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圖文頻道 >

政策因素誘發板塊暴跌 醫藥股前景莫測

發佈時間:2010年06月18日 09:2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上海證券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昨日,在大盤微跌的情況下,此前頗為堅挺的醫藥板塊卻突然“跳水”,醫藥指數收盤重挫4.4%,創近一個月來最大跌幅。多只醫藥股跌幅超8%。這可能與發改委昨日宣佈要嚴查藥品“突擊漲價”及六部門深入調查醫藥商業賄賂問題相關。但是,分析師認為,該板塊整體估值已經高溢價。那麼,市場的調整是否會影響業內對醫藥股的判斷?會否有企業被錯殺?未來哪些細分行業值得重點關注?為此我們推出了本期醫藥專題。

  政策篇

  發改委嚴查藥企突擊漲價 反醫藥商業賄賂“風暴”同襲

  ⊙記者 宦璐

  昨日,在大盤微跌的情況下,此前一直堅挺的醫藥板塊紛紛跳水,醫藥指數收盤重挫4.4%,創近一個月來最大跌幅。據悉,這與發改委要嚴查藥價亂漲及六部門深入調查醫藥商業賄賂相關。藥價調控“風雨”正在逼近。

  6月17日, 國家發展改革委通過其網站宣佈,已啟動新進醫保目錄藥品核價工作,對企業在醫保目錄公佈前後的漲價行為從嚴核查。與此同時,上海證券報還獨家獲悉,衛生部、發改委等六部門正在進行反醫藥商業賄賂深入調查,針對舉報深挖窩案。其目的都在於打擊虛高不下的藥價。

  針對媒體反映的部分藥品在新國家醫保目錄公佈前後大幅漲價的問題,昨日,國家發改委價格負責人就有關政策和工作進展作了介紹。目前,國家發改委已啟動對新進入2009版國家醫保目錄藥品的價格核定工作,正在進行成本和價格調查。對於進入國家醫保目錄前,企業突擊漲價的,將嚴格成本核查,屬於不合理漲價的,定價時一律不予認可;對於進入目錄後、政府定價前漲價的,將責令相關企業恢復原價,各地價格主管部門要加強監督檢查。

  發改委相關人士表示,價格主管部門制定的是藥品最高零售限價,主要是“防漲價”。發改委目前正在研究制定新的藥品價格管理辦法,在控制漲價的同時,將配合招標採購,促進企業通過競爭合理降低價格。對於企業自主定價,正在研究“反暴利”的具體認定標準和程序,將依此打擊惡意抬高價格,損害消費者利益的行為。

  中國藥企協會會長于明德向上海證券報表示,全國人民對新醫改抱有極大的期望,他們都期待藥價能真正降下來,但我認為目前以藥養醫的根本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在目前的體制下,高定價、高回扣的現象普遍存在。因此,新醫改的力度必須加大,從根子上著手,而不僅僅在於執行一些行政命令。

  他對降低藥價的建議是,醫院應該引入市場體制,加大競爭態勢,讓醫院憑藉更專業的服務來吸引更多的患者前來就診,這樣才能加大藥品銷售,同時促使藥品價格降到合理位置。

  而大多醫藥企業的負責人以該話題過於敏感,謝絕了本報記者的採訪。江西一位醫藥企業的戰略主管則對記者表示,目前針對藥價的各種調控措施非常集中,好在我們企業已經準備好了過冬的棉衣。

  的確,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就在各地紛紛開始新一輪的藥品招標期間,一些新進入國家醫保目錄的藥品開始漲價,而且大多數集中在新版國家醫保目錄公佈前後。舉例説,一家公司生産經營的麻醉藥“地氟烷”也是新進入國家醫保目錄的藥品,其240ml裝的品種,每瓶價格從1082元提高到了1580元,漲幅達到46%。一種新進入國家醫保目錄的仿製藥,不僅價格上漲,上漲後的價格甚至超過了原研藥。

  據業內人士介紹,新藥從出廠到患者手中,一般要經過“藥廠——全國總代理——大區代理——省級代理——地市代理——醫藥代表——醫院藥事管理委員會——醫院藥房——醫生(科室)——患者”九個環節。新藥售價的70%-90%用在了這些中間環節,每個環節都要加碼獲利。

