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22日 22: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CTV-經濟半小時
(主編:熊曼琳 編導:高楊 攝像:沈焱)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股市動蕩、樓市調控,許多投資者一時失去了方向。但與此同時,一些新的投資品種卻在這場危機中不斷出現,從今天開始,我們的將用三天的時間來大紅袍、翡翠以及進口紅酒,看看這些被各路資金追逐的投資品種,背後上演了怎樣的故事。
我們今天報道的投資新品種就是這場演出的主角—大紅袍。作為武夷茶傳統集散地,福建廈門的茶葉市場歷來被視為大紅袍行情的晴雨錶。據廈門市茶葉協會統計,從去年到今年年初,僅廈門一個地方新增的大紅袍專銷店就達到五六百家,大紅袍的市價更翻了兩三倍。是什麼原因讓大紅袍一炮走紅呢?我們先到市場上去看看。
在廈門街頭,每走幾步就能見到一家茶店,幾乎每家茶店都把標有“大紅袍”字樣的招牌挂在店外最醒目的地方,“大紅袍專家”、“印象大紅袍”、“大紅袍會所”,一個個讓人眼花繚亂的招牌,無一不在標明自己“正宗”的身份。我們走進了一家名為“大紅袍專家”的茶店。
廈門某茶店銷售人員
記者:這個店什麼時候開的?
銷售人員:今年5月2號開的。
記者:這個是多少錢一斤?
銷售人員:這種是1200元一斤,這種是8000的。
銷售人員告訴記者,他們的大紅袍主要定位於高端客戶,因而價格也是高端的價格。
銷售人員:我們還在做一款十萬的。
記者:十萬的?
銷售人員:對,十萬一斤的,就是有限量版的那種,只有我們就是説VIP客戶才可以訂購。
這些動輒幾千甚至上萬元一斤的大紅袍,銷路究竟如何呢?銷售人員並沒有回答記者的疑問。
為了進一步了解大紅袍市場的真實狀況,記者跟隨廈門市茶葉協會的工作人員做了一次調查。在一家經營大紅袍的茶行,老闆告訴我們,自己的店面是今年4月份才開張的,光裝修就花了近200萬元,但幾個月來一直處於虧損狀態。
廈門某茶店老闆
老闆:我們賣的茶葉,不夠我們的費用,一個月房租、水電差不多將近3萬塊錢。但是銷售是,賣(茶葉)都賣不到3萬塊錢。
這位店主坦承,自己以前從未接觸過茶葉這一行,因為聽説今年大紅袍的價格看漲,也希望能趕上這波行情賺上一筆。但她沒料到,有著同樣想法的卻大有人在。
老闆:你看我們這一條街有100多米,有多少家茶葉店,幾乎一步一個,一步一個。
在隨後的走訪中記者發現,大部分廈門茶店裏的大紅袍價格都在千元以上,但進店看茶、買茶的顧客卻是寥寥無幾。
王貴卿 廈門市茶葉協會會長
王貴卿:有價無市,他們賣不出去,賣不了多少嘛。
王貴卿,廈門茶葉協會會長,同時也是老字號的大紅袍加工貿易商----廈門茶葉進出口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成立於1954年的廈茶公司,多年來一直佔據著70%以上的大紅袍市場份額。王貴卿告訴記者,目前廈門大紅袍市場“有價無市”的狀況,早在他的意料之中。
王貴卿:因為大紅袍,它這個消費群體很狹窄,就是廣東跟福建交界的8個縣市基本就這個地帶,因為其它地區,歷史上就沒喝這個的習慣。
儘管目前大紅袍市場看上去相當火爆,但王貴卿告訴我們,其實2009年以前,很少有人真正了解大紅袍和武夷岩茶。而受金融危機影響,武夷岩茶産區甚至出現過茶農砍掉茶樹改種板栗的情況。當時廈門經營大紅袍的茶店也不過兩、三家。但在2009年,這種情況突然發生了變化。
