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探尋樓蘭後人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1月23日 17:08 來源:CCTV.com

  引子

  樓蘭,羅布泊邊的繁華城市,絲綢之路上的神秘古國。當家園荒蕪之後,樓蘭人是否隨著他們的國家一起消失在歷史的煙霧之中了?2005年,歷程欄目攝製組通過歷史調查和實地尋訪,試圖尋找樓蘭後人的下落與去向。


  樓蘭變鄯善

  100年前,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發現了樓蘭古城遺跡,樓蘭從此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根據探險家自己留下的記載,把他引向樓蘭的其實是兩位當地的嚮導。

  2005年十月,在羅布泊邊的一個小村子裏,歷程欄目攝製組找到了當年斯文赫定嚮導的後人。

  紀實段落:

  嚮導:是這個,咱們到外面看一下。

  記者:這個是您的爺爺。

  嚮導:他爺爺。

  記者:就是當初和斯文赫定一起進樓蘭的那個。

  嚮導:真正找到樓蘭的就是這個,兩個人一塊。找到樓蘭的就是兩個人。

  記者:這個阿布都熱依木就是您爺爺。

  嚮導:這個是他的朋友。

  記者:奧爾德克。

  這位叫做葉赫亞阿濟的老人至今還保留著當初斯文赫定為他的兩個嚮導手繪的肖像複製品。

  如今尋訪樓蘭往事的人們都回來拜訪這位老者,似乎通過他的敘述,人們能夠親身感受到那個沙漠國度的神秘與蒼涼。

  公元2世紀,樓蘭國出現在羅布泊邊,到公元4世紀,這個絲綢之路上的文明古國突然神秘地消失了。當城邦衰敗,家園廢棄後,樓蘭的子民們又在何處延續著樓蘭的血脈呢?

  《漢書》上有這樣的記載,鄯善國,本名樓蘭。

  也就是説,當樓蘭廢棄之後,他以鄯善這個名字繼續存在著。鄯善國位於今天羅布泊的西南部,但是在公元五世紀,這個國家也毀於戰火,遷居到鄯善一帶的樓蘭人再一次失去影蹤。

  在今天的吐魯番地區阿斯塔納古墓群中,樓蘭人的影蹤似乎有了一些線索。

  紀實段落:

  記者:這個阿斯塔納墓地裏全是漢墓嗎?

  張:是的,從我們發掘來説,他的墓誌,出土的文書來説,墓主人基本上都是漢族人,時代大概是從四世紀到八世紀,這片墓地大概延續了這麼長時間,這片墓地裏出土的很多文書,其中有個別文書裏面書寫著鄯姓的。

  記者:有姓鄯的。

  張:姓鄯的。

  記者:墓主人姓鄯。

  張:墓主人姓鄯,那麼就像當時的中亞招撫九姓胡,比如説有米國、石國、康國、安國,當時他們進入到中原以後,都以他們的國名來作為家族的姓氏,所以這個墓地出土的文書有鄯氏的文書,就可以説明鄯善國人曾經有一定的居民在這居住繁衍生息。

  根據墓地出土文書上記載的鄯姓文字,專家推斷那些樓蘭人離開鄯善之後來到吐魯番盆地,並在這裡生存紮根。那麼當年那些樓蘭的後人是否真的來到了吐魯番盆地?他們究竟沿著一條什麼樣的路線完成了民族的遷徙呢?

  墨山國之路

  孔雀河,樓蘭古國的生命之河,在如今的樓蘭地區,孔雀河已經乾涸,但是在它的上遊,孔雀河依然美麗的讓人窒息。戰火的蔓延,環境的惡化,這一切都讓樓蘭人無法在故土繼續生活下去,在鄯善國毀於戰火的時候,相信它的子民中,一定有人走出了羅布洼地,踏上了前往更加適於生存的吐魯番盆地的道路。

  那麼,當年的樓蘭人是如何穿越無人地帶進入吐魯番的呢?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郭物博士告訴我們,在羅布洼地和吐魯番盆地之間,曾經有一座營盤古城,這個古城就座落在孔雀河的北岸,它曾是一條神秘通道的起點,那條通道可以迅速穿越死亡的無人地帶,樓蘭人會不會就是從這條通道進入吐魯番呢?考察隊沿孔雀河前行,尋找營盤古城。由於對當地的道路很不熟悉,所以尋找起來並不順利。沿途不得不邊走邊問。

