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首頁資訊科技農業健康

軟環境成振興東北應破之題 長春“加減法”作出大文章

資訊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16年12月09日 13:21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中新網長春12月9日電 (李彥國 郭佳)加減法,這一最基本的運算法則如今成為中國東北中部城市長春闖出“經濟霧霾”的“解題方案”。

  近年來,中國曾經最重要的工業基地、有“共和國工業長子”之稱的東北地區因經濟下滑成為焦點,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過去兩年經濟增速連續居於全國末五位的局面讓各方焦慮不安。

  振興東北從來沒有離開決策層的視線,中央政府連出新政謀求重振東北經濟。與此同時,各地政府也在尋求轉變“破局”。

  就在今年,不沿邊、不臨海,原本在東北四個副省級城市中實力一般的長春脫穎而出。

  上半年,長春市GDP完成2400億元人民幣,增長7%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170億元,增長7.1%。今年前9個月,長春市工業固定資産投資完成2048.6億元,高於全國增速,居15個副省級城市第二位、東北四市首位。

  這些數據在東北地區處於領先水平。有媒體評價稱,在宏觀經濟環境錯綜複雜的情況下,長春交出的答卷讓其步入“優等生”水平,這樣的成績殊為難得。

  此前,一股“投資不過山海關”的聲音一度流傳。普遍的觀點認為,東北振興需要打通體制障礙,實施“硬改革”,同時也需要改善“軟環境”,這已成為重振東北經濟的“應破之題”。

  這也與中央高度重視新型政商關係、改善經濟發展軟環境契合。日前,記者在這座老牌工業重鎮採訪發現,在軟環境建設過程中把“加減法則”做到極致,正是長春實現成績反彈的重要原因。

  減負放權釋放出市場活力

  東北振興非“朝夕之功”。這期間,“兩隻手”的作用不可忽視,既要用好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也要依靠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二者各司其職、各顯其能。

  採訪中記者發現,長春官方一直重點強調的是,要重視遵循市場規律,最大限度放權市場,為企業減負鬆綁。

  今年6月,中共長春市委、長春市人民政府下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經濟發展軟環境建設的實施意見》中提出,要深入推進投資審批改革,全面清理規範投資項目前置審批條件,優化項目審批流程、減少審批環節、壓縮審批時限。

  “該取消的取消、該下放的下放、能合併的合併,最大限度方便企業和群眾辦件、辦事。”長春市國土資源局局長李成員介紹,該局先後下放了臨時用地審批等11項行政職權,同時壓縮審批流程,從原來的34個整合到目前的23個。

  這樣的舉措引來一批重點項目落子長春。來自長春市國土資源局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底,該市共獲批徵地1230公頃,主要集中在大項目上。

  “我們把工作的核心和主線定為‘問題導向’,明確提出了‘問題、問題、還是問題;落實、落實、就是落實’的原則。”李成員解釋説,他們把“問題解決的確認權”交給了提出問題的企業或者用戶,由局紀委派專人回訪,保證每個問題都有著落、都有回音。

  另一個為企業減負的方式同樣直接有效。長春市委要求,多個行政執法機關對同一企業都提出檢查計劃的,由政府法制部門協調,明確一個&&單位進行聯合檢查。同時規定,同一行政執法機關對同一企業的執法檢查,原則上每年不超過一次。

  減負放權多措並舉,這使得企業能夠安心、舒心在長春紮根落戶。

  減消壁壘打造出生財寶地

  就在今年,長春市官方提出,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按照“非禁即入”、“非禁即準”的原則,拓寬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領域,推進配套改革和制度創新,消除各種阻礙民營經濟公平參與競爭的壁壘,構建公平的市場準入環境,建立招商引資聯席會議制度,協調推動重大招商引資項目及早落戶。

  此間長春市官方消息指出,年初以來長春赴新加坡、泰國、德國、香港和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重點國家和地區開展的招商活動取得實效,全市累計開展“走出去”和“請進來”招商活動275次,其中“請進來”153次。

  數據顯示,今年1—9月,長春市引進內資項目557個,引資額1055.6億元,同比增長18%;實際利用外資50.8億美元,同比增長19.1%。

  伴著“唱衰東北”的聲音,“投資不過山海關”一度流傳。不過長春用自己的數據作出回應:這裡將成為服務的高地,政策的洼地,生財的寶地。

  長春市商務局投資管理處處長孫維生介紹,將加強對各類招商活動中簽約項目的跟蹤調度,推動協議項目儘快簽約,合同項目儘快履約,資金儘快到位,項目儘快開工。

  充分體現“長春速度”的華為長春雲計算數據中心項目成為佐證。3月初首次接觸、3月底項目簽約,4月底開工建設……目前在長春新區,廠房、機房樓、輔助樓等主體工程正在建設中。項目建成後,這裡將是東北亞地區雲計算數據的核心匯聚節點。

