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消費調查頻道 >

15家上市銀行服務收費調查:壟斷性漲價遭詬病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09日 09:2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投資者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投資者報》記者 張東紅

  8月3日,銀監會終於出來説話了。其網站公告稱:已發佈通知,要求各商業銀行立即開展服務項目的清理工作,對本行所有服務項目的收費行為進行自查和清理,發現問題要及時整改。

  就在5月底銀行開始收取零鈔清點費的關注還余溫未了之際,日前又傳來ATM跨行取現手續費從2元提高到4元的消息。銀行到底有多少費用要收取?收費又是否合理?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投資者報》記者採訪時認為,在政府指導價之外,銀行是有自主定價的權力,即法規賦予商業銀行的市場調節定價權。“問題在於銀行業還不是一個完全競爭的市場,銀行的定價需要給公眾一個明確的説法。”

  一家銀行在接受《投資者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他們也非常關注市場熱議的收費問題,內部正在自查以梳理出各項收費項目的具體情況。

  不過有銀行業內人士認為,這並不意味著銀監會的公告能夠起到多少作用。“社會反響大了,銀監就公開説説唄。”

  在簡單的收費問題背後實則蘊含著銀行業的改革大問題。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金融系主任潘英麗在接受採訪時指出,關鍵的問題在於銀行業還是壟斷。“銀行業統一漲價有理了,但是銀行一直是負利率卻沒人管。現在銀行業的行政壟斷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偷偷摸摸”收費

  “你是不是從來不去查看銀行卡?那麼你要當心了,很可能銀行不知從哪有一個名目,每年都從你的卡裏扣取一定的手續費。”這是張先生看到自己的銀行賬戶每年扣掉不少費用後發出的感慨。

  習慣於用卡,但很少去查收支明細。日前,張先生碰巧去工行上海的一家網點打印了活期存摺。發現清單中,取款存款多以百為單位,有一些是利息收入,有一筆10元的扣款和一筆12元的扣款,比活期存款的利息之和還多。

  刷卡都用信用卡,儲蓄卡上應該沒有這樣的消費。於是他諮詢了銀行工作人員後得知10元是年費或異地取現的手續費,12元應該是電話銀行的費用。張沒有電話銀行的業務,無非就是自己證券的第三方存款賬戶在工行,把錢從銀行轉入證券賬戶,需要打個電話而已。而且他記得剛開始的時候電話銀行也並不收費。

  工行從2008年12月開始電話銀行收費。但讓張納悶的是,銀行方面根本沒有任何通知。

  另外張覺得不公平的是,為啥手續費如此之高。在上海工作的張有一次到北京出差需要現金,從北京的工行取出1000元,被加收手續費10元。

  “1000元錢一年的活期利息才3.6元。”他不無抱怨地説。

  收費無處不在

  《投資者報》記者採訪15家上市銀行發現,銀行收費的名目繁多。

  如果不知道這些收費的情況,那麼你很可能就莫名其妙地突然少了一筆錢。

  僅以普通的儲蓄卡為例,銀行就有年費、工本費、小額賬戶管理費、挂失費等等十數項費用。

  銀行亦收取大額取現費用。比如深圳的浦發行,在ATM機上同城同行取現當月累計超過5萬元,將會收取所取金額的千分之一的手續費,在下月初一次性扣除。如果同城跨行取,當月累計超過5萬元,除了這筆費用外還要加上每次3.6元的費用,同樣在下月初一次性扣除。

  如櫃面大額取現,在當日累計超過10萬元,收取0.07%~0.1%不等的費用。具體情況是,平均每月櫃臺連續取現超過三次,當月累計五次,則費用為金額的千分之一。其他則是所取金額的0.07%。

  也就是説,同城同行取款也要收費了。

  麻煩的還在於,銀行名目繁多的收費客戶根本難以搞得清楚。

  銀行一般表示會在網站上公告其收費項目。不過記者查看多家網站,發現還是很難找到具體的收費標準。而即使能夠找到,也並不是每一個客戶都有時間去尋找銀行的收費情況。

  按照銀行的説法,現在服務收費漲價他們也是有苦衷的。“難道我們直接高調説要漲價?那不又是輿論一片譁然嘛!”一位銀行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被問及如何看待漲價的問題時如是回答。不過他承認銀行在告知客戶上還不夠到位,也不夠充分。

  而深受“悄然扣錢”之苦的張先生並不這麼認為,“肯定是銀行工作沒有做好,銀行其實很簡單,現在都有手機了,可以發條短信給客戶嘛。或者在ATM機上設置該項取款將收取手續費多少的提示,不就可以了。”

  四大行費用普遍居高

  工、農、中、建四家國有銀行資産規模最大,也是行業收費的風向標。《投資者報》記者採訪發現,在十數項收費標準中,相對來説四行的收費標準普遍高於其它股份制銀行。

  以同城跨行取現為例,在深圳地區,工、建、中行的每筆費用均為4元,農行的收費標準則跟取現金額挂鉤,1萬元以下為3元,1萬元至5萬元之間為5元。

  總體而言,銀行越小,其同城跨行取現的費用越低,交行、招行、深發展和浦發為每筆2元。而中信、民生、華夏等股份制銀行的費用一般是頭幾筆免費,而後則是每筆2元。北京和寧波兩家城商行的跨行取現費用則全免。目前看,京滬同城跨行取現的每筆費用最高還仍然為2元。不過,深圳的4元“標桿”作用或許是未來的方向。

  多家銀行把同城跨行取現的費用從2元提高到4元早有萌動。

  早在2007年,工行網站就曾發佈新版《牡丹靈通卡章程》,當年稱11月1日起實施新的牡丹靈通卡業務收費標準,境內跨行ATM機取現手續費由原來的每筆2元,改為每筆2~4元。不過,該《章程》並未明確收取2~4元的不同情況。上海地區到目前為止,該項手續費仍為每筆2元。

