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圖文頻道 >

國際資本加入中國糧食收購市場抬升糧價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01日 17:3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羊城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廣西桂林灌陽縣文市鎮是一個石灰岩地區,這裡的農民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玉米。

  在文市鎮鎮街上,做糧食生意多年的經紀人老張眉頭緊鎖:“今年以來,稻穀收購價從去年每擔95元升到最高時的120元左右,這個價格在過去連做夢都夢不到。”

  與老張心情不一樣的是農民,到鎮街趕集的老李高興地對記者説,糧價從一個月前就已經開始上升,當時鎮上糧食經紀人開車到村裏收糧,他的一擔去年的陳谷竟然也賣到了120元,而以往稻穀價格基本上維持在每斤0.9到0.95元:“我還以為老闆算錯了錢。早知如此,我就包多幾畝地了!”

  洪澇減産

  在南方水稻價格走高之前,北方的小麥、玉米價格就已強勢攀升。目前河南、安徽的小麥收購價普遍在1.88元/公斤左右,山東、河北等地為2.04元/公斤,其中優質小麥的價格已達2.12元/公斤。“雖然同期漲幅約為10%,但和玉米等其他糧食作物相比,目前小麥的漲幅仍然是最小的。”糧食部門一位權威人士認為,未來小麥還有一定的上漲空間。

  來自國家發改委的數據表明,今年一季度,主産區玉米的收購價格同比增長21.9%.經常到河北收購玉米的廣東商人王先生的慨嘆也證實了這一點:“最近玉米一天一個價,每斤漲到了0.96元還是收不上來。這麼多年來,很少見過玉米價格這麼高的。”

  改革開放以來,作為中國嚴控商品之一的糧食,無論産量還是價格一直都相對穩定,幾乎沒有什麼大的波動,為何卻在今年突然出現異動?不少人認為,糧價飆升的罪魁禍首是異常的天氣以及不斷的洪澇災害。

  江西婺源是中國糧倉之一,前來聯絡收糧業務的景德鎮糧食局的鄧利生,每年夏秋兩季都會到周邊縣區農村聯絡國家糧庫的收購工作。鄧利生表示,往年到田間地頭收購,每斤稻穀收購價在0.9元左右,但今年的夏糧儘管還沒有開始收割,市場價格每斤已經上升了0.05元,如果通過各鄉村做糧食生意的經紀人收糧再運到縣、區,每斤價格還會額外再升0.03至0.05元。

  鄧利生説,他已經收了十多年的糧食,1998年以後,糧食價格基本沒有什麼起伏,今年出現的糧價波動是近12年來僅有的。他認為,這與近兩個月來江西出現的水災不無關係。6月中旬以來,江西省遭遇特大暴雨和洪災,致使全省糧食生産損失嚴重。

  國家農業部的專家也認為,今年不斷發生的自然災害,導致了糧食生産和供給呈下行態勢。到7月12日,江西、湖北、湖南等南方8省區農作物遭受強降雨和洪水襲擊,已經“沖走”了超過113萬公頃糧田的收成。

  而農業部的公開信息也顯示,中國三大主要糧食作物(水稻、小麥和玉米)兩成以上正來自於這些受災地區。截至目前,湖北省農業受災直接經濟損失超過人民幣90億元,農作物受災面積1800多萬畝,成災約900萬畝,絕收約190萬畝。而江西省早、中稻成災面積達622萬畝,佔水稻種植總面積的23%;絕收面積達132.32萬畝,佔總面積的4.9%.安徽是早稻的另一重要産區,早稻和一季稻等成災面積達216萬畝,絕收33萬畝。

  “天災不僅直接導致糧食失收,還間接影響糧食種植成本。”一位農業專家説,受天氣、土地等因素影響,今年華北地區每畝小麥種植成本為550-600元,比上年增加了一成左右。

  遊資搶食

  社會資金盯上財政補貼這塊大肥肉,大家都爭當中儲糧的“幫手”

  對於天災導致糧價飆升之説,也有不少人持異議。他們認為,洪澇災害確實導致糧食減産,但還不至於讓糧食價格升得這麼高。

  一位廣東糧食專家説,雖然天災不斷,今年全國夏糧總産量仍有2462億斤,僅比去年減産8億斤,減産幅度只有0.3%,遠遠低於減産臨界點的1%-2%,是歷史上的第三個好收成。況且,夏糧在我國糧食總産量所佔比重約為21%-23%,遠不及秋糧所佔比重。

  經濟學家謝國忠認為,糧食漲價,遊資脫不了干系。中國糧食進口量很大,而且短期內難以迅速增産,自然就提供了糧價炒作的空間。再加上低迷的股市和受打壓的房地産將大批資金擠出傳統投機市場,糧食就成了最好的替代工具。

  今年,國家繼續對小麥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也就是業界所説的“托市”,並提高了小麥的最低收購價格水平,其中,白小麥、紅小麥、混合麥最低收購價分別提高至1.8元/公斤、1.72元/公斤、1.72元/公斤。獲得最低價收購小麥資格的中央和地方國有糧食企業每收購1公斤小麥,可獲得5分錢的收購費用以及每公斤7分錢的年保管費用補貼,這意味著國有糧食企業每收購1噸小麥最多可獲得120元的財政補貼。

  “托市,使社會資金都盯上了財政補貼這塊大肥肉,大家都在爭當中儲糧的‘幫手‘。”河南一位陳姓糧食仲介説,每收一斤小麥,總共能掙6分錢。一般建一個簡易一點的5萬噸糧庫只要200多萬元,只要能收滿糧食,不僅可以一年回本,還能盈利100多萬元,“這麼好的差事,誰不爭著幹!”

