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圖文頻道 >

35歲前必上的理財課:一張財富地圖通往財務自由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27日 12: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紅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理財不要跟風,理財是你自己的事

  股市裏有句老話説:當賣菜的大娘都在談論股票的時候,我們也就該趕快撤離股市了。道理顯而易見,不論是股票還是基金、房地産等任何一種投資工具,過度依賴它們過去的績效與別人的經驗而盲目跟風,無疑是最冒險的行為。

  “人貴在自知”,賺錢或者理財的成敗,絕大多數取決於投資人的個性,在理財行為上,首先要了解自己握有多少可動用資金。例如經濟來源、收支情形、儲蓄總額等等,弄清楚之後,再來設定理財目標,才會知道該採取怎樣的策略。但是很多人都不認識真正的“自己”,透過投資屬性測驗,或者經由別人眼中看到自己,他們都急於否認:“不會啊!我不是這樣的人!”

  我發現就算媒體以及專家不斷宣傳投資理財的注意事項,真正落實的人依然少之又少,以至於出現“保守投資人不保守”、“止損停利未嚴格執行”等等投資盲點,但是若能通過自我認知以及嚴守規則認識自己的盲點,勢必能夠在投資難度增加的環境中,跑贏大盤,實現理財目標。

  盲點一 經驗落伍 沒有全球眼光

  仔細分析這幾年投資人的投資行為,我發現很多投資人比較偏好股票為主的投資標的,雖然中國股市最近兩年飆漲數倍,但是一般投資人的獲利並不是像媒體説得那麼好。

  以目前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再加上中國市場崛起與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地處全球消費商品與高科技産業供應鏈生産基地的中國市場,在人民幣將要升值的前提下,企業應對匯率變化的能力必須提高,由此産生的不確定因素也可能隨之增加。因此,未來投資人要掌握上市公司的營收數字與利潤也比以前困難許多,我們從最近QDII商品獲利不如預期,就可以知道在投資開放之後,投資公司與投資人掌握投資契機的難度已經提高了很多。

  雖然資深投資人對中國股市情有獨鍾,對中國企業與股市也充滿感情,他們認為打開報紙與電視,就能夠很輕易地掌握投資標的的相關信息,“那是看得到、聽得到的”,而對於美國的道瓊斯工業指數、香港恒生指數或其他國家的股價指數,不管漲多少跌多少,卻只被他們看做是無意義的數字。與投資人有正相關的,他們就覺得那是透明的,否則就有距離感,不熟悉、更不願接觸。

  舉個例子來説,2003年到2006年,中國股市漲幅超過4倍,海外市場的漲幅也頗為驚人。比如,中東迪拜股市上漲了14倍,印度股市上漲了4倍,原物料基金上漲近1倍,東歐基金上漲也超過1倍,因此,我建議您打開心胸,除了中國股市之外,海外還有很多值得我們關注和投資的國家與投資標的。

  “等到挫敗,才會感覺心痛”,這是股市低迷不振,散戶被套牢後的感觸,我建議投資人打開視野,充分吸收海外市場信息,通過不同市場佈局,分散風險,並掌握各地市場成長契機,相比之下,更能掌握景氣回升時代的獲利機會。

  盲點二 相信二手傳播 眼中只有跟風

  你的理財信息從何而來?我觀察到,大眾媒體仍是投資人的首要選擇,電視報道與財經雜誌最主要,其次是電視新聞、投資理財電視節目、網絡新聞等等,但理財信息來自金融機構專業人員與專業投資機構的比例反而不到一成。這種高度依賴口耳相傳的投資模式,怎麼能夠得到有價值的信息?無怪乎大多數的股民、基民與投資人,常常望股興嘆了。

  我舉個例子,投資人就會知道不可以完全信賴媒體,就像“擦鞋童理論”,媒體的很多信息都是二手傳播,小心淪為最後一隻老鼠,不過令人無奈的是,大家都知道不要追高殺低,但就是很難克服貪婪的人性!

  當市場上同時看好或者看壞某種工具的時候,也就是理財經理頭痛的時候,因為一定會遇到很多人上門要求購買或者拋售,但是我要強調投資不是投機,投機教父科斯托蘭尼在《一個投機者的告白》中表示,只有一無所有或者有錢的人才有本錢投機,其他人還是腳踏實地吧!我提醒個性衝動的人:“萬一你看錯了趨勢,掉進去怎麼辦?”

