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光明網訊(記者劉超)當前,唱衰東北經濟的聲音不斷,2016年上半年經濟數據公佈後,吉林、黑龍江、遼寧經濟增速均處於後五名之列,一時“斷崖式下跌”、“硬著陸”的論調不斷。
近日,吉林省公佈了三季度經濟數據,儘管沒有像此前外界預測的那樣過“七”,但前三季度 6.9%的經濟增速還是讓人眼前一亮,而根據黑龍江與遼寧已經公佈的部分指標來看,外界預期它們前三季度經濟數據相對上半年也將有所好轉,東北三省經濟企穩跡象隱現。
東北三省
經濟向好:政策發力 産業發展回暖
吉林省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吉林前三季度經濟增速6.9%,超過全國6.7%的增速,同時,這也是吉林在2016年首次經濟增速超過全國水平。在主要城市經濟都在加速的情況下,黑龍江的前三季度數據也被專家普遍看好。
遼寧省三季度經濟數據儘管未出,但就已公佈的一些經濟指標來看,遼寧省經濟也有好轉跡象: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結束連續51個月的下跌;1-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8877.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7%
“對比之前的經濟數據,黑吉遼三省的經濟是逐季提高的。”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認為,東北經濟趨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有支柱産業進一步發展的支撐,也有旅遊、金融等服務業發展的推動。
“另外不可忽視的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政策的制定上給與了很大支持。”
東北三省經濟增速放緩業以引起中央的重視。今年以來,中共中央、國務院連續下發了 《關於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關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 、《東北振興“十三五”規劃》等文件。
東北地區也根據地區差異對製造業轉型升級和服務業的發展釋放了相當的政策紅利。黑龍江省委書記更是在日前的黑龍江加快民營經濟發展工作會議上直言:“放開、放手、放膽支持民營經濟加快發展。”為黑龍江振興發展謀求新動能。
“政府能拿出一些有力的措施無疑會促進經濟發展。” 吉林省社科院經濟所所長孫志明表示,政策發力對於振興東北經濟有重要意義,但他同時強調,政策的制定需有連貫性,“這樣才能保證區域經濟的發展不是‘曇花一現’。”
結構調整:第三産業增長明顯 消費升級
在東北地區出臺的一些政策中,可以明顯看到地方正在加快産業結構調整的步伐:而調整的結果也是喜人的。
吉林省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為6.4%,而第三産業增長了8.5%,達到3613.32億元,已佔到吉林省前三季度生産總值的近四成,並呈現趕超吉林經濟支柱第二産業的趨勢。而在遼寧省統計局公佈的2016年上半年指標中,遼寧省第三産業投資佔全省固定資産投資比重也已達61.7%,增長迅猛,其主要城市高新技術産業也在高速增長。
“去産能”一直是供給側結構性調整的重點,而作為我國重要的重工業基地,黑吉遼三省無疑是“減法”中“被減數”的重要構成。
“毫無疑問,‘去産能’對東北地區經濟産生了一定影響,但是還是要進行轉型。”遼寧省社科院産業經濟所所長張天維告訴光明網記者,東北是最早進入計劃經濟的地區,卻也是最晚退出的,因此以往賴以為傲的龐大工業體系反而一定程度影響了轉型的速度,困難繁多,“陣痛”自然在所難免。
“東北地區不僅有石油、煤炭這些資源,更有長白山、中藥以及冰雪文化等這些其他省份沒有的資源,更好的開發這些資源,才能為東北經濟振興發掘新動能。”徐洪才向光明網記者表示。
除了産業結構變動,在三省已公佈的指標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也保持了漲勢:遼寧省1-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877.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7%,吉林省前三季度消費零售總額增加9.9%,在2015年9.3%增長的基礎上更進了一步,這一定程度上反映著居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消費需求帶動生産,經濟活力開始在相關零售業以及上下游産業涌現。
10月28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指出,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提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民生改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需求側的作用再一次被強調。
從需求側來看,此次東北三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長中,消費升級的趨勢明顯,旅遊、文化等新興服務業的發展刺激了新的消費需求,服務類消費增長迅速,已然成為東北經濟的趨穩的重要推手。
“我們要堅持需求和供給兩個方面的措施並舉,精準的穩需求、穩增長,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不斷鞏固經濟中高速增長的基礎,提高增長的含金量。”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表示。
一線聲音:東北經濟仍能創造“奇跡”
事實上,東北經濟的“底氣”不僅來自紙面上的數據呈現,也來自其在計劃經濟時期積累的經濟基礎。
“東北地區在上世紀曾經有那樣輝煌的成績,怎麼會説不行就不行了呢?”很多人心中都曾有這樣的疑問。
建國以來,東北老工業基地一直是我國工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東北三省的煤炭、鋼鐵、電力、機床等工業的發展對我國工業化進程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據統計,1980年,僅遼寧省工業總産值就佔全國9%。然而改革開放以來,東北三省在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中滯礙重重,陸續被沿海各省趕超。2016年上半年,遼寧省甚至成為唯一負增長的省份,這種反差讓外界很多人為之嘆息。
對於家鄉的這種情況,東北地區的各個崗位的工人怎麼看?
光明網記者在遼寧省採訪時發現,儘管受限于訂單量減少,部分工廠略顯蕭條,但生産線上的工人的熱情依然不減。
“每天8點多上工,我一般都會在7點前準時來。”劉宇志是遼寧某大型裝備製造企業的一名電焊工,他已經在此工作了24年,對他而言,儘管工廠訂單或許會減少,但是他們並不會因此而懈怠。
“我們東北可是盛産勞模的地方。”劉宇志和他的同事不無驕傲的説,“我們以前能創造‘大慶石油會戰’勝利的奇跡,現在在其他行當同樣也可以。”
“東北經濟增速放緩不等於一蹶不振。”張天維認為當前眾多對東北經濟“妖魔化”的描述難言客觀,東北之難問題不只出在東北地區本身,是多種因素造成的。
“東北可以為國家發展做出更大貢獻,以前能,現在也能。”
持續向好:仍需“發掘”穩定支點
儘管各界普遍看好,但是很多專家學者還是認為,儘管我國經濟築底企穩跡象顯現,但依然可能面臨“後力難繼”的風險。
張天維認為,在這一波經濟上漲中,除了房地産市場上漲帶來的增長量以外,秋冬以來,煤炭、鋼鐵價格的上漲帶動了製造業等相關行業的上漲,在世界經濟整體疲軟的背景下,目前我國經濟趨穩形勢已有顯現,但回暖言之尚早。
“以遼寧為例,作為資源大省以及重工業聚集地,在這一波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的‘行情’中獲益不少,但是冬季過後,煤炭價格是否依然保持這樣的漲勢還未可知,更何況,作為資源枯竭型城市的代表,遼寧的諸多城市還能‘吃’資源多少年也是未知數。”張天維告訴光明網記者。
不論是“爬坡過坎”還是“滾石上坡”描述,都表明東北三省面臨的是一次長期的考驗。在動能轉換的過程中,要有長遠眼光。挑戰與機遇從來都是相伴相生,東北經濟增速放緩暴露出其産業結構上的短板的同時,也為東北經濟“換擋提速”提供了一個契機,這需要一個過程。此次經濟數據趨穩的表現對東北經濟來説不僅是提振信心的利好消息,同時也是一次警醒:在堅持産業結構的調整同時,尚需為經濟持續向好找尋穩固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