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經濟臺滾動新聞 >

[經濟半小時]新轉變 中國行(四)
珠三角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出口轉型(2010.6.15)

發佈時間:2010年06月15日 23:1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CTV-經濟半小時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進入[經濟半小時]>>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今年中國經濟最為關鍵的一年,如何轉?怎麼轉?我們邀請厲以寧等著名經濟學家,走訪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中西部地區以及東北地區,深入一線,共商轉變之道。這次首站來到的是珠三角。出口導向型經濟,曾經讓我們抓住了國際産業大轉移的契機,依託豐富的勞動力資源,發展出口加工業,帶來了一輪長達二十多年的高速增長期,中國因此被稱為世界工廠。然而,過於依賴海外市場和低端製造業,也制約了經濟進一步發展的腳步。如何解決這個結構性矛盾?成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過程中的一個重大命題投資。出口、消費,被譽為是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得我國經濟過度依賴國際市場的軟肋暴露無遺,也造成了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巨大打擊,這首當其衝的當屬廣東,作為廣東經濟發展最重要的“發動機”之一,進出口貿易已連續24年位居全國各省市首位。如何擺脫束縛,加快經濟轉型就是十分緊迫和艱巨的任務。

    一、  倒逼機制

    在中國,東莞堪稱為全球車間,30年來,東莞製造就是通一個個大大的金屬盒子被運往世界各地的。然而30年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卻讓這些金屬盒子部分失靈了,這源於世界在縮小,縮小的不是距離,而是世界的需求。那麼東莞,這座以外向型經濟為主導的城市記者來到東莞尋找答案。

    陳智燊是東莞市新溢眼鏡製造有限公司的執行董事。15年來,他所掌管的新溢眼鏡廠已經發展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眼鏡製造企業之一,主要服務於歐美一線品牌。但是,2008年的金融危機,卻讓陳智燊陷入了15年間最困難的時期。

    陳智燊  東莞新溢眼鏡製造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陳智燊:對於我們整個企業的營業額來説,下跌了40%。

    2008年10月15日,全球最大玩具代工商之一的合俊集團旗下在東莞樟木頭鎮的兩家工廠同時宣佈倒閉,玩具的半成品散落一地,6500名工人面臨失業。合俊的倒閉,被不少人認為,是國際金融海嘯衝擊中國內地的第一家企業,也讓陳智燊感受到了加工貿易尤其是貼牌生産行業的寒冬即將來臨。

    陳智燊 :因為你知道金融海嘯受影響的都是那些證券、銀行這些比較高端的一個消費者,這些消費者確實是我們眼鏡生産的一個主要的顧客,所以他們一個影響是比較大。

    此時的東莞,用“內憂外患,風雨飄搖”八個字來形容加工貿易的現狀,一點都不為過。這個曾經率先颳起中國經濟奇跡旋風的産業,在經歷了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上升、銀根緊縮、貸款困難以及人民幣升值導致海外訂單流失等諸多磨難,喘息未定時,又猝然遭遇鋪天蓋地而來的新一輪全球金融海嘯。

    方見波    東莞市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局副局長

    方見波:2009年1月份我們整個外貿進出口下降了接近43%,出口下降了32%,這個比全國下降的幅度都要厲害。

    隨著金融危機爆發,2008年,東莞外資企業關停、外遷865家。陳智燊倍感壓力,他想到了拓展內銷市場來抗擊海外需求下降帶來的生存難題。但是,現實似乎並不允許。

    陳智燊    東莞新溢眼鏡製造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陳智燊:(産品)設計都是我們來設計,從頭到尾都是我們來做,但是品牌是人家的,你不可能自己拿別人的品牌在國內賣。

    別人的品牌不能賣,自己創建品牌,那就更是難上就難。作為一家港資的三來一補企業,新溢眼鏡廠並不具備獨立法人資格,要想發展,可謂是處處受限。

    陳智燊 :我簡單舉一個例子就是,我們一個有自己的專利,研發專利,我們如果沒有法人資格根本申請不了這個專利。

    像新溢眼鏡廠這樣沒有法人資格的來料加工企業,在廣東有1.5萬家,東莞就有近7000家。他們如果不轉型,企業就無法擴大經營範圍、不能搞自主研發、不能註冊商標和申請專利,也無法享受政府的任何優惠政策,更談不上融資和內銷了。

    2010年初春時節,正當金融危機的陰霾在漸漸散去,出口從萬戶蕭疏轉而復蘇回暖時,一場突如其來的用工荒又不期而至。廣東、福建、浙江等勞動密集型産業聚集區,成為招工橫幅廣告的海洋。

    黃慧屏    東莞市人力資源局副局長

    黃慧屏:目前(東莞農民工)的總量一個缺口估計是在20萬左右。

    陳智燊再度陷入困境。

    陳智燊:我們還是用人比較多,很多我們的一個産品都是手工藝很細很細,就一定要用人手來做的,這方面機械化不能代替。

    數字顯示,長三角和珠三角的用工缺口接近200萬人,這一數字幾乎相當於丹麥全國的勞動人口。曾經,以東莞為代表的中國製造長期以來的制勝秘笈之一,那就是建立在廉價勞動力之上的低成本,但是陳智燊發現,近年來,這種優勢似乎已經難以為繼,泰國、越南、菲律賓等新興國家已經具有很強的承接低端産業能力。

    陳智燊:如果只是貪圖這些便宜的工資這一塊用人的話,優勢就慢慢的沒有了。

    與此同時,資源的消耗、環境的承載、土地資源的制約,以及人口的重負、粗放式的發展模式同樣難以為繼。2010年以來,廣東、江蘇、浙江等地又陸續調整最低工資標準,調整幅度都在10%以上,一些省份甚至超過20%。這都“逼迫”著陳智燊所掌管的新溢眼鏡廠儘快的轉型升級。

    記者:OEM這種毛利潤跟跟自己品牌做一件比大概是什麼區別,在眼鏡行業?

