭的行政管制並不能觸及問題的肌理。“接力貸”背後的關鍵,則是市場對房價繼續上漲的預期趨同。歷經數次樓市調控,房價總體快速上揚的趨勢至今尚未扭轉,這一格局愈加強化了坊間購房“保值增值”的慾望,而放貸銀行也因抵押房産的增值預期而放鬆了風險防範意識。恰因此,扭轉既有房價走勢預期才是打擊違規放貸的釜底抽薪之舉。

  從市場理論分析,推高房價上漲預期的重要因素,是市場對房地産業“資源稀缺”認識的強化。就此而言,財政投入大力建設保障性住房、加大對中低收入群體商品房供給成為樓市調控的重中之重。但遺憾的是,目前地方財政的實力尚難以在短期內向市場提供與需求相匹配的保障住房供給規模。所以,在樓市調控中更多地注入市場調控因素,盤活市場閒置房源成為另一個重要思路。未來樓市調控只有結合市場調節手段、合理髮揮房産稅的杠桿調節作用,樓市供求博弈才會漸次回歸理性,類似曲線規避政策調控的違規現象才會逐步銷聲匿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