  加強服務營造和諧政企關係

  在長春市委的部署中提到,必須圍繞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實效導向,堅持做到三個結合:堅持與解放思想大討論相結合,破解思想不解放,不敢擔當、不願擔當、不善擔當的問題;堅持與全面振興發展相結合,破解責任落實不精準,推諉扯皮、懶政庸政怠政問題;堅持與高位對標爭先進位相結合,學習借鑒,破解服務力度不夠,不作為、慢作為、虛作為等問題。

  相關部門紛紛行動。“對於長春國稅工作,我們絕不滿足於省內領先,必須‘跳出長春看長春’。”長春市國家稅務局局長孟軍向記者介紹,他們堅持把長春國稅放在全國去考量,同其他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進行對照,強化“打先鋒”、“站排頭”意識,比學趕超。

  基於此,針對“走出去”企業、大企業和重點稅源企業的特殊涉稅需求,開發了移動互聯網服務平臺長春“國稅專+”APP,它突破了傳統的管理服務模式,利用“不間斷、零距離”的優勢,使納稅人能在開通互聯網的任何一個國家隨時獲取涉稅資料、掌握稅收政策、辦理涉稅業務。

  同時,該局推出的廉潔辦稅“十不準”、文明辦稅“十公開”、公開辦稅“十到位”惠及納稅人獲得社會好評。

  加強監管把問題放到陽光下

  長春市深切體會到,“治軟”目的是為了群眾,“治軟”必須依靠群眾,把軟環境問題放到陽光下,擺在群眾面前,是“治病”的靈藥。

  長春市國土局對系統內12起典型案件進行了通報曝光,10月份,又對紀律作風明察暗訪情況進行了通報,開展“清風肅紀”活動,共發現和解決問題78個,8名責任人被組織處理。

  年初以來,類似上述情況的涉軟環境案件頻頻被曝光。長春市各級紀檢監察組織加大力度查處侵害企業、民眾利益的涉軟案件,43人遭到黨政紀處分。

  長春市軟環境建設辦公室副主任劉星恒表示,長春以高度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以“知恥而後勇”的擔當意識,正視自身差距與不足。

  劉星恒説,目前長春正在打造開放式治軟模式,開展“電視問政”活動,倒逼制軟問題破解;設立“紅黑榜”,大力推廣先進經驗,曝光典型案例,發揮好引導和警示作用。

  加強保障化解企業後顧之憂

  長春市軟環境辦公室等單位建立了幫扶解困機制,深入了解企業(項目)落地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強化跟蹤式服務,協調解決企業在登記註冊、融資貸款、配套生産等方面的實際困難,降低企業運行成本,化解企業後顧之憂。

  一個典型案例是,長春市利用長春市中小企業擔保公司和長春市新興産業股權投資公司,兩個市級政策性擔保和融資平臺,全力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今年前9個月,兩個平臺共為中小企業提供新增融資58億元,有效解決了中小企業建設資金的缺口問題。

  長春市工信局副局長楊連仲介紹,圍繞推進重點項目謀劃對接、落地開工、建成投産和達産達效,長春市建立了市領導、工信部門、各縣(市)區、開發區和職能處室三級包保推進工作機制。

  數據顯示,長春市全年重點包保推進了20個重大産業化項目、22個重大謀劃項目、53個重大建設項目、60個新增産值億元以上達産達效項目和780個投資30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

  在長春新區,長春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正在投建新能源汽車産業園。依託長春雄厚的汽車産業基礎,這裡將目標瞄向了建成動力電池、儲能系統、研發中心以及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産基地。

  “之前我是在廣州負責項目,南方經濟發達省份軟環境做得非常好,但是現在來看,長春這幾年軟環境也是越來越好,有一個‘小政府,大市場’的氛圍。”長春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基建部項目經理崔海濤説。

  崔海濤直言,是近幾年與當地政府接觸的過程中切身感受到這裡“栽下鳳凰樹,引得鳳凰來”的誠意,企業願意紮根長春順理成章。

  看似簡單的運算法則加與減,實則背後蘊藏著大文章。在東北經濟發展面臨不少挑戰的時候,長春從自身開始改革,痛下決心優化經商環境,釋放發展內生動力,最終換來了階段性勝利。

  長春市委書記王君正直言,現代市場經濟發展規律證明,一座城市實力的強弱和對外影響力的大小,不僅僅在於城市規模的大小,也包含城市和産業品牌的塑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品牌就是生産力,就是競爭力。

  長春軟環境建設正是運用了“加減法則”,減掉了舊觀念、舊形象、舊機制,加進了新意識、新責任、新環境,從而塑造了“親商、安商”的城市形象。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到了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先天優勢”並不明顯的長春,在這加加減減之間,找到了一條自己的振興之路。(完)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