  這位陳姓糧食仲介告訴記者,在河南某縣,遊資拼命建糧倉,糧庫數量爆髮式增長,一年增加了3億斤倉容,總倉容已經超過了當地的糧食總産量。一些私人糧庫急於收回成本,甚至加價收購,每斤小麥除了貼進去2.5分錢的收購費外,有的還會把保管費也貼進去一部分。

  糧價平臺被不斷抬升,6月底,多個主産區的小麥收購價首次衝破1元/斤,遠高於國家制定的最低收購價,並一度出現“搶購潮”.陳先生説,中儲糧河南分公司分別在6月中旬與7月初口頭和書面下達了停止收購的通知,但有的收儲點還在偷偷收,從收購價格看,每斤比國家托市收購價格高0.08元左右,比去年提高0.11元左右,“按他們的收購價,已經基本上不掙錢了”.

  因為強烈的漲價預期,農民的惜售心理也越發嚴重。陳先生透露,其實自小麥收割開始,市場價就已高於國家收購價,但因為惜售的緣故,一直有價無市,這在往年從沒出現過。

  外企佈局

  他們的資金量大,而且似乎不計較效益,只注重開拓和佔領市場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鄭風田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説,這次糧價飆升,遊資最多就是個“幫兇”而已,真正的攪局者是國資和外資。

  7月中旬,一份由國家糧食局撰寫的有關糧價上漲原因的調研報告上報至國務院。該報告對推高小麥價格的多種因素作了全面分析,其中明確指出,國家糧食收購的“頭號主角”---中央儲備糧管理總公司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在7月16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農業部新聞發言人陳萌山也公開承認,小麥漲價“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於國家提高了小麥最低收購價格,以及今年增加了收購主體”。

  據了解,今年的夏糧收購並非只有中央儲備糧管理總公司,兩家央企中糧集團和中國華糧物流集團所屬企業也正式加入,小麥收購主體的增加,使小麥搶購戰更趨激烈。

  最引人矚目的,還是外資企業直接加入到今年的“搶糧潮”之列。世界糧油巨頭、國際四大糧商之一新加坡豐益國際有限公司獨資的“益海嘉裏”糧油項目正式試水中原糧倉,“三夏”期間,益海嘉裏首次在山東、石家莊等地介入糧食收購環節,而且收購價格高於市場價,一般每斤高出5厘錢左右。

  記者從河南鄭州糧食批發市場了解到,益海嘉裏往年主要靠競拍國有糧庫收儲的小麥來滿足其麵粉生産需求,而今年卻直接委託主産區的一些私營糧食收購企業、糧食系統改制剝離的糧庫等收購主體,代收代儲小麥。益海嘉裏集團給這些私營糧食收購企業提供收購價格與收購資金,完成任務後發放佣金。

  一位為益海嘉裏收糧的仲介告訴記者,他們收糧的方法就是每天給關係戶打電話,只要有糧,就想方設法拿下來。“光是電話談好還沒用,還得騎著摩托車去把他接回來,要不然別人在半路上可能就把他們給截走了。”這位仲介説,現在找糧就是要先下手為強。

  “對於收購價,益海相對寬鬆。”他透露,他的小麥收購價基本上每斤1.05元。儘管這個價格已經很有誘惑力了,但他每天能收到的小麥也只有10噸左右,最多不超過60噸,“往年麥收季節,每天在糧食市場上收到的糧食堆得都像小山一樣。”

  益海嘉裏集團所委託的收購庫點,開出的價格一般比市場價要高,左右市場的影響力極大。在河北某地曾經傳出過這樣一個説法:“我們的糧儲企業要制定糧食收購價格,還需要與跨國糧商益海嘉裏協商。”

  一位熟悉內情的人士透露,今年益海嘉裏僅在山東濟寧就投放了6億元收購資金。按這個資金量和當前價格計算,他們能收到30萬噸糧食。他們的資金量大,而且似乎不計較效益,只注重開拓和佔領市場。

  消息人士透露,國際四大糧商中的法國路易達孚,今年也開始介入中國小麥收購市場。其北京貿易公司負責人被問起今年在中國收購小麥的狀況時,他説,在亞洲,中國糧食生産具有無窮的潛力,他們期待著路易達孚能夠持續成長。(本文來源:金羊網-羊城晚報作者:馬勇、彭紀寧、曾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