  記者:要去營盤的話,我們得沿著孔雀河走,是嗎,營盤大概在這,營盤大概在這個地方,我們剛過了孔雀河,這樣走有一百吧,這一段有一百公里。

  維:一百公里,我們這個地方到營盤一百公里。從這到營盤一百公里。

  郭:有一百公里嗎?我們剛過孔雀河,營盤在這兒,差不多有一百公里,剛過孔雀河,這個路一百公里,來回二百可是費時間,挺耽誤時間的。

  司機:兩個小時夠嗆。

  記者:兩個小時回不來,到不了,到都到不了,這段路是要命的。

  營盤古城

  雖然了解到前往營盤的道路非常難走,考察隊還是按照老鄉指點的方向出發了,道路兩側都是一望無際的荒漠與戈壁,車輛逐漸進入了無人地帶。沒有想到在這樣的地方總能遇上一些與我們有著相同愛好的人。

  司機:你們到哪去啊?

  記者:我們到營盤去一下。

  司機:營盤再往前走就行了。

  記者:還有多遠?

  司機:再有十公里左右,見到一個磚房,往左手走。

  記者:磚房往左。

  司機:往左,磚房,不要進到裏面,進到裏面就不對了。

  記者:謝謝,你們是剛出來。

  司機:從羅布泊剛出來。

  記者:從羅布泊剛出來。

  司機:你們可以去問一下,前面有人的。

  記者:你們就是從這邊山口出來的。

  司機:孔雀河故道,庫魯克塔格山的中間地帶。

  記者:好的,謝謝。

  司機:不客氣。

  記者:從這兒可以進羅布泊啊。

  按照打聽到的路線,我們又開出去十幾公里後,遠處出現了一片建築的遺跡,如果那裏就是營盤古城的話,1000多年前,樓蘭的後人們也許就會從這裡經過。

  令我們感到意外的是這個城市遺址的形狀非常特殊。

  紀實段落:

  記者:這是個什麼建築,好像是個圓形。

  郭:這是個圓形的古城遺址,在新疆的這些古城裏面,有些是不規則形,一個是方形,一個就是這種圓形,所以這個是圓形的城,雖然規模不大,但是很清楚,圓形的城墻。這個地方為什麼會出現一個圓形的城,因為這是個交通要道。在文獻記載裏説這一地區從漢到魏晉,有一個墨山國在這,像北京大學考古係的林梅村教授就認為,這個圓形古城就是墨山國的國都,當然也有學者認為這是一個重鎮。

  專家告訴我們,在這裡,曾經有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國,墨山國。它曾經把羅布洼地和吐魯番盆地這兩個地理單元間的民族與國家,緊密地聯絡起來。北朝以後,由於孔雀河改道,這裡逐漸衰廢,墨山國的影子也隨之從漢文史料中消失。

  這條經過墨山國都城,溝通羅布洼地和吐魯番盆地的重要道路,被叫做“墨山國之路”。

  在營盤古城的北面,有一片連綿不絕的山脈,那就是庫魯克塔格山,墨山國之路的入口應該就在那裏。

  記者:前面有一個山口,我們從這個山口進去以後,在吐魯番那邊會有一個出口。能直接順這條道插到吐魯番盆地裏。

  郭:當年鄯善移民的一半可能就是從那邊的山口進去,然後一直到了高昌。

  考察隊決定組織力量,進入庫魯克塔格山,親身驗證當年樓蘭後人也就是鄯善國的移民能否從這裡進入吐魯番盆地。

  在充分考慮了各種因素後,考察隊增加了後勤保障車輛,帶著足夠的給養,開始橫穿庫魯克塔格山脈。

  庫魯克塔格山,相對於羅布泊來説,實在是沒什麼名氣,但一般走羅布泊的人常以庫魯克塔格山為參照物。這座山脈呈東西走向,幾乎橫亙整個羅布泊地區北岸,如同一道漫漫山障,抵禦著荒漠的擴張。山脈當中大多是怪石嶙峋的地貌,極度荒涼。當年樓蘭人穿越這裡時,不知會有多少奇遇發生。

  此時此刻,穿越峽谷的考察隊卻在前方發現了一片房屋。究竟是誰生活在這大漠之中呢?

  原來,近幾年,在這片荒蕪地帶發現了諸多稀有礦産,而且儲量豐富,這裡漸漸成為各種運輸礦石的車輛歇腳維修的場所。我們發現來到這裡的都是外來的移民。為了生存,樓蘭人從這裡離開,也是為了生存,今天的人們又紛紛來到這裡。原本的無人地帶,因此有了些許的喧囂。

  在這裡我們居然還發現了一家川菜餐館。

 

紀實段落:

  記者:有人嗎?這條路是從哪通到哪的?