    陳智燊:自創品牌起碼50%以上一個區別。

    二、   轉型之困

    加工貿易的發展,在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渴望的利益的同時,也埋下了一定的隱患,存在著突出問題,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成為急待破解的發展難題。我們知道,加工貿易佔了外貿部門9成左右的東莞,是廣東乃至全國最重要的外貿出口城市,2008年8月,廣東省政府把東莞市列為建設“全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示範區”試點城市,東莞加工貿易轉型升級開始了艱難的探索。在“摸著石頭過河”中,東莞摸到什麼樣的石頭,又淌過幾條河呢?

    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首先需要把來料加工企業,轉型為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業。對於東莞新溢眼鏡陳智燊來説,又是一個政策性難題,因為來料加工企業在設立之初,設備均通過保稅方式進口,一旦轉型,按照慣例,都需要先停産為設備估價補稅,而這最快也需要三個月到半年的時間才能完成。所以,在東莞,像新溢眼鏡這樣企業有一個形象説法,就是“企業一旦打算轉型,就必須停産”。

    陳智燊    東莞新溢眼鏡製造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記者:停産對你們意味著什麼?

    陳智燊:這個肯定是一個災難,因為客戶的訂單,這個期很密的,很緊的。

    如果要停産,那就放棄轉型,這是來料加工企業最現實的選擇。

    李軻   東莞愛迪傢俬有限公司總經理

    李軻:我們這個工廠生産産能一個月是2500萬人民幣,那麼停産一個月我們損失就是2500萬,不僅是損失,那我們的客戶可能會丟掉,這個業務也可能會丟掉。

    方見波    東莞市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局副局長

    方見波:所以我們東莞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我們就將推動來料加工這種企業的形態轉變作為我們一個基礎的工作去做。只要把這個工作做好了,我們才談得上我們下來為企業創建品牌拓展這個市場等等的一系列工作。

    陳智燊  東莞新溢眼鏡製造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陳智燊:那個是上千萬的錢。

    把來料加工企業轉型為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業,僅僅是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基礎性工作,但就算是這一步仍然走得分外艱難。東莞市長安鎮作為東莞經濟的龍頭,也擁有東莞最多的來料加工企業,分管外貿工作的長安鎮黨委委員王志明對加工貿易企業轉型的困難感觸頗深。他告訴記者,來料加工企業要轉型,隨便一個部門就可以從環節上卡死。

    王志明   東莞市長安鎮黨委委員

    王志明:涉及到外經、國土、環保、消防、國稅、地稅等等很多部門,幾乎所有部門都牽涉到。

    為了撇開政策的羈絆,東莞利用一切機會反映難題、提出建議。

    江淩    東莞市委常委 副市長

    江淩:你比如就是去年一年的時間,就是國家的相關的部委,到東莞來,針對加工貿易轉型升級進行調研十多次,充分聽取我們的意見,也正因為這樣,這些問題應該説還算解決得比較好。

    2009年9月16日,海關總署發佈了62號公告,廣東省也出臺了《來料加工企業原地不停産轉型的操作指引》,至此,來料加工企業只要在一定期限前已經辦理加工貿易手冊備案、並且尚處在海關監管年限內的不作價設備,均可以免予補繳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廣東省各級相關部門也紛紛採取措施,支持企業實現就地不停産轉型。在新政的輻射下,陳智燊順利地拿到了這份轉型批復,並且免繳了上千萬的稅款。

    陳智燊   東莞新溢眼鏡製造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陳智燊:最大的變化就是(現在)我們可以考慮很多不同模式的經營方法,包括怎麼去開展這個內銷。

    而就在東莞突破政策高墻的同時,另一堵利益高墻卻來自於自己。2009年10月15日,東莞市推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工作會議上,市長李毓全毫不客氣地説到:“不少村組在執行上不積極,是因為擔心企業轉型以後不再繳納工繳費,村集體經濟受到影響。”第二天,媒體用了這樣的標題來報道:市長替一些幹部“洗腦”。

    江淩    東莞市委常委 副市長    

    江淩:現在我們要改變這種形態,你就意味著你要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

    市長李毓全所提及的工繳費,就是從來料加工企業的加工費中抽取一定比例的提成,從幾個點到十幾個點不等,歸村集體經濟所有,又叫“外匯留成”。這些年來,工繳費一直是當地村組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但是,來料加工企業一旦轉為三資企業,就將變繳費為繳稅,那麼不參與稅收分成的村一級收入自然會減少。

    鄭建榮    廣東省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廳副廳長

    鄭建榮:我們要認識到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它有利於做大我們地區的經濟總量,有利於做強我們的加工貿易企業。如果我們的企業實力強了以後,稅收增加了,那麼通過市一級,鎮一級,相應的財政利益的轉移支付,那我想會更好的保護村一級的利益。

    經過多方努力,目前工繳費的問題已經基本得到解決。各鎮普遍採取的辦法是與企業協商,政府出一個指導性意見,可以少收一點,雙方以合同的名義將這筆費用固定下來,從而保障村組的基本收益。但江淩認為,這只能是暫時採取的過渡性政策。長遠來看,必須建立一種新的利益均衡機制。

    江淩    東莞市委常委 副市長

    江淩:現在我們要考慮怎樣加大公共財政,對村一級的支出進行補貼,或者叫做負擔的力度,這樣使得村一級都能夠感受到企業升級轉型所帶來的好處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