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前方報道] 科考隊在黑水河北側山地進行考察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0月13日 12:08 來源:CCTV.com

  CCTV.com消息(前方特約記者高琦報道) 11日,科考隊安排了一次計劃外的出行,目的對龍尾錯最大的水源河黑水河北側的山地進行考察。

  上次因為從龍尾錯西南方向抵達的黑水河,河水湍急,車輛無法通過,因此這一次選擇的路線是繞道龍尾錯北面,環湖而行,這樣可以清清楚楚地認識龍尾錯的全貌。


科考途中

  在龍尾錯北面有一座大宅院,那是雙湖牧場場長的家。三面房子圍成的一個半閉合的院子,敞開的一面面對著龍尾錯,遠景是一脈起伏的雪山,景色真是絕佳。院後不遠處有一口涌泉,可以供主人一家作為飲用水源。院側有一個圍起來的羊圈,白天的時候羊群已經散出去了,只有廠長的女兒坐在被羊群踏得非常平整的,地上密匝匝佈滿羊糞蛋的羊圈裏織布。因為中國地調局的一個營地就駐紮在場長家百米之內,因此他們對外來人並沒有特別的興奮。

  龍尾錯是鹹水湖,我們雖然圍著這個湖走了許多次,卻只有今天可以這樣隨意、無限制的親近這個湖。我俯在湖邊吸了一口清澈的湖水,湖水明顯是鹹的。西藏大部分湖都是冰川融水形成的,因為冰川水攜帶大量流經的山脈中各種礦物質,經過長期的沉澱,湖水中富含各種 礦物。即使是淡水湖,水也不能飲用,輕則導致腹瀉,長期飲用還會導致一些疾病的發生,

  科考隊的營地也是從流動的河裏取水。


11日考察龍尾措以北長龍山以西的無名山(前方特約攝影記者陳志偉 攝)

  科考隊登臨的是長龍山的一條支脈,丁林隊長介紹,山坡上有大量碎屑岩都是在幾十個百萬年前沉積下來大量的生物化石,是富含油氣資源的烴原岩。黑水河中正在豎起的油井正是為了探明在這裡是否存在油氣資源。

  追究古地質歷史,古特提斯海最後的縫合帶就在可可西裏一帶。這條縫合帶一直延伸到現在最富油氣資源的中東地區。按照丁林隊長的介紹,青藏高原,尤其是可可西裏地區的地質構造與中東富油國地區基本相同。但是青藏高原因為地質變形很複雜,地表的灰岩有強烈的破碎、斷裂痕跡,這些情況不利於在地層中形成的油氣層在長久的地質變化中被保留下來。但是起碼可以説,青藏高原的地質特點是一個具備成為巨大油氣成礦資源的區域。

  在從龍尾錯周圍一個叫做的那果果的區域,第三紀湖相沉積形成的灰岩中,用地質錘敲開表面就可以明顯的聞到石油的味道。在我們今天從河床上轉到山坡的位置,也可以在岩石間發現瀝青的痕跡。

  這些都證明這個區域在特提斯海時代淺表海水中富含各種生物,在大陸板塊發生漂移碰撞之後,這些生物在地下生成油氣資源的可能性與目前的中東地區相當,現在要證明的就是這些曾經生成油氣的地層,是否在滄海桑田的變化過程中被各種地質變化所破壞。

  而那果果地區因為在第三紀形成過一個巨大的湖盆,最後形成的沉積保護了在它之前形成的油氣地層。按照丁林隊長的説法:“那是給地下一個油桶加了個蓋。”他很自信在那個地區的勘探一定會發現油氣資源。

  科考隊在登臨山坡時,在坡下的一個小水潭邊發現了一隻雄性野牦牛。那野牦牛在發現科考對以後突然站起身來,距離科考隊只有300多米,與科考隊員們面面相覷。對視持續了大約幾分鐘以後,它有點悻悻然的轉身向更遠的山坡上走去。

  回程時,科考隊遭遇到一場暴雪的襲擊,原來河谷地中的涓涓細流一下子變成洶湧澎湃的無法跨越的大河。迎接科考隊的車輛被阻隔在河岸對面,在風雪稍歇的間隙,丁林隊長帶領隊員們趟過冰冷的河水,在晚上七點以前安全返回營地。

責編:戴昕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精彩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