王貴卿:從去年5、6月份以後就大紅袍店一下子開起來。特別是六月份以後,一部分遊資進去,他們一個是不懂茶,他們跟炒房地産那個炒作辦法,去了以後不管好壞,先買,買了以後包裝,弄個大禮盒,弄個錫罐,弄個名字響噹噹的,什麼“皇冠大紅袍”、“鑽石大紅袍”。這一下子把這個價格炒上去了。
廈門市茶葉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5月至今,短短一年多時間內,廈門市新開的大紅袍加盟店和專賣店數量達到了500多家。
採訪中,王貴卿告訴我們,不僅在廈門,在廣東、山東、北京等地的大型茶葉市場,大紅袍專賣店也如雨後春筍般的不斷出現。
王貴卿:我到了廣東的芳村,到了濟南的市場,還到了北京的馬連道看了,買那些個,那真正很少真正的大紅袍,基本都是建甌、建陽的水仙,和外地的水仙來做的。搖身一變,成了大紅袍了。
滿地都是大紅袍專賣店,可王貴卿卻告訴我們真正的大紅袍很少。這是為什麼呢?事情還要從大紅袍的來歷説起。傳説,明代的時候有一位上京趕考的書生路過武夷山,不幸中暑昏厥,附近寺廟裏的和尚用六棵茶樹上採摘的茶葉當藥,把這位書生救活了。後來,書生高中狀元回來致謝的時候,問明了茶葉的出處,親自脫下狀元紅袍披裹在茶樹上以示謝恩。從此,這六棵茶樹所産的茶葉就被稱為大紅袍。值得慶倖的是武夷山中的六棵大紅袍母樹一直存活至今,上那兒是不是能找到真正的大紅袍呢?我們的記者又來到了武夷山。
在武夷山核心景區的一個叫九龍窠的地方,我們見到了傳説中那六棵已有360多年的大紅袍母樹。為了保護這六棵母樹,2005年武夷山市政府在進行最後一次採摘之後,對這六棵母樹進行了封存保護。而目前在武夷山區種植的大紅袍,都是用這六棵母樹的枝條進行扦插的方式繁育出茶苗,並逐漸推廣開的。
在大紅袍母樹的旁邊,有一個供遊客休息的茶室,這裡陳列著武夷山市政府推薦的正宗大紅袍産品,那麼在武夷岩茶核心區的大紅袍價格又會是怎樣的呢?
武夷山景區九龍窼景點工作人員
工作人員:像這些,這個是四兩裝是260元。
記者:那就差不多500多元(一斤)?
工作人員:對,所以它的價格有高中低檔它都有。
記者:最低的價格呢?
工作人員:最低價格像這款的,才30(元)一兩,它一斤等於300元錢。
記者發現,武夷山核心景區的大紅袍價格最貴的也不過1200元一斤,更多的則是每斤300到500元之間,那在廈門市場上的那些大紅袍價格為什麼那麼高呢?
王貴卿:因為普洱茶炒完了,很多炒家也想炒大紅袍,本來這個茶叫我們專業的一看,只值五六十塊,一兩百塊(一斤)。他們(炒家)不懂,五百塊一千塊他也敢開,開了以後弄個大包裝,弄一下給你標一萬塊錢一斤,兩萬塊錢一斤,八千,這樣亂弄。
在武夷山,我們見到了一個在當地小有名氣的茶農------吳宗燕。作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武夷岩茶(大紅袍)製作技藝的傳承人,吳宗燕家從祖父那一輩起就在製作武夷岩茶。對於今年大紅袍價格的暴漲,做了二十多茶葉的吳宗燕也感覺有些吃驚。
吳宗燕 武夷岩茶(大紅袍)製作技藝的傳承人
吳宗燕:沒想到會那麼貴,沒想到,一直過一天一個價,過一天一個價,這樣子,從毛茶出來的時候,茶農茶做出來的時候,就是一直漲。
吳宗燕告訴記者,武夷岩茶一般在每年五月份開採,茶青在採摘之後,要經過搖青、發酵、焙乾等等反復多道工序製成毛茶,而毛茶的質量則是決定精製茶質量、價格的關鍵因素。
吳宗燕給我們算了一筆賬,五斤茶青才能製成一斤毛茶,而一般兩斤毛茶能製成一斤精製茶,也就是説一斤普通的大紅袍,需要十斤以上的茶青才能做出來。而在今年春季,原來只賣幾元錢一斤的茶青,最高峰時竟然被炒到了幾十元甚至上百元一斤!
