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圖文頻道 >

保險偷用你的錢 返還型與消費型哪個更划算?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27日 11:1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返還型與消費型哪個更划算,這是個問題。

  在林林總總不招人待見的保險中間,重大疾病險的人氣總是居高不下。這八成與我們的動物本能有關。

  誰讓這個世界總是帶給我們不安全感呢,環境污染、高輻射、工作壓力……還有那漲價不眨眼的醫療費。韓寒在《魯豫有約》裏也説,吃一個蘋果也會中毒。

  保險精算師們差不多已經被列入最恐怖的職業,他們總是對各種概率精於計算。目前,大部分公司都將重大疾病險變為附加險也離不開精算師的功勞,這意味著,你就算只想要個蛋,但還得捎上主險這只雞。畢竟在國外看來,重大疾病險與意外險沒啥區別,得個癌症與被車撞一下同樣糟糕。

  得癌症是很簡單的事—這是和你領取保險費的程序來比較的—但是要是誰在這個當口去領取保險,那就複雜了。

  投保人最好在此之前和保險顧問們把這個事弄清楚,但是和顧問們討論問題往往是你開始還明白,但越討論越糊塗。

  返還險一定更合算?

  我們儘量把它説得簡化一點吧,關於大病的保險大概有兩種,一種是返還型的大病保險,這種保險就是要投保者年年交錢,除了能保證在你生了一系列令人毛骨悚然的病之後能拿出點錢給你安慰之外,在一定時間後如果你身體健康,保險公司還會返還給你數額不小的現金;另一種不返還的大病保險只是能在你得病時幫你出醫療費,但如果你不得病,現金就歸他們了。

  乍聽起來當然是返還型的大病險比較好,這還用問嗎?這有點像兩個人和你借錢,一個人會在若干年後把錢還給你,而另一個人卻無影無蹤了,你會把錢借給誰呢?

  當然一個保守的理財者,首先不會借給人錢,不過兩害相權取其輕,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你還是把錢借給準備還錢的人吧。但是,在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你如果忘了錢的時間價值,也就是價值投資一直強調的複利,那麼財富就會在可預測的未來産生重大偏差。

  時間會給借錢帶來什麼效果呢?比如説在1980年甲借給乙500塊錢,並且約定今年還錢,500塊錢在2010年的購買力只相當於1980年的二十分之一,這麼算起來在1980年甲把錢借給乙的時候甲損失的價值是500-25=475塊。丙也向甲借錢,借了250塊約定這錢就不還了,這樣甲只損失了250塊。這麼看起來還錢的人比不還錢的還要奸詐。

  保險在偷偷用你的錢

  具體到現在買的保險産品上呢,比如兩款大病保險産品,消費型的每年交900塊 ,繳費20年,能保障到60歲;而返還型同樣保障的保險,每年要繳費3500元,如果你沒有得病,那麼在你60歲的時候還要返還你10萬元。在這兩種類似産品中,為了最後獲得返還金額,返還型保險要比消費型保險每年多付出2600元,那麼這個投資算式就應該是:

  假設2600(1+x)29+2600(1+x)28+2600(1+x)27……2600(1+x)10=10萬最後得出的x≈0.033

  這麼算下來,假設一位30歲的投資者,如果每年用2600元投資,連續定投20年,在60歲時想獲得10萬塊的收益,這個投資者就要在這30年裏獲得3.3%左右的收益率,3.3%的投資水平很難獲得麼?

  在過去的20年,投資中國股市的指數獲得的平均收益是16%—這是個約數,因為在20年前中國股票市場還沒辦法進行指數投資呢。更穩定的債券市場呢?3.3%的投資收益率大概是比較短期的國債的收益率,如果一個投資者定期投資20至30年的國債,收益率可以達到5%左右—所以如果保險公司收了那些返還型大病險投保人的錢,然後再把它換成兩份,一份是900塊,用作投保人的風險撥備和運作這件事情的費用;另一部分呢,他們悄悄地投資了長期國債,在若干年後只要國家不倒閉,他們就可以從長期國債的收益裏拿出一部分給投保人,然後把中間的差價歸自己,這麼算來,保險公司販賣同樣保額的保險,返還型的比消費型的更要多賺一份國債收益差額,而實際上,我懷疑他們就是這麼幹的。

  作為一個智力還算正常的投資者連續定投20年,在30年後獲得10萬的收入是比較容易的,而且大概率事件是,在長期的投資中如果這個投資者常看《第一財經週刊》並且具有一般的投資成績,其投資的收益會達到15萬左右。最基本的辦法,投資者也可以自己去買長期國債,而根本不用通過保險公司。

  買管你到死的保險

  問題結束了麼?好像還沒有,比如我的一個從事保險的朋友就給我出過一道選擇題:A先生,45歲,他在續交大病保險時有些忐忑,因為他……在此那個朋友給我列舉了這個A先生種種健康上的問題—供選擇答案是:1、他不需要增加保費;2、他需要增加保費50% 3、他需要增加100%的保費。我以我有限的保險知識猜測是答案3,但那個朋友告訴我應該是答案4,保險公司拒絕和A簽訂保險合同。説到這,那個朋友哈哈大笑,因為他戲弄了我這個偽專家,而我卻冷汗直冒:A先生才45歲,也許他還有大好前程,保險公司就對他説“你去死吧”。

  從這個表格你知道這個形勢了吧,保險公司並不傻,他們在你真正需要保險的時候狂加價格,因為他們知道在你所處的醫療制度下,你除了買貴的保險別無選擇。所以如果一個公司人在現金上還比較充裕,那就別太在乎價格了,為了避免你在60歲的時候被保險公司説“你去死吧。”不如花貴的價錢買個終身壽險和大病險的組合,這個組合保險産品是個麻煩解決商,只要你還可以年年交錢,那麼它就能管你到死,然後再付給你錢。

  另外,消費型的大病保險和返還型的大病保險其實還有個道德上的小插曲,在消費型保險中保險公司和你的最大利益是一致的,因為你得了病他們才會兌付現金,如果他們不想花錢就希望你健健康康的;但是在返還型保險裏,你得不得病他們都要為你付出約定好的現金,按巴菲特的話來説,這種支付會影響保險公司的“浮存金”—當然,晚付錢要比早付錢更有價值,但總不如不給錢來的划算—所以,在返還型保險裏他們對投保人是不是病了,也許就沒那麼關心,如果在未來的發展中,保險公司還要附加健康服務的話,這種影響也應該會體現出來。不過這個利益鏈條不能從投保人的角度來推導,即使交了錢,也沒人願意為了現金而得絕症。

  當然,這些討論都是建立在一個大原則的基礎上的,那就是不太高的通貨膨脹,如果中國的經濟在未來的幾十年內還經歷高通貨膨脹,比如説8%的增長幅度的話,那麼20萬在30年後就會只有現在2萬的購買力,再加上醫療這種服務業人力成本的上漲,也許保險也就只能起到一種心理安慰作用。所以買保險的公司人,讓我們一起祈禱低通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