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圖文頻道 > 財經新聞 >

夏糧收購價格上漲 糧價上漲1%使CPI上漲0.30%

發佈時間:2010年07月06日 09: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證券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糧食牽動著億萬百姓的心,去年下半年開始的糧食價格上漲問題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不過受訪專家認為,夏糧收購價格上漲不會增加通脹壓力。

  近日根據農業部農情調度,今年夏糧總産將超過2460億斤,接近上年同期水平的2467億斤,夏糧豐收已成定局。但這僅僅7億斤的差距,意味著中國夏糧連續6年增産的態勢戛然而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各地也傳來因預期糧食後市看漲,導致部分地區的夏糧收購價格上漲,甚至出現搶購夏糧的現象。

  “今年春季,西南5省區旱災以及近期南方暴雨水災等因素,造成糧食減産,價格上漲,後市依然有漲價的預期。”一位個體糧商面帶喜色地對記者表示。

  “所謂夏糧,是指夏季收穫的糧食,其品種主要包括小麥與早稻。其主産區基本未受今年洪澇災害的影響。”華泰聯合證券分析師張晶指出。糧食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戰略物資,糧食價格牽一髮而動全身。糧食收購連接生産和流通領域,收購價格不僅影響種糧農民收入和種糧積極性,也影響生産、流通、消費環節的中(終)端價格。

  按照國家統計局現行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編制方法,CPI産品構成共包括食品、煙酒及用品、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居住等八大類。其中,食品權重約為33%,具體包括糧食、肉禽及其製品、蛋、水産品、鮮菜和鮮果等農産品。

  進入2010年以後,CPI逐步上行,5月份CPI更是達到了3.1%,通貨膨脹已成為坊間熱議的話題。在西方經濟學中,CPI的確是衡量和判別通貨膨脹的重要指標,西方國家一般以CPI連續上行6個月且超過3%為判別通貨膨脹的尺度。

  “應用計量經濟學中的格蘭傑因果關係檢驗方法對農産品價格與CPI的因果關係研究發現,食品價格上漲並不是CPI上漲的主要動因,對非食品價格的影響也不大;CPI變化的主要動因是非食品價格變化,非食品價格對CPI和食品價格的影響十分顯著。”中國科學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員仇煥廣認為。根據他的測算,糧食價格每上漲1%會使CPI上漲0.30%,其中稻穀、小麥、玉米每上漲1%分別會使CPI上漲0.09%,0.09%和0.12%。反之,非農産品價格變化每推動CPI上漲1%會使稻穀、小麥和玉米價格分別上漲2.0%,1.94%和3.2%。基於2000年來月度數據的實證研究表明,農産品價格變動與CPI互為影響,農産品價格並不是CPI變動的主要動因,非食品價格對CPI和農産品價格的影響顯著。

  “物價上漲不一定就是通脹,而且從1998年以來中國經濟就沒有發生過通貨膨脹。1998年以來,中國的經濟曾經發生過兩次的物價上漲,一次是2004年,一次是2007年—2008年,這兩次的物價上漲都是由農産品短缺所造成的,前面一次是糧食價格,後面一次是豬肉價格。”在日前由對外經貿大學EMBA中心主辦的“2010中國宏觀經濟論壇”暨“2010年校友聯誼日”活動上,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王國剛表示。在他看來,這都不是通脹,通貨膨脹的含義是指由於貨幣發行過多導致物價普遍上漲,不是某一種産品價格的上漲。

  “1996年中國糧價達到歷史最高點,每100斤84塊錢,到了2003年第四季度夏糧收成的時候,糧食價格開始轉為正增長,在此之前都是負增長,一直到今天糧價都沒有達到84塊錢。十幾年過去了,農産品的生産資料價格漲了多少?”王國剛分析。

  “糧食價格上漲,使農民從種田中得到了更多利潤,帶動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最終導致糧食庫存問題將有所緩解,毫無疑問,處於高位的糧食必將有所回落。這樣才能使糧食價格處於一個好的基本面。”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張佑林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