吳宗燕:陸陸續續就很多人去收購,做房地産的,有做旅遊的,旅遊開發的,有的是做別的,反正他手頭有點錢他都去買點茶,原來沒做茶的也做,整個武夷山都在做茶了。
在武夷山我們看到,大大小小的茶店和茶廠遍地開花,一家挨著一家。當地人告訴我們,以前武夷山全市只有200多家茶廠,但到今年,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1500家。
吳宗燕:我們的感覺是,這種現象不可能持續的,如果持續下去,那價錢很高了,消費者要喝一斤茶,要掏出比原來多一倍一倍的價錢,翻番,不可持續,誰喝得起這個茶。
吳宗燕的擔憂很快變成了現實,由於岩茶價格過快上漲,很多茶廠不敢輕易出手進行收購。
王劍平 廈門市禦上茗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王劍平:收不下去,價格實在高。我們不敢急著馬上就下手,我也是一個觀望階段,看它是不是價格會下來。
在武夷山,我們還結識了一位經營大紅袍不到一年的茶商小林。一直從事飯店經營的小林,今年初與兩個朋友合夥共投入100萬元資金,開始從事大紅袍的收購和批發。
然而,由於根本不懂茶,又不了解往年的行情,5月份春茶上市後的第一次收購就讓小林他們吃了虧:50多萬元高價收購的1500斤大紅袍,一直到8月份也沒賣出去。
小林 武夷山大紅袍批發商
小林:全都不好銷,全部停滯在那裏。
在武夷山,像小林這樣因收購了高價原料茶最終被套住幾十萬、上百萬資金的人並不在少數。而在大紅袍的另一個市場廈門,廈門市茶葉協會秘書長,高級評茶師陳志雄告訴我們,目前像這種賣茶卻不懂茶的人,在廈門的大紅袍市場上比比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炒家進入大紅袍市場,在推高原料價格的同時,以次充好的情況也開始出現。
在廈門茶葉進出口公司的審評室,我們見到了採購部的經理陳美柑。作為公司原料茶進口把關的第一責任人,讓陳美柑沒想到的是,在今年的收購過程中,她竟然發現了不少“山寨版”的大紅袍。
陳美柑 廈門茶葉進出口公司採購部經理
陳美柑:正宗的大紅袍它應該是外形上是有緊結,有點扭曲的,這是正宗的大紅袍,而這個是建甌水仙,建甌水仙上它跟大紅袍就有區別,它比較粗比較大一點。
陳美柑告訴我們,目前市場上倣冒的大紅袍主要有兩種手法,一種是以武夷岩茶周邊産區的水仙等品種冒充大紅袍,另一種手法是用完全不同類的閩南茶作為原料,仿製大紅袍。
陳美柑:就是南茶北做的一種出現,我看上面寫的直條茶倣大紅袍?它本來它應該是半球狀的,那現在它是閩北茶的這種加工工藝,要來冒充。
記者:這幾種茶的話,跟一級的大紅袍相差多少?
陳美柑:相差,那十幾倍,幾倍十幾倍之差都有。
陳美柑坦言,要用肉眼來分辨大紅袍的真偽,如果沒有十幾年的嚴查專業功底,向記者這樣的普通消費者是很難區分的。目前廈門市場上“山寨大紅袍”的數量究竟有多少,我們無法估計,而廈門茶葉協會會長王貴卿卻深刻感受到了它的危害。
王貴卿:都是假的都是大紅袍遍地充斥市場,本來不是大紅袍,也做成大紅袍,那些外行的他是不懂的。我現在是最怕的是,把這個産業給毀掉,你懂不懂?
經過記者這番調查,我們對目前大紅袍市場究竟有多混亂已經有了一個比較直觀的感受。更讓專業人士痛心的是,就當大紅袍價格被各路遊資爆炒的同時,正版大紅袍屢屢遭遇到盜版大紅袍的狙擊,這不僅帶來了商業利益上的損失,最終還會傷及大紅袍這塊金字招牌,給産業發展埋下一顆定時炸彈。爆炒毀掉一個茶葉品種的聲譽,在這方面並不缺少慘重的教訓。
福建武夷山産的大紅袍無疑是今年最火熱的一個茶葉品種,一斤的市價動則成千上萬元,就連原料的價格都比往年暴漲了上十倍。可面對從未有過的火爆行情,廈門市茶葉協會會長王貴卿卻憂心忡忡,他最擔心的是,今天的大紅袍會不會重蹈兩年前普洱茶的覆轍?
