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IT界最為熱鬧的事情莫過於丁磊養豬。自打丁磊在廣東省人代會上曝出網易“養豬”一事之後,立刻引起了國內外各界的高度關注,從華爾街分析師到眾多中外媒體記者,從國家部委到地方政府部門,都紛紛給網易打來電話,對丁磊“養豬”之事表現出來莫大的興趣。丁磊也就成了名副其實的“IT養豬第一人”。
名人就是名人,丁磊養豬一下子讓網易成為各路中外媒體長槍短炮的追逐目標。儘管有人出於酸葡萄的心理譏諷網易這是在“作秀”,但更多的人還是表現出來對此事的支持。用丁磊的話來説:“我只養一萬頭豬,這不是網易的一項投資,而是公益事業。網易做這個事情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再賺多少錢,是希望探索出一個可以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提供農村工作機會的又能全國推行的養豬流程和模式。”
此言善莫大焉。今年以來,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出外打工的2000多萬農民工返回了農村老家。如何解決這些農民工返鄉之後的就業和生計問題,無疑是各級政府部門和各界人士最為關心的問題。改革開放30年以來,我們通過農村土地聯産承包責任制實現了農業生産的穩定。不過,隨著我國工業經濟的崛起,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進城打工,大量金融機構撤離農村,使得農民對農田的投入力度明顯減弱,農業的生産模式幾十年來沒有太大的改變,農業經濟也就成為中國經濟中最為薄弱的一環。
缺乏科學的養殖技術,缺乏有效的資本投入,缺乏相應的市場信息,這是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尤其是中西部農村地區的現狀。而要改變這種現狀,通過農村地區自發的力量完全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必須通過外力的強有力介入才有可能改變。如今,隨著大批長期在外打工的農民工返鄉,這種改變有了實現的可能。通過在外打工,這些返鄉農民工具備了一定的實踐技能,具備了接受和適應市場信息的能力,唯一欠缺的就是創業的資本。作為中國互聯網的前首富,丁磊正是看到了這一點,經過了半年多的實地調研之後才高調宣佈進軍養豬業。
也許有人會説,IT業和養豬業差了十萬八千里,貿然進軍一個新的行業,投資風險極大。這話説得一點也不錯,IT業和養豬業的確是風馬牛不相及。不過,隨著互聯網技術發展的一日千里,如今我國的工業生産和居民消費中通過電子商務活動實現購銷的越來越多。既然電子商務能夠解決工業生産中的購銷事務,那麼將其運用到農業生産和農産品銷售中也沒有太大的技術難題。而要做到這一點,關鍵是要通過互聯網架起這麼一座橋梁,在橋梁的這一頭是農産品的消費者、新型農業生産技術和農業生産機械的提供者、農業資本的投資者;在橋梁的另一頭是農民工和農村土地的擁有者。如果我們能夠通過代表當今最為先進的互聯網技術搭起這麼一座橋梁,中國農村的生産落後面貌有望得到徹底的改變。況且,隨著我國新的土地承包流轉制度的實施以及林權制度的全面改革,已經為城市資本介入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法律制度上的保障,就看誰來打響進軍農村經濟的“第一槍”。
“三鹿”事件之後,餐桌上的食品是否安全成了國人關注度頗高的問題。如何監控生産領域中的食品安全成了一個難題。按照丁磊的説法,網易的此次養豬之舉將通過互聯網的實時直播讓國人看到“網易養豬”的每時每刻,切實打消國人對食品是否安全的疑慮。
名人的示範作用是無窮的,丁磊養豬的嘗試為目前返鄉的農民工和手中掌握大筆資金卻因缺乏好的投資項目發愁的投資者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參照係。俗話説“民以食為天”,在中國這個全球第一人口大國,農業生産中永遠都不缺乏好的投資項目。去農村創業吧,用偉人的那句名言來説就是: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
責編:金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