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經濟頻道 > 國內財經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超市驚現"1元地攤價" 激烈價格戰帶來行業隱憂

 

CCTV.com  2009年02月25日 11:47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央視網綜合  

  從春節前開始掀起的超市價格戰,如今並沒隨著假期的終結而結束,反而大有愈演愈烈的趨勢。一貫對促銷不屑一顧、高舉“天天平價”大旗的沃爾瑪,繼節前推出近千種商品優惠20%的大力度促銷之後,節後又分別借情人節、開學之機再掀兩輪促銷狂潮。而另一外資超市巨頭家樂福促銷力度更大,上週末,記者在家樂福雙井店看到,這裡推出的紡織品“大清倉,一件不留”、百餘種商品以1元左右的“地攤價”銷售,讓賣場內外車水馬龍、人山人海。

  洋超市的瘋狂促銷,讓不少市民交口稱讚。然而,業內專家卻普遍對此表示了擔憂。北京昭邑零商首席諮詢師劉暉就認為,過度價格戰的最終結果將會擠垮一大批中小企業,不僅不利於行業的良性發展,而且可能會對社會穩定造成不利影響。

  超市價格戰愈演愈烈

  以往打折促銷只是百貨、家電行業的“專利”,但自從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隨著沃爾瑪、家樂福等洋超市掀起一輪又一輪的降價狂潮,超市行業的價格戰也愈演愈烈。

  上週末,記者在家樂福雙井店看到,賣場內到處懸挂著以紅黃兩種鮮明顏色書寫的促銷標識,什麼“大清倉,一件不留”、“部分商品3折起”、“百貨大清倉1元起”等,吸引著不少市民瘋狂搶購,連購物車都供不應求,需要排隊等候領取。記者觀察了一下,許多商品的價格確實超低,比如一款原價198元的四件套床上用品,售價僅為88元;紅色碎花的小碗,每個售價僅為1元;原價15.9元的2升裝淘大上等老抽,只賣9.9元;而每斤僅售1.49元的大米,很快就被一搶而空。一位年輕女孩在“1元區”選了6個精緻的便箋本放入購物車,身邊的男友看著1.45元的價簽驚喜地説:“這比小攤上賣得還便宜呢。”事實上,這次大力度促銷是家樂福繼春節4波強力促銷後,在全國130多家門店掀起的新一輪價格攻勢。

  在不遠處的沃爾瑪大郊亭店,一場低價促銷的“熱辣炫瘋狂歡節”也正在上演。在這裡,老才臣大塊腐乳、單晶冰糖等一些食品,以及果蔬盆、保鮮盒等部分家居用品,全部僅售3.8元/個;而豬前肘、後肘、豬蹄、烏骨雞等一批肉食,全部每斤僅售8.8元。一位老大爺瞅著入口處的促銷海報念叨:“比農貿市場還便宜。”一貫對促銷不屑一顧、推崇“天天低價”的沃爾瑪,繼春節之前發動千種商品降價20%的大規模促銷後,又借情人節、開學之機再掀兩波促銷浪潮,並高調宣佈,“降價促銷”將貫穿全年。

  在洋超市的價格攻勢下,本土超市也只能紛紛跟進。2月6日,在沃爾瑪啟動節後第二波降價潮之後兩天,京城最大的連鎖超市物美,也推出了近千種商品“隨意組合,只需10元”的促銷活動,在業內引起不小反響。而美廉美、華普、超市發、京客隆等一些超市,也紛紛推出自己的每週特惠商品,以期保住自己的市場份額。

  低價拉動消費不適合超市行業

  在當前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擴大內需成為我國的重要國策。超市低價促銷,引來消費者瘋狂搶購,似乎非常迎合當前的經濟形勢,響應政府促進消費的號召。然而,這種低價促銷真的能夠起到刺激消費、擴大內需的作用嗎?不少業內專家對此表示懷疑。

  著名零售研究專家、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黃國雄認為,以低價位滿足社會需求,不僅會影響未來消費的增長,而且盲目降價也會讓行業整體利潤下降,影響未來發展。他坦言,服裝、鞋帽等利潤比較大的商品,通過促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擴大銷售,但是對於糧、油等生活必需品,降不降價都是必須購買的。由於預期降價,消費者在前期就不會購買,降價期間雖然銷量增加,但之後也不會購買了,等於透支了後面的消費,所以平均算下來,銷量的增幅不會太大。因此對生活必需品來説,盲目促銷不僅增加了企業成本,也不一定能真正促進銷售。

  “資金不足一直是中國零售業發展的最大瓶頸。”黃國雄指出,在計劃經濟年代,國營商業企業的利潤全部上繳,造成中國零售業資本的原始積累不足。改革開放初期,為了吸引外資,中外零售企業在稅收等政策上又沒有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加上管理水平低下,中國很多零售企業的純利率不足1%,大大低於外資零售企業1.5%-2%的平均水平。如此低的純利潤很難支撐零售企業10%、連鎖企業30%左右的增幅。而中國的民營商業剛剛起步,同樣沒有強大的資本積累。近年來零售業拖欠供應商貨款,甚至發生一些騙貸的情況,都與資金不足都有著直接關係。如果再打價格戰,資金積累不足的情況將更為嚴峻,零售企業很難擴大再發展。

1/2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