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綜述:韓國科技創新之路越走越寬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1月11日 18:06 來源:新華社

  韓國原來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科學技術幾乎是一片空白。韓國推行“科技立國”政策後,通過科技創新逐漸增強國家的科技實力,闖出了一條依靠科學技術發展經濟的道路。在短短的40多年中,科技創新大大促進了韓國經濟的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提高。

  上世紀60年代初開展大規模經濟開發時,韓國對科學技術實行“拿來主義”,就是引進外國的科學技術,進行模倣、消化和吸收。自1962年以後的30多年間,韓國用於購買國外技術的開銷達239.8億美元。借助買來的技術和“走出去、請進來”的戰略,奠定了本國科學技術的基礎。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起,韓國的科技政策由引進模倣逐步轉向創新和自主開發,高新技術嶄露頭角,精密電子、新材料、半導體等高科技項目起步並獲得高速發展。韓國半導體、石油化工、造船、汽車等産業能在當今闖天下,都要歸功於當時由技術模倣轉向自主創新的政策轉變。

  在科技創新進程中,韓國政府起到了強大的行政推動、政策引導作用。韓國政府在不同的時期制定不同的科技發展規劃,確定不同的科技創新重點。1989年制定的《尖端産業發展五年計劃》重點推進微電子、新材料、生物工程和光纖維等7個高科技項目的研究。1991年確定的“G7工程”,以新一代核反應堆等9項基礎高新技術和超高集成半導體等8項應用技術為突破口。2001年的《科學技術基本計劃》,對信息通信、生物工程、納米、航空航天等國家戰略科技進行攻關。2004年的“十大新一代成長動力”科技發展工程,重點發展數字廣播、智慧機器人、新一代半導體和未來型汽車等十大高新技術産業。去年8月,韓國政府確定了21項“國家有望技術”作為今後重點發展的技術,並決定集中全國力量進行攻關。

  韓國發展科學技術的一條重要經驗就是下大本錢建立本國的科研基地和人才庫。人才匱乏的韓國直到1969年才在美國的幫助下建立科學技術院,而現在韓國政府投資的研發機構就達21個,企業和大學研究所更達上萬個,總人口中每萬人擁有研發人員近40人。2003年,韓國投向研究開發的費用達160億美元,佔其年國內生産總值的2.68%。目前,韓國在研究開發方面的一些指標已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例如2002年科學技術競爭力位居世界第十,研發投資和研發人力分列世界第八和第九,在海外獲得的專利數佔世界第十,企業研究人員每千人註冊的專利數居世界第一位。

  韓國人理解的“科技創新”,不是關起門來搞創新,而是始終眼睛向外,爭取與國際先進科技比肩。韓國除採用通常辦法,如直接花錢購買技術和通過合資消化吸收技術外,還著力採用其他三種形式:一是非貿易型技術引進,就是通過派遣人員接受培訓、參觀考察和交換技術資料獲得技術;二是與外國共同進行研究開發,以技術合作的形式獲得技術。如三星電子以前與日本索尼搞技術合作和共同研究,現在其不少産品已在技術上比索尼更勝一籌;三是在國外開辦技術型企業和研究中心,通過當地的技術力量獲得技術。韓國主要大企業都在美國矽谷設立研究中心或分公司,聘請美國工程師幫助設計、開發,將先進技術引進來。

  韓國科技創新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有所為,有所不為,根據市場需要確定研發項目,集中力量發展對國家經濟拉動作用大和市場潛力大的科學技術。例如,近幾年重點抓的通信技術及其産品已成為韓國最大的經濟和出口行業,在國民經濟中舉足輕重。(新華社記者 張錦芳)

責編:戴昕

相關視頻
精彩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