  老闆:這條路從迪坎兒通梧桐溝,大理寺吧,幾個礦點,都是他們這些拉礦的走這條路。

  記者:都是拉礦的走,這個路出去後到前面是到哪?迪坎兒?

  老闆:到迪坎兒。

  記者:是個村子嗎?

  老闆:你問他們吧,我不知道?可能是個村子吧?

  記者:迪坎兒是個什麼?

  礦工:是個鄉。

  記者:是個鄉,你們從戈壁沙漠裏出來,離得最近的,遇到的第一個村子是不是迪坎兒?

  礦工:是。

  記者:第一個是吧。謝謝。

  飯店老闆告訴考察隊,前面再有幾十公里的路程,就是一個叫做迪坎的村莊,那裏也就是橫穿庫魯克塔格山的出口了。

  紀實段落:

  記者:咱們現在是在古樓蘭國的北面是吧。

  郭:對。

  記者:然後再往北就能到達吐魯番盆地了。

  郭:馬上從這個口一齣去就到吐魯番盆地了。

  記者:這條道路雖然短,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周圍的環境十分惡劣。

  郭:實際上要講自然條件的話,走那邊是比較好的,就是沿著孔雀河走庫爾勒,經過焉耆盆地到吐魯番,一路有水,什麼都有,但是走這條路,周圍環境相對要差一點,但是沿路有三個泉水,是淡水的泉水可以供人飲用,另外沿路也有一些鹽鹼灘有水,我想當年人們騎駱駝等牲畜,它可以喝鹽鹼灘上的水,人也可以喝三個泉水,另外自己也可以帶水,實際上從樓蘭到吐魯番不用花多長時間就能到達。

  記者:這個直線距離有多長?

  郭:直線距離也就是兩百多公里,兩百多公里,你想,其實他們幾天就能走過去。

  離開這個山谷中的小店,車隊又行駛了五十公里左右,不到一天的時間考察隊就穿越了庫魯克塔格山。進入迪卡爾村,我們終於進入了吐魯番盆地。

  迪坎兒是吐魯番盆地中最靠近羅布泊的村莊,在這個文明世界與無人地帶的交界點上,墨山國之路走到了終點。現在迪坎兒村百分之百居住的是維吾爾族,考察隊聽説村子裏現在還有一位老鄉經常為人做嚮導從這裡出入羅布洼地,去年他已經通過這條墨山國之路四進四齣樓蘭了。

  紀實段落:

  記者:您是現在就以這個作為一個職業,作為您的職業,像您這樣做嚮導的還有幾個?

  嚮導:我一個人。

  記者:就你一個人,這個路上不會有什麼危險嗎?雖然最近。

  嚮導:危險得很,路多得很,容易迷路。還不好走,迷路的地方走進去,會死在裏面,我也害怕。

  記者:你也害怕。

  從距離上來説,墨山國之路是從羅布泊進入吐魯番最近的道路,樓蘭人沒有道理放棄這樣一條通道。那麼這些樓蘭移民來到吐魯番後又落腳在了哪呢?

  鄯善人來到吐魯番

  公元五世紀,當樓蘭人來到吐魯番的時候,一個叫做沮渠安周的人正在這裡建立了一個叫做北涼的政權,整個吐魯番地區處於他的控制中,而這個政權的中心就設在現在的高昌古城,那麼,當年鄯善國的樓蘭人會不會就居住在這座古城的範圍內呢?

  考察隊來到高昌古城,在這裡,郭物博士説出了他的一種推測。


  紀實段落:

  郭:我相信肯定有一些特別有才能的人留在這,就像當年北魏打北涼的時候,把三萬人都搶到大同城去了,那都是有才幹的,所以為什麼大同的佛教石窟那麼厲害,就是他整個把北涼的能工巧匠都帶過去了,造宮殿。所以,鄯善王國的能工巧匠,特別有才幹的人,沮渠安周也會把他們留在首都附近,甚至就是在身邊,但是我這是推測,現在沒有記載。

  現在的高昌古城遺址中,保留著一些宏大的佛寺建築,據説唐代高僧玄奘曾在這座建築裏設壇講經。樓蘭人信仰佛教,在更名為鄯善國後,依然保持著這個傳統,因此鄯善人中一定有著不少修建佛寺佛塔的能工巧匠,如此説來,郭物的這種推測有其一定的道理,那麼善於建造佛寺的鄯善人是否就居住在這個遍佈佛寺的千年古城之中呢?