  中行也表示,“根據 《商業銀行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在2006年曾明確每筆手續費收費不超過4元,各一級分行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在此範圍內決定當地具體執行價格,並履行相應的報備,公告等手續。”交行也表示,跨行取現的費用為每筆2-4元,不過目前都為2元。

  顯然,銀行在收費方面都已經埋下了伏筆。以小額賬戶管理費用為例,四大行多是日均餘額不到500元或者300元,要收取每季度3元的費用。浦發銀行雖然沒有,但是浦發行表示,“現在還沒有小額賬戶管理費,但是以後不排除收取的可能。”

  銀行人士向記者表示,銀行收費很正常,不能單靠存貸差來生存,這是轉型的需要。廣發證券銀行業分析師沐華認為,對於小銀行來説,特別是城商行還在客戶積累的階段,如果要收取費用,那可能客戶全跑了,因此暫時還不收費。

  銀行認為收費上漲是趨勢

  “銀行儲蓄卡收費對利潤貢獻非常有限,我並不關心儲蓄卡收費的情況。”一位銀行業分析師婉拒了記者的採訪。

  銀行的收費在利潤貢獻中的佔比並不高。以工行為例,其手續費和佣金收入僅佔營業收入比例的17.82%。而銀行對個人客戶的收費所佔的比例則更少。

  那麼緣何銀行對此項收費還樂此不疲呢?沐華認為,現在銀行的貸款受限,並且利率基本是固定的,那麼只能靠增加手續費等其他途徑來維持增長。

  一位股份制銀行人士也告訴《投資者報》記者,這部分利潤並不大,但是其收入比較穩定。同時,該人士表示,從國際的經驗看,銀行的收費都比國內的要高,因此收費上漲是未來的趨勢。

  對此郭田勇並不認同。他説,中國銀行業的客戶數量非常龐大,這不是國外所能比的,也不能做簡單的對比。如果客戶數量少,價格可以高一點,但是現在針對的是好幾百萬筆的業務,情況就不一樣了。

  潘英麗也不認同銀行人士的説法,“從與國外的價格相比,不能單從收費的絕對數來看,還要看人均收入角度看。事實上服務收費是銀行的行為,但是老百姓一聽為什麼意見這麼大呢,其實還是對整個行業的狀態不令人滿意。”

  收費不斷上漲,而服務並沒有實質性改善。有網友調侃稱,“雲南昆明ATM機取400元吐出4000元,銀行叫市民還錢。之後銀行收到這位市民一封回信,內容如下:

  1、請在我規定的時間到我家來取,時間是上午7點到8點,晚上7點到9點,其他時間我要上班和休息。

  2、到我家後請在過道口取號,然後在樓梯間蹲著等待叫號,請在我家門口黃線外等待。

  3、請提供你的有效證件,在我奶奶那裏領取申請表,填好後簽名,蓋公章,我會對比你們的公章,要是模糊了,我會叫你回去重新蓋。

  4、你要是問我取了多少錢,對不起,請支付查詢費,一筆2元。

  5、提供你的單位證明,委託書等資料(注意這個“等”字,到時候突然想起還需要什麼,你自己回去拿) 。

  6、手續全部完成後,請交納取款手續費,每筆4元,然後留下TEL號碼,我會把資料提交到我老婆那裏審批,20個工作日後,到我家領取。當然,來領取時請重復1、2、3步驟。”

  不難看出民眾對銀行收費的憤慨以及對服務改善的期盼。

  市場調節價不能一方説了算

  “如果商業銀行的定價統一決定,那就是走回頭路了,商業銀行可以自己定價。”一位銀行人士表達了對銀行定價自主權的闡述。

  國家發改委對此也表示了支持,“依據2003年銀監會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下發的《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暫行辦法》,商業銀行同城ATM機跨行取款手續費屬於市場調節價,商業銀行總行可以自行制定和調整收費標準。”

  收費本身沒有問題,既然是商業銀行,不提供免費午餐無可厚非。但如何定價、如何向公眾告知,是關鍵問題之一。郭田勇認為,雖然各種解釋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定價機制有待形成。復旦大學金融學院常務副院長陳學彬教授也表示,銀行收費多少是合理的,銀行自己要有個測算,監管部門、物價部門、行業協會要監督。

  銀行收費多次被公眾質疑,關鍵的問題在於銀行業還是壟斷。潘英麗説,在行業壟斷的情況下,即使在市場體系下定的價格,也是寡頭壟斷。銀行業需要市場化。

  按照統計,中國銀行業的息差比國際的要高出2個百分點,而2009年銀行業的貸款規模為43萬億,其中利潤只有8000億,恰恰是這2個百分點的息差所給的。從另外一個角度説,銀行業就存貸款業務的息差收入,其他整體不賺錢。也就是説銀行還是低效率,銀行追求的不是高收益,而是低風險。

  在有息差取得利潤保證的情況下,其他事情不賺錢,金融服務沒有動力提高,現在銀行業的行政壟斷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郭田勇建議,“現在銀行要做的是開拓中間業務,增加品種,提升服務,不能單靠漲價。”

  潘英麗教授則提出農村搞村鎮銀行,城市要搞社區銀行。她建議,利率市場化要放開,社區銀行要發展。比如沒有分支機構的單一銀行,屬地化經營,屬地化管理,這樣對小區的居民比較了解,做左鄰右捨得業務,就可以做得很好。國有銀行的分支機構可以轉讓剝離,行長自己可以持股,也可以對民營企業出售。服務積極性提高後,排隊、服務質量差等問題有望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