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06月13日 23:1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CTV-經濟半小時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今年中國經濟最為關鍵的一年,如何轉?怎麼轉?我們邀請厲以寧等著名經濟學家,走訪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中西部地區以及東北地區,深入一線,共商轉變之道。這次首站來到的是珠三角。中國製造是中國經濟迅猛增長的重要標誌之一。可是,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給中國製造帶來了嚴峻挑戰,特別東南沿海一帶,很多習慣於靠海外訂單賺取微薄利潤的出口加工基地,一時間陷入了冰點。對它們來説,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儘快邁上全球産業鏈的高端,實現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是最現實也是最急迫的一條路。
21世紀,被稱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已是全球加工生産中心,掌握了一定的生産主導權,但我們長期處在全球産業鏈的低端,貿易主導權卻離我們很遠。金融危機以來,中國製造已經顯現出發展隱憂。要完成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跨越,我們顯然是剛剛上路。
在海西區的核心地區泉州灣一帶,聚集了53家上市企業,形成了産值近2千億元的紡織服裝産業集群。如著名的安踏、匹克、九牧王、361度等幾十個知名品牌都在泉州,它們在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中走過的路也許能告訴我們: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我們應該關注的並不是中國製造了多少,而是中國在製造什麼,“中國製造”的價值標簽到底意味著什麼?
一、危局和機遇
5月7日,泉州市政府企業上市辦公室正在掛牌。作為泉州市獨有的政府機構,上市辦一直非正式地存在,在50多家企業陸續上市並創建眾多知名品牌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引導作用。上市辦副主任劉曙慶告訴記者,在10多年前,這裡只有廠房,沒有品牌。
泉州市企業上市辦公室副主任劉曙慶:紡織、鞋服,這些企業從最開始接觸港澳,被外面的僑資帶動發展,這個階段低層次勞動密集型的這個方式,因為門檻比較低。
經過20多年的發展,泉州灣已形成從抽絲、織布、染整到服裝生産一條完整的産業鏈和龐大的産業集群。金融危機之前,泉州市已經有8000多家紡織服裝生産企業,從業人員約50萬人,年産值超千億元,産量佔全國的10%。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波及南部沿海,一些利潤率低下的企業最先倒下。福建泉州也受到了強烈的衝擊,20%的企業實行了“並”“轉”,眾多的知名品牌也受到了衝擊。
九牧王是當地全國知名的大型企業,已經發展到生産流水線上幾千名員工同時作業,但在之前招收工人的時候卻遇到了困難。
九牧王國際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林聰穎:那麼原計劃是增加一千人,結果只招收了七百多人。
民工荒衝擊著南部沿海眾多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九牧王這樣有實力的知名企業也沒有招到足夠的工人,一些小企業就可想而知了。
九牧王的董事長林聰穎帶領記者參觀他的工廠。他告訴記者,這條生産褲子的生産線,已經是目前最先進的生産線了。他指著流水線上熟練而麻利的工人,讚許不已。但是,他馬上又開始不住嘆息。因為現在勞動力越來越短缺,越依賴勞動力只會越困難。他告訴記者,企業必須轉型,金融危機促使他思考得更加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