  鄯善人在伊吾

  專家們認為這種猜測目前還沒有得到證實,但是根據記載,鄯善人來到吐魯番後,其中一部分繼續向東遷徙,前往了如今的哈密一帶。據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張平教授介紹,哈密是絲綢之路上離中原最近的一個城市。考察隊於是前往哈密尋找樓蘭人留下的痕跡。

  張:現在來説,車要從安全的角度就在這兒臥著了,我們就得往前走。這個路不行的,本來應該從村子裏面,這是村外的一個小道。

  記者:拿著東西走吧。

  張平教授帶著考察隊來到哈密附近一個叫做白楊溝的地方,遠處的地平線上,一片建築的遺跡清晰可見。張平説,這些有可能就是當年鄯善人生活在這裡的證明。走到近前才發現,這是一片規模非常大的佛寺遺址。

  記者:這一片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佛寺,這都是佛寺?

  張:這些都是,這是個最大的佛教寺院群。

  記者:在這個地方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寺院?

  張:一個是它地處絲綢之路的要咽,歷史時期就是佛國,作為五世紀初期,一部分鄯善國人也在這個地區留居了,人口增加了,也就帶來了更大規模修建寺院、開窟、造像的佛教活動,所以今天還能殘存很豐富輝煌的佛教遺跡。

  張平的這種推測和郭物博士在高昌古城的推測有相似之處,但是在史料上同樣得不到相應的支持,不能成為一個絕對的證據。因此,張平教授帶領考察隊來到距離佛寺遺址不遠的一個村子裏。

  在村子的中央,一座古城赫然在立,專家告訴我們,這是一座唐代古城的遺址,叫做納職古城,據説,來到哈密的那些鄯善人就是生活在這裡。

  對於這種觀點,我們希望從專家那裏得到更加詳實的證據,可以證明鄯善人的確在這裡生活過。

  記者:在納職城裏有什麼證據證明這裡有確實有鄯善人在活動?

  郭:這個就是文獻記載,文獻記載,唐代的《新唐書》《舊唐書》《元和郡縣地理圖志》記載,貞觀四年,在這裡設縣,設納職縣。特別是它記載,鄯善胡人,鄯善,肯定沒問題,就是鄯善王國的移民到這,在這築了個城,因為移到這以後,他一直在這兒生活,他就築城了,當時唐代要行政規劃,在這設縣,設縣要取名字,取什麼,就取納職縣。納職這個詞,不是伊吾地區的古地名,納職這個詞從哪兒來的呢?據法國學者伯西何研究,他認為納職可能是來自鄯善國的一個地名,叫弩支。

  記者:在這個縣城裏面,唐代築了這個城,在唐代有沒有留下有關在這個城裏鄯善移民活動的一些文獻資料呢?還有沒有文獻資料記載了有居民在這裡活動。

  郭:這就非常有意思,有這樣的證據,唐代光啟元年,相當於公元885年,《沙洲伊州地質殘卷》裏面發現有一個記載,正好可以證明這個問題。雖然是885年,但它説是唐初,唐代初年,有個土人,土人就是土著,那説明什麼問題,就説明這些人可能好幾輩人都住在這兒,把他叫做土著人了,他這個人叫什麼名字呢,叫鄯伏陀,鄯,很清楚了,這個肯定是和鄯善國的移民有關係的,肯定是鄯善國移民的後代,這個人在這,當時這個地區在東突厥的控制之下,由於苛捐雜稅太厲害,受不了,他就率城中人,就率城裏面住的人奔沙漠那邊去了。

  在這裡居住的鄯善人建造了以家鄉故地命名的納職城,但是,到了公元六世紀以後,關於他們的記載基本消失了,以至於後來的文獻上再也沒有鄯善人的名字出現了。至此我們已無法繼續追尋來到哈密的鄯善人的下落了。

  考察隊的追尋步伐在這裡停下了。但是我們又得到另外一條線索,當年來到吐魯番盆地的還有一支就留在這裡。他們生活在一個叫做蒲昌的地方。這個名字引起了我們的好奇。

  鄯善人在蒲昌

  樓蘭人最初生活在羅布泊一帶,古羅布泊裏的巨大水面在歷史上就被稱為“蒲昌海”,那麼在吐魯番盆地中的這個蒲昌城和它有什麼聯絡嗎?

  當地的文物工作者和考察隊中的專家把我們帶到了一個地方,告訴我們這裡就是曾經的蒲昌城遺址。

  記者:這是從地層上判斷這是蒲昌城的舊址?

  郭:有可能,有的學者認為這個遺址就是蒲昌城的遺址。

  記者:這個地層中我們能看出什麼呢?

