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消費調查頻道 >

上海醫療一張網 過度醫療可監督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19日 09:2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網上掛號不排隊 就診不用帶病歷 過度醫療可監督

  上海:醫療一張網 醫院沒圍墻

  已覆蓋23家三甲醫院、4個區的二級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600萬人有了終身電子病歷

  本報記者 王有佳

  【閱讀提示】

  在上海,一張智慧化醫療信息網絡已覆蓋全市23家市級三甲醫院以及長寧、閔行、盧灣、閘北等4區的二級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這張網絡名為醫聯工程,自2006年10月啟動以來,已為1600萬人建立了檔案,其中可供查閱的診療記錄6500萬份,醫囑信息3.2億條,檢查報告350萬份。

  如今,這張網絡已成為深化醫改的重要舉措,病人求醫問藥逐漸不再那麼煩、難、貴。

  電子病歷人人有

  信息共享成現實

  65歲的劉老伯家住上海長寧區,不久前因突發急性闌尾炎需要開刀。去同仁醫院就診時,不到5秒,醫生就在網上打開了他的檔案,劉老伯以前的門診處方、住院病歷、檢驗報告等相關信息一一呈現。醫生也省卻了再次化驗檢查的環節,即刻安排手術。

  “目前醫院的電子病歷、影像、存儲等信息化資料,使得醫聯工程具備信息共享的基礎。”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副主任高解春自醫聯工程啟動以來便參與其中,他對工程的每一步進展都如數家珍。目前,醫聯工程已實現了“一卡、一庫、一網、一平臺”,即一張社保卡或醫聯卡,一個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臨床信息和管理信息的中心數據庫,一個連接各醫院的網絡,一個醫院間臨床信息共享平臺。

  “每次患者去醫院治療,他的信息就存入數據庫,數據庫也就不斷更新。所以説,這是一個‘活’的檔案。”高解春解釋道,不僅是三級醫院,即便在社區衛生中心,孩子從出生伊始的血型、疫苗接種、健康信息等資料,成長的每一步都被納入信息庫。

  “醫聯工程最終目標是覆蓋全市所有醫療機構,上海將實現人人享有電子健康檔案,檔案將記錄一生、管理一生、服務一生,”高解春説。

  據測算,醫務人員每天檢索醫療檔案9萬餘次,大大提高了診療質量。

  劉老伯居住的長寧區是全國社區衛生信息化的試點示範區,目前已實現區內6家二級醫院和10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療信息共享。

  “在長寧區6家醫院的2000多臺醫生工作站上,可以調閱到該區居民在任何一家醫院既往的診療情況和健康檔案。”長寧區衛生局信息中心副主任鄭濤説,不僅如此,通過信息整合還開始進行一些統計分析工作,比如進行兒童常見疾病的統計等,可以更好地為居民提供健康服務。

  經過治療,劉老伯出院了,他的出院小結也被即時傳送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的全科醫生將適時隨訪。“信息暢通,太方便了。”劉老伯笑呵呵地説。

  簡化就診繁瑣程序

  患者省時省心省錢

  “醫聯工程很為百姓著想,不僅減少了重復檢查,還為患者節省時間和費用”。剛剛經歷過腳傷的姚阿婆對此深有同感。

  姚阿婆不小心扭傷了腳,她在閔行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診後,又來到第六人民醫院診療。主治醫生上網查詢,從數據庫中取出姚阿婆在社區醫院拍的片子認真查看。“以前跑幾個醫院,化驗單、處方單、CT片一大堆都要帶在身邊,現在輕鬆了,我只要拿著醫保卡來就可以了。”確認沒有大礙後,姚阿婆這才放下心來。

  “從服務病人角度出發,宗旨是讓病人得到更加高效便捷的醫療服務。醫聯工程建起來了,今後還可以開發出更多的功能”。瑞金醫院計算機中心副主任何萍細緻地勾勒出信息化醫療的便利:急診輔助系統可以為沒有帶卡的急診患者檢索診療、影像即時通和影像網絡會診,可讓兩家或多家醫院的醫生進行諮詢交流、網上會診……

  以往,盧灣區居民在瑞金醫院做大型檢查時,一般都必須去醫院3次,才能完成預約、檢查和拿化驗報告的過程。而現在,社區居民只要在居住地附近的醫療機構就可以直接預約到瑞金醫院的大型檢查,不但減少病人往返奔波的麻煩,也免除了到醫院就診再次掛號的支出。僅去年一年,瑞金醫院已經有9萬多人進行免費網上專家門診預約,佔專家門診總人數的16%。

  “患者現在取化驗報告也不用來回奔波了。醫聯工程實施後,患者只要上‘醫聯’的門戶網站上,輸入自己名字和醫院就能查詢到所做的檢驗報告,患者還可以通過上海市民信箱訂閱自己的檢驗報告信息呢。”據何萍透露,每月被查詢或接收的檢驗報告約3000份,這項功能使患者節約時間,減少了往返奔波之苦。

  智慧監督過度醫療

  醫生行為受到約束

  與網絡查詢相比,醫聯工程的信息共享,還為抑制醫院過度醫療、重復檢查、重復用藥提供突破口。對此,何萍坦言,無論是從患者的角度還是醫院的角度來看,診療信息共享不僅能有效避免重復就醫,降低醫療費用,還能對醫院和單個醫生的診療活動進行有效的監督管理。

  李先生是一個患有慢性肺部疾病的老患者,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內科的于醫生準備給他開抗生素時,系統即時跳出對話窗口,提示醫生“患者已在其他醫院開過相同藥物”。平臺發出提醒,可直接對重復檢查、重復用藥、藥品劑量不當、用藥禁忌進行阻斷。

  于醫生深有感觸地説:“醫聯工程信息平臺的互動合作,使醫生就診行為發生很大改變。醫生掌握了患者用藥歷史,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復用藥,也為解決藥物濫用的問題提供了一個新的方案。”

  醫聯工程的“同類檢驗檢查提醒系統”可對患者一個月內的同類檢驗檢查信息以及兩周內重復或超量用藥等診療信息提出警示。這為降低醫生大處方、濫檢查提供幫助。目前,系統已覆蓋29個常用檢驗指標、CT等大型影像學檢查項目,並將上海醫保用藥全部納入提醒範圍,重點提示抗生素類藥品使用。據了解,該系統自7月1日開通以來,3/4的“提醒”被醫生接受,這些“提醒”大大減少了病人的醫療費用。

  “對於醫生和病人來説,這都是一個監督和約束。”何萍分析説,如果一位醫生經常拒絕“醫療安全提醒”或“同類檢查提醒”,數據平臺就會接收到相關信息,達到一定數量後,會由院方與醫生溝通,查明其拒絕的原因。同時,也提醒病人合理用藥,杜絕了某些病人多開藥、重復開藥的漏洞,最大限度提高醫保基金的使用效率。

  據悉,今後平臺上的醫院就診量、醫生檢查檢驗情況、醫保基金使用等數據,還將作為醫院管理者績效考核的重要依據之一,這為衛生機構提高服務效率和服務能力提供了可靠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