  行業篇

  醫藥板塊估值過高 關注兩類高成長企業

  ⊙記者 趙一蕙

  昨日正值醫藥股大跌,市場的調整是否會影響業內對醫藥股的判斷?會否有企業被錯殺?未來哪些細分行業值得重點關注?“新醫藥”概念還有多少投資機會?為此我們採訪了行業分析師。

  “作為抗週期板塊,醫藥行業受益於新醫改和確定的業績增長,自然受到資金關注。但是無論從橫向還是縱向比較,行業估值都已達到了高位。”一位分析人士向記者表示。統計顯示,今年1月至5月下旬,醫藥板塊上漲5.35%,而同期滬深300下跌21.68%,醫藥股今年以來已經獲得27.03%的超額收益,列各行業第一。但這一超額受益與整體平均業績增幅並不匹配。上述分析人士指出,新醫改對上市公司的業績影響增長在5%到8%左右,而醫藥行業和的大漲顯然已經超出了業績的增長幅度,即使醫藥行業的增長是相對於其他行業而言較為確定之事,行業也面臨回調壓力。“目前醫藥行業整體估值提升空間不大,只有用成長來體現估值優勢。即使一線品種,擁有30%的年增長已經很可觀;部分品種暴漲是資金追捧的結果,已經脫離了估值水平。”另有私募人士表示。該人士認為,昨日醫藥股暴跌可能有政策因素的影響,但行業估值壓力是根本原因。

  儘管目前醫藥股回調,但從長期看,“大醫藥”公司的崛起只是時間問題。有私募人士指出,根據美國和印度的經驗,大市值公司與小市值公司之間的差距會越拉越大,大市值品種的成長確定性更高,比如華東醫藥、恒瑞醫藥類企業或許優勢明顯。“從長期來看,有研發能力和銷售能力的企業更有可能,仿製藥的模式並不會永遠進行下去。”一位私募人士表示。而另有券商分析師指出,千億元市值的大公司遲早會出現,尤其是各個細分領域的龍頭更值得關注,無論是中藥、生物藥還是化學藥,具有研發和銷售優勢的龍頭企業將會遲早受益並逐步成長。同時另有市場人士指出,目前醫藥企業中有獨立銷售隊伍的少,有高水平研發隊伍的更少。目前團隊建設良好的公司值得關注,這類公司長期成長的確定性更高,儘管短期可能估值已經偏高,但時間會換來空間。

  而在普遍高估的板塊中,如何看待“新醫藥”概念帶來的影響?“國內有這一概念的公司不少,但真正具有相關研發能力的公司還很少,而且目前還不能夠做出明確判斷。”有分析人士告訴記者,相較于國外的化學藥市場,國內化學藥生産企業由於起步較晚,且因缺乏技術和資金投入,從客觀上決定了多為仿製藥,儘管有個別公司具有一定研發能力,但是一位分析人士指出,由於未曾量化,這些公司價值難以明確評估。甚至有醫藥分析師認為,目前上市的醫藥公司大多只有工藝上的壁壘而非原創性的壁壘。

  而對比之下,中藥類以及生物類公司的成長性可能更值得關注。光大證券分析師姚傑指出,中藥相對於化學藥,同質性小,招標定價中有優勢,專利保護相對完善,獨家基本藥物進入收穫期,對比化學藥,在今年下半年更具有投資意義。而另一位分析人士指出,相對於化學藥,國內生物藥的起步相對於國際並不算太晚,相比較而言,中國在生物制藥的研發上有一定的實力,由此將有一批相對優良的企業出現。目前我國生物生化制藥行業的企業有700余家,2009年總銷售收入約753億元,2005至2009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為30%,是醫藥行業增長最為迅速的領域之一。近年來生物制藥行業發展迅速並且在諸如人胚胎幹細胞、基因治療、單克隆抗體和疫苗等領域取得很大進展。但其中多數公司均尚未上市,而上市公司中也較少有這一概念,儘管如華蘭生物股價和概念都尚好,不過其主要從事疫苗生産,國內上市公司中還缺少治療性生物醫藥生産廠商。

  綜上,儘管目前行業整體估值偏高,但醫藥行業中長期的發展態勢已經得到明確確立。“對整個醫藥行業要謹慎樂觀,但並不排除其中龍頭公司,還是具有很大投資價值。”一位分析人士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