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挑戰火神──火災科學與安全工程專家 范維澄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2月20日 11:33 來源:CCTV.com

  


   范維澄

  中國工程院院士

  973項目“火災動力學演化與防治基礎”首席科學家

  亞澳火災科學技術學會主席

  國家重點實驗室火災科學實驗室主任

  2001年9月11日,這是人類歷史上永遠不能忘卻的一天,美國世貿雙塔被撞擊,由此而引發的火災使3000多人喪生,舉世為之震驚。隨後,美國“世貿中心災難建築與火災安全”國家級計劃正式啟動,我國火災科學家范維澄應邀參與此項計劃。

  對於很多人來説,改變命運的往往都是一次偶然事件,范維澄也是這樣。1987年5月,我國大興安嶺地區發生特大森林火災,中國科技大學工程熱物理系教授范維澄和全國老百姓一樣天天看電視,關注火情控制的進展,一個電視報道吸引了他。


   中國工程院院士 范維澄

  當時我們看到一個報道,就是我們的解放軍戰士有大概兩三萬人。開了一個防火道,防火道三十米寬,當時人們期待呢,希望通過那個防火道,將火給擋住,不要越過去了。可是,當時我們看了就覺得根本不太可能。就是從我們的直覺來看,結果第二天果然新聞一報道,這火跨過了防火道,進入原始林區,越燒越大了。

  當時我們腦子裏就在想,這裡面其實還是有很多科學的東西,如果這些東西人們能夠掌握的話,那麼無疑對提出正確的火災撲救措施是有幫助的。

  在大興安嶺的火焰熊熊燃燒的那段日子裏,范維澄也一直被一個念頭燃燒著,那就是要在科大建立一個國家級火災研究機構,來尋找對火災規律的科學認識。1987年6月2日,大興安嶺火災終於被撲滅。就在這一天,范維澄將一份關於我國加強火災基礎研究的建議呈報給了國務院。

  在第一屆國際火災大會剛剛召開兩年後的1987年,人類對火災的研究才剛剛起步。那時候的國內,幾乎沒有人認為火災可以成為一門學科。於是,從合肥到北京的火車上,教授范維澄成了常客,他奔走于各部委之間,希望儘早建立火災實驗室。

   中國工程院院士 范維澄

  有各種機會的時候,我們總是要想辦法去北京我當時就跟我的同事講,我説我們要不斷地盡我們最大的努力來呼籲我們的存在,不要被科技界,也不要被科技管理部門遺忘掉。所以我們無論如何,各種機會都要抓住,來呼籲火災這件事,對國家非常重要。

  買不到座位票的時候,范維澄常常會一站就是一宿,第二天還會準時站在科大的講臺上。多年後的今天,説起這段往事,范維澄很是淡然。

   中國工程院院士 范維澄


  當時我才四十歲嘛,所以鍛鍊身體也挺好。這到沒有什麼關係,其實科技界很多老師也是這樣。

  也許是天道酬勤,1990年的秋天,火災科學重點實驗室終於在中國科技大學破土動工,經過十多年的努力,范維澄的研究開始為越來越多的人所理解,他的實驗室也終於成為國際著名的火災科學研究基地。2002年4月的一天,范維澄收到了一張邀請函。

   中國工程院院士 范維澄

  這個會呢,是有聯合國下邊的一個關於建築研究與創新委員會召集的一個叫全球高層建築峰會,是第一次。那個會是在英國倫敦開,一共邀請了世界各地四十八位代表,中國只找了我一個人,當我去參加這個會的時候,我就知道這個會的核心問題,就是探討面臨圍繞九一一世貿中心坍塌這樣一個事件,火災科學界和結構科學界的人怎麼共同在一起研究和回答這個問題。

  後來,美國“世貿中心災難建築與火災安全”國家級計劃中有關火災的8項研究,范維澄的實驗室參與了5項。十年彈指一揮間,我國火災科學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人們都説,這一切都多虧了范維澄這些年的堅持。可范維澄卻有自己的理解。

   中國工程院院士 范維澄

  隨著我們國家國民經濟的告訴發展,特別是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那麼它爆發火災的這種可能性和可能爆發火災的尺度強度和它的複雜性都會要增加,這一點其實是非常肯定的一件事情,一開始建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要是搞基礎研究,後來做了一段之後,我們有一個非常清醒的認識,就是火災這件事情,如果只做基礎研究,發表文章,而不為國家減少損失做實際貢獻的話,那麼這樣一門學科是很難得到國家和社會的理解和支持的。

  為了滿足現實的需求,范維澄的研究也不再限于火災機理和規律的基礎研究,而向更廣泛的應用層面拓展,他成功的解決了人民大會堂、中央電視臺等重要場所的火災監控難題。隨著范維澄的聲名遠播,中國火災科學的研究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同。

  2001年,是范維澄生命中重要的一年,他當選為我國火災科學領域唯一的工程院院士;而我國也成功獲得了2005年第八屆國際火災大會的舉辦權,范維澄將擔任這次大會的組委會主席。


  成為院士之後的范維澄更忙了,他匆忙的身影總讓人難以相信他已經年過花甲,強烈的責任感讓他不敢有絲毫的懈怠,但在忙碌中他體味著屬於他的快樂。

   中國工程院院士 范維澄

  認準方向,品嘗快樂。

  不斷的去前進,去拼搏的這樣一個過程,雖然有它艱難的一面,可是它確實也人讓一個科技工作者在走自己的生活道路的時候,品嘗它快樂的一面。

責編:戴昕

相關視頻
精彩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