  郭:我們現在看這個地層肯定是人為的,不是自然形成的,為什麼呢?這有一個人骨頭,這個啊,這是就在地層裏面。

  記者:光看側面就能看出是人骨嗎?

  郭:應該是人骨,然後你看在它的上面,壓著一個陶片。把它拿出來。

  記者:挺大的,拿不出來。

  郭:你再活動活動,加油,這就是考古學上的證據,一定要拿出來。

  記者:是個什麼東西的底部。這個能看出是什麼時期的嗎?

  郭:這個要去對,但肯定不是近現代的。

  記者:肯定不是近現代的。

  郭:這個要去對,作為標本留下來。

  記者:就是説現在有些學者已經根據在這裡發現的一些東西做出了一個推斷,説這裡就是蒲昌城。

  郭:對,但是有些學者還保持慎重,需要做進一步的考古工作,比如説有一個一定面積的發掘,最後就能證實,這個是可以證實的。

  我們驚奇地發現,這座遺址就坐落在吐魯番地區的鄯善縣境內。鄯善,吐魯番盆地西南部的一個綠洲,這個鄯善縣和一千多年前的鄯善國之間會有什麼聯絡嗎?

  僅僅根據一個文化層的遺跡,還不能完全確定蒲昌城就在鄯善縣。據當地的文物工作者介紹,在鄯善縣境內,還保留著一些非常古老的傳統,比如手工制陶,考察隊曾經試圖從這種古老制陶方法的工藝和陶器的形狀上,對比出它與古樓蘭時期陶器的些許聯絡,但是這種努力最終並無結果。我們查閱史料發現鄯善縣的這個名字是清朝光緒年間才出現的。也就是説,從時間上來説,鄯善縣和鄯善國也許沒有什麼聯絡。

  但是考察隊又在鄯善縣發現了一個奇怪而有趣的現象,就是當地的維族老鄉都把鄯善叫做辟展。

  記者:辟展這兩個字是什麼意思?

  幹警:辟展,按照維語,辟展就是鄯善。

  記者:維語裏面,這兩個維語就是辟展。

  警:鄯善,鄯善縣,縣的意思。

  記者:這是縣的意思,這個是辟展。

  警:鄯善。

  記者:辟展就是鄯善,維語裏的辟展就是漢語裏的鄯善,是這個意思。

  當地的維族居民認為辟展和鄯善是一個意思, 但是專家卻認為二者並不是相同的概念。

  郭:這個地方原來叫蒲昌,包括現在維吾爾老鄉還把它叫辟展,實際上這是同一個音,那麼這個蒲昌實際上就是當時鄯善國的羅布泊,他們把它叫蒲昌海。國家沒了,但是他們人還在,他們到這以後,他們就把這個地方叫做蒲昌,作為一種歷史的記憶,對故鄉的懷念,把這叫蒲昌。到了光緒28年的時候,設縣的時候,可能因為有這段歷史,有這個因緣關係,所以就把這叫鄯善縣。經過這麼長時間,這兩個又互相呼應起來了。

  鄯善縣

  仔細觀察鄯善縣的地理環境,會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這也許是我國距離沙漠最近的一個城市了,庫姆塔格沙漠零距離的俯視著鄯善縣,千百年來,這座城市從不曾被沙漠吞噬,這當真是大自然的造物神奇之處。

  郭:所以你看這個地方也是個大沙漠,吐魯番地區的一個大沙漠,其實這個生存的環境和當年鄯善國的生存環境挺相似的,鄯善國就是在塔克拉瑪乾大沙漠邊緣地區,那麼當年把他們安排到這兒,他們可能也願意生活在這兒,可能還是跟他們對故鄉的懷念,他們就是生活在一個沙漠的旁邊。

  考察隊發現,確實有一批樓蘭的後人來到了吐魯番地區,他們定居在鄯善和哈密一帶,從此再也沒有離去。他們選擇沙漠作為自己的生存背景,世世代代保留著故鄉的名字。他們似乎想以此來證明,那個曾經燦爛一時的樓蘭古國並沒有消失。它的生命依然在延續。

  如今,還有一些專家正在通過人種學和基因學的手段,希望可以在今天的吐魯番境內找到樓蘭人的後裔,這是一項浩大並且漫長的工作。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古往今來吐魯番盆地都是不同民族人口流動與民族融合最為頻繁的地區。經過了千百年的時間流逝和無數代的血緣更替,尋找樓蘭人後裔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我們依然相信,在這些來來往往的面孔中,也許就會有樓蘭人的後裔,他們的身體中也許依然延續著樓蘭人的血脈。

責編:戴昕

相關視頻
精彩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