  另外,更糟糕的一點是投資人普遍有“跟風情結”,雖然資産配置喊得震天價響,還是有人覺得太過深奧,根本聽不懂,也沒有多餘的心思去進行配置,我經常遇到對方雙手一攤跟我説:“你直接告訴我可以買哪只熱門股票就好。”媒體上很多信息只是片斷,是不完整的,可投資人眼中卻只看到自己相信與想要得到的,對於風險等等其他信息,卻有意無意忽略,這也就是為什麼銀監會嚴格規範財富管理業務,設下重重門檻,要求各金融機構必須做好財務分析,要能兼顧投資人的目標以及風險承受度,避免投資人承受無謂風險。

  我建議,不妨將資産分為核心投資的防禦部位以及衛星投資的攻擊部位,如果投資人真的打算聽從小道消息,不妨先從小額付出開始,試試水溫,不要全部殺進去。寧可小賺也不要大賠,因為投資不是冒險,務必要保留活路。

  盲點三 四處胡亂投資 根本不清楚損益

  還有一類投資人堅信:“撿到籃子裏的都是好菜!”我們常見一種“貪心”的投資客,他把投資標的列出來,數十隻不同性質的股票琳瑯滿目,他的邏輯是只要有一隻賺到就夠了,但是實際上一個人哪有能力、時間與精力了解每一隻股票當中的學問呢?而且要把全部的漲跌都計算進來才能反映真正的損益。

  截至2007年年底,中國A股市場共有1935家上市公司,較之2006年有了顯著的提高。不僅上市公司數量頻頻創出新高,股票最高價也一度飆升定格在300元左右。大家試想,幾近2000家上市公司,連分析師也不可能更沒必要精通每一隻股票,遑論資金有限的散戶。因此只要縮小範圍,學習專注,不論股票還是其他金融商品,哪怕是自己居住地方的小生意、房地産,找出最適合你自己的致富方式,也可以成功!

  以投資大師巴菲特為例,他2006年初因為看空美元,結果虧損不少,慘遭市場取笑,不過他不以為意,可見投資大師都會看錯時機,一般人又怎麼可能不犯錯,但重點在於“專注”二字,巴菲特便堅持不碰科技類股,哪怕指數不斷飆高,他也依然不為所動。但凡人也別泄氣,不要光羨慕別人的成功,因為不是全部的成功模式都可以移植拷貝,條件背景的不同,便會造成差異。

  投資工具雖多,只要按照自己的個性去做,在投資中不斷修正步伐,保持居安思危,不論你相信的是什麼,只要有自己的一套哲學,並且嚴格地堅持下去,你就會成功。

  “追求金錢遊戲的人,獲利不一定好”,不論做何種投資,都務必要了解標的物的屬性,在什麼情形下會造成盈虧。比較短期績效會讓理財目的失焦,以購買基金來説,我建議基民儘量觀察該基金一年以上的績效表現,至於新推出的産品,更不可忘記與同類型基金相互比較風險報酬率,作為進場參考。

  盲點四 沒有目標 搞不清楚自己的投資屬性

  投資人的投資屬性,會隨著市場的樂觀程度而改變,當景氣好,他就覺得自己是積極型的;景氣不好,他就覺得自己是保守型的。但是我要提醒各位,華爾街有一句名言:“行情總在絕望中誕生,在猶豫中發展,在樂觀中消失。”市場上群眾的反應將會牽動個體,但往往契機卻容易被忽略。

  投資人務必時常提醒自己,市場景氣一直在循環,就算掌握不到短期波段,只要維持計劃性的投資,長期來説還是可以賺到合理報酬的,尤其理財這件事情,不要跟別人比較,重點是能否贏過自己貪婪的心,以及堅持投資的原則,以積極中帶有穩健的態度操作,便能穩操勝券。

  畫一張財富地圖通往財務自由

  理財是處理錢的方法,不是要一直賺錢,只有建立自己的投資地圖,清楚所在位置與終點站,才不會迷失於人性的弱點當中。

  投資人如果問自己:“你滿意自己的資産狀況嗎?”年輕人的回答大多是“一切都在掌握中”,反而有資産的中年人會覺得差強人意,兩者之間的差別便在於中年人往往更清楚地看到他的投資地圖的全貌。

  我建議你不妨也觀察看看,為什麼在同一家公司的上班族,薪水與職位差不多,但是十幾二十年後,有人富有人窮?35歲以下,大家都在積累第一桶金,漸漸地財富就會拉開差距,45歲就可以見分曉!

  投資步調快狠準的人,人格特質都比較明快,而且不注重包裝,比較關心內容,對自己的投資損益也願意負責任,而且他們的投資邏輯以及地圖都非常清楚,這類型的人以45歲以上的男性居多,這證明人生畢竟還是要交點補習費的!可見通過嚴格貫徹投資計劃以及系統輔助,散戶投資人還是有希望克服人性弱點與投資盲點,獲得充分的財務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