2003年起,産自雲南的普洱茶價格開始一路走高,短短幾年時間裏,價格瘋漲了十幾倍甚至幾十倍。而普洱茶價格一路飆升的幕後推手,則是金融資本的介入。經銷商在資本的操控下,通過向普洱茶的生産廠家交納押金,來取得市場上對某種産品的壟斷地位,而這種押金的數目也大得驚人。
黃建璋 廣東省文化學會茶文化研究專業委員會副會長
黃建璋:(廠家)跟商家有一個包銷的協議,(押金)據聽説是從一百萬到兩三百萬,甚至翻到去年給他們的押金,據聽説達到一千萬。
經銷商:三五百萬,有的是一千多萬,有的三千萬都有。
在取得了某種規格的經銷權以後,經銷商就開始放貨了。
經銷商:先放個大概20%左右投放市場,然後再找一些比較親近的人,再把它收購回來。
而經銷商回收的價格,則比賣出時的價格要高出許多。
經銷商:我原來賣給你比如説五千塊錢賣給你,現在市場漲到七千塊錢。有人過來問我們要,那我們就可以把你手上的收回來嘛。你願意這個價格賣給我們我們就收,我們再賣給別人。
通過控制賣出的數量,造成市場缺貨的假象,叫做“捂盤”,然後經銷商通過高價回收的手段,抬高自己經銷品種的價格,這樣,經銷商就完全掌控了市場上普洱茶的價格。
經銷商:你控盤控到多少程度,你自己心裏有數,你不賣的話你再出去收一收,價格自然就往上走了總量就這麼多你再放出來收,是不是自然而然價格就抬上去了,這也是控盤嘛。
於是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一個操作流程:以市場上一件30公斤出廠價為4800元的普洱茶為例,一級經銷商用重金取得經銷權以後,在市場上只放出20%的量,造成這種産品緊缺的氣氛,然後又以高價進行回收,以抬高其價格,然後再將其全部拋出,經過二級三級經銷商不斷的重復炒作,最後將價格抬到了23000元,而這時在23000元高位上接手的許多散戶,則被牢牢的套住。
當普洱茶的泡沫越吹越大的時候,破滅的危險也越來越近。2007年下半年起,普洱茶價格掉頭下挫,到2008年下半年,普洱茶毛茶從每噸六萬多元,猛跌至每噸一萬多元。半數以上的普洱茶生産企業停産,眾多茶葉經銷商退出經營。而普洱茶價格暴跌之後,最大的受害群體就是雲南省的數十萬茶農。
王貴卿:原來的茶青高的時候賣到幾十塊錢一斤,現在茶青幾毛錢一斤,比草都便宜,所以現在茶農現在更慘現在,這個事情是這樣。所以這個事情對我這個刺激也是非常大的。
種種跡象表明,前兩年的普洱茶炒作現象,似乎正在大紅袍市場重新上演。
為了防止大紅袍重蹈普洱茶崩盤的覆轍,2010年5月起,廈門市茶葉協會先後通過福建、廣東等地的十余家媒體發出呼籲,提醒茶商要理性經營、消費者要理性購買。與此同時,面對産區收購價瘋漲的狀況,廈茶、禦上茗等一批大型茶企堅持平價拋售庫存大紅袍,確保終端市場的價格穩定。
王劍平 :我們認為這種(炒作)應該是一個短期的現象,不可能長期的。
王貴卿:大紅袍的價格基本穩定在這個水平,然後根據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或大紅袍工藝的改革,逐步提升它的價格,使消費者能夠接受。有這個價格,貨真價實,然後逐步可持續發展。
今年異常紅火的大紅袍市場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不為人知的秘密和隱患?從今年的節目中,我們可以發現端倪。幾年前,普洱茶暴漲暴跌直至崩盤的深刻教訓告訴我們,狂炒並不能給一個産業帶來真正的繁榮。儘管熱錢可以控制上遊的茶園,可以控制生産企業,甚至能掌控銷售鏈條,製造旺銷的假象,但我們不能忘了,茶葉終究是要拿來喝的,它就是一種大眾飲料而已。只要消費者回歸理性,爆炒之後的價格回歸是逃不掉的宿命。業內人士告訴我們,國內的茶葉消費量正常情況下每年也就是增長15%至20%,而茶葉價格增長每年也不會超過8%。如果投資者真正了解這些信息,真正尊重市場的價值規律,就不會掉進炒作的陷阱,成為替炒家接棒的冤大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