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記者日記] 16公里高原行走記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0月09日 17:28 來源:新華社

  海拔5100米、16公里、4個小時——我經歷了個人經歷中最艱難、最漫長的行走。

  科考隊要考察普若崗日的火山岩,4日上午10時從龍尾錯營地出發,經過2個小時車程,來到了令戈錯湖邊東北方向的小山岡上。

  3日科考隊探路工作很不成功,為了把越野車開到山岡對面山坡上的火山岩石密集區,5輛越野車先後有4輛陷進了沼澤,並且救援非常吃力,所以今天就讓越野車停在了小山岡上。隊長丁林查看了一下地圖,估計往返火山岩石區的距離有16公里,就決定大家徒步走過一片開闊的谷地,採集火山岩樣本。

  隊員們在小山岡簡單吃了中午飯就向火山岩區出發了。我想,今天火山岩區肯定有所發現,而且在路上有可能會有藏羚羊、野牦牛這些野生動物出現。我毫不猶豫就背上了裝著兩個專業鏡頭的10多公斤的大攝影包,跟著隊員們動身了。

  在海拔5100多米的高原上,背著這些行裝要消耗極大的體力。沒有在高原上跋涉過的我並沒有在意。誰知道走過一段時間後,就感覺背著千斤重擔。

  艱苦的“高原行軍”開始了。一個大下坡從山岡上走下來,順風順水。沒過多久,2公里走下來,一點沒有感覺累。腳下沙地軟軟的,一束束紅景天盤踞在沙土上。不時低下頭揀一塊漂亮的小石頭,紅的、黃的、黑的,真是大自然造物的結晶。抬頭看,藍天、白雲、遠處的普若崗日雪山、藍藍的令戈錯湖水,好風景,欣賞著走!

  眼前好風景,腳下艱難路。不好,“撲哧”一腳踩進了泥沼,拔腳出來,爛泥已經沒過了腳面。緊盯著路,小心翼翼地繞過泥潭。“這裡的地勢低窪,雨雪和冰川融水淤積在此,形成了很多大大小小的沼澤地,陷下去可不得了。”走在身邊的科考隊員説。

  一二公里走得輕輕鬆鬆;三四公里喘著粗氣邁步艱難;五六公里一步一步向前挪動。泥沼是前行的困難之一,流過洼地的三條小河也是“攔路虎”。前兩條河已經基本乾涸,只有涓涓細流。我奮力一躍,雖然背著攝影包,也能勉強通過。火山岩就在眼前不遠的小山坡上了,只要渡過面前的河流,再走半公里的鹽鹼灘就到了。

  面對3米寬的河,怎麼辦?不能退呀。左轉轉、右轉轉,沿著河岸找到最窄的地方。隊員們有的跳過去,有的脫鞋襪趟過去。我乾脆就一躍而過。結果可想而知,冰涼的河水灌到了鞋裏,全濕了。

  終於到了目的地,滿山坡的黑色火山岩,科考隊員們開始尋找遠古的信息。GPS定位測量位置、高程;用地質錘敲敲打打,採取火山岩樣……。40分鐘的採樣工作完畢,返回小山岡的路更加艱險。

  剛剛往回返,攝影包就壓得我舉步維艱。這是海拔5100米的高原,空氣中氧含量只有平原地區的二分之一。頭暈、腿軟的缺氧反應開始出現。“我幫你揹包吧!”隊員高琦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

  卸下了重擔,即使走路也並不輕鬆,渡河、過沼澤、陷沙灘……,還要面對重重“陷阱”。這時候的我已經全然沒有看風景的心情和體力了,連抬頭看路都沒力氣,低頭看著雙腳一步一步向前挪動。

  烏雲在不遠的普若崗日冰川上空匯聚。不一會兒,起風了。頂風、上坡的路更難走。高原的風很硬,吹在臉上仿佛刀割。沒有陽光的照射,身上冷冰冰的。

  把身子側臥在沙土地上休息一會兒吧!但又不敢歇得時間太長。聽隊員們説,在高海拔的冰冷土地上躺著,時間長了,很容易受涼生病。可看著原先出發的小山岡,飄渺而遙遠,只是一個不可及的小尖尖。在空曠蒼茫的高原上行走,真是一種煎熬。我不想再走了。

  “趕快走吧!低頭看腳下,只要邁步就行。”高琦站起身催促著。我們鼓起勇氣,趟過了最後一條河,相互攙扶著向終點走去。

  越野車開下小山岡,來到坡下救援了。隊長丁林用他寬厚的肩膀架起了已經癱軟的我,向車子走去。

  “路只要走,就有盡頭,堅持下來就是漢子!”隊長丁林説。(新華社記者 楊維漢)

責編:戴昕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精彩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