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是闔家團圓,免不了走家串戶,人情往來,禮物、紅包是必備品,長輩、小輩間都得互相表示表示……這個時候不花錢,什麼時候花?
昨天,剛從紹興老家過完年回來加班的丁軍,説起過年以來的開支直搖頭説:“年關年關,真成了花錢的難關。”
丁軍工作5年了,在杭州的事業單位上班,典型的都市白領。丁軍一年的收入在7萬元左右,年終獎也不少,可是到了年關,錢如流水般往外淌,讓丁軍覺得怎麼都不夠花。
“今年喜事多,外公、爺爺、嫂子都有喜事,所以花錢的地方也多。”丁軍為記者算了筆賬,爺爺今年九十大壽,也不知道該怎麼孝順他,就包了個1000元的紅包。他對記者悄悄説,“我包得很少,其他親戚送得可大多了。”丁軍的乾媽今年正好六十大壽,他又花了將近一千元買了一套化粧品做禮物。另外,他還有2個嫂子,過年總要意思意思,一人買一套化粧品,太差的牌子拿不出手,於是又花了2200元。兩個侄子侄女的壓歲錢也是不能少的,“買零食拿不出手,一人一張五百元的超市卡總是不能少的。另外,再給家裏帶點水産券什麼,又是1000多。”
丁軍一邊扳指頭,一邊倒苦水,“再加上給父母的年終紅包,已經花出去的錢就將近8000元,年終獎還沒在口袋捂熱,一半就沒有了。”更讓丁軍煩惱的是,過完年,自己又該交房租了。
已經工作5年的蔣小麗,這個年是精打細算過來的。“過年,總要買新衣服穿的,自己的、未來婆婆的、媽媽的都歸我採購,老人喜歡厚實、料子好的衣服,我又要買個新大衣,不精打細算不行啊。2008年的年終獎雖然不少,但是我已經給了父母6000元紅包,還給沒有養老金的母親買了兩份商業保險,一萬元錢,很快就在我的銀行戶頭裏掉了個頭。”
| |
| |
責編:金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