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蹈海飛歌牧神舟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1月28日 12:53 來源:新華社

  2005年10月17日淩晨,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船在太空遨遊5天后安全返回。此情此刻,在大洋深處執行飛船海上測控任務的遠望號測量船全體船員盡情享受著成功的喜悅。為了這一刻的來臨,他們歷經艱難,奮鬥已久……

  載著放牧神舟的使命,4艘遠望號船從8月底開始,就陸續起航奔赴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預定測控海域。90余天的航程中,他們先後10余次戰勝了11級以上狂風的高危害性海況,安全航行6萬餘海裏,相當於繞地球3圈。漫漫征程中,他們用堅韌和忠誠對“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做出了最有説服力的詮釋。


  挺立潮頭闖難關

  “送航天員上天責任重大,保航天員返回人命關天。”這句話是遠望船隊千余名科技工作者的錚錚誓言,它已深深烙在每個人的心底。

  10月17日3時,神舟六號飛船圍繞地球運行的第76圈次的飛行已經開始。遊弋在南大西洋海域、測控飛船返回的遠望三號船已進入一級測量部署,離飛船進入測控弧段只剩20分鐘,所有人在屏息等待著那激動人心的時刻。

  “USB運行異常!”操作人員的報告,頓時讓大家揪緊了心。經檢查,主測設備天線鎖死,無法轉動。

  情況萬分危急!崗位人員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翻圖紙、查接口、看波形……大家一秒一秒地默數著時間。轉瞬,故障被成功排除,6分鐘後返回制動的指令成功回蕩在海天間。遠望人憑藉鎮定的心境和嫻熟的技能順利闖過這道難關。

  這次任務中,4艘遠望號船共設計了近5000套應急預案,確保設備和軟體系統的正常運行。他們還結合任務特點對某型號雷達、慣導經緯儀、USB終端等關鍵設備進行了局部改造,有效提高了測控通信的精度。

  “執行任務的時候是我感覺與祖國最貼近的時候,每一秒鐘我都能感覺到自己與祖國連在一起。”三號船機電隊長劉繼先告訴記者,儘管主機艙溫度高達50攝氏度、噪音120分貝以上,但每天他都要在發電機控制屏前不停地來回踱步,比對著各種儀錶參數。他恨不得將每一台供電設備、每一隻開關緊緊攥在手中。

  這就是遠望人!他們的細心關照和呵護涉及到每一個跡象和環節,每一台設備乃至每一顆螺絲釘。在這次任務中,他們克服海水流動、船體擺動、天線晃動、目標運動等複雜因素的影響,成功完成飛船入軌段、運行段、返回段和軌道艙留軌初期73個圈次共98個弧段的海上測控通信任務,其測控通信時間佔整個測控通信系統總覆蓋率近50%。


  跨越極限迎挑戰

  跨越是艱難的,跨越極限需要毅力、智慧與心血。遠洋生活不僅十分枯燥與孤寂,而且時刻都面臨著狂風大浪的侵擾與襲擊。這次任務,4艘遠望號船分別航行在三個大洋上,他們有效地應對和規避了熱帶低壓、印度洋強冷鋒面、冷空氣、熱帶風暴引起的各類惡劣海況,以驚人的毅力和超人的智慧跨越了極限。

  2005年10月10日,神舟六號載人飛船發射已箭在弦上,全國人民在靜待著那神聖時刻的到來。擔負測控飛船入軌重任的遠望一號船此時卻在測控海區遭遇了西太平洋熱帶風暴。風暴中心風力高達11級,涌浪6米以上。坐鎮指揮的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總工程師張忠華緊急召集有關人員進行氣象會商,決定啟用應急測量點,向東北方向機動200余海裏。

  晚上8時,狂風肆虐、大雨傾盆,一號船頂著狂風惡浪向新海域急速挺進。洶湧的海浪撞擊著船舷,浪沫飛濺到駕駛艙舷窗,船體單側搖擺超過了20度。儘管不少船員暈船嘔吐,但沒有人離開自己的崗位。11日11時,一號船歷經15小時的艱難航行,成功到達新測量海域。12日9時9分,一號船成功捕獲目標,飛船入軌成功。

  遠望號船大洋作業少則1個月,多則3個月,最大時差達8小時,一個航次要兩次歷經春夏秋冬。參加測控工作已26年的女高級工程師李夏對記者説:“能為神舟六號載人航天事業貢獻一份力量,我非常榮幸,再險再苦,我也要挺住!”這次海上測控任務,是女性出海人數最多的一次,40名女性分別來自於科技、醫療、政工、後勤保障等各條戰線。她們中有高級工程師、高級技師、高級程序員、主任醫師和護師等,平均年齡只有30.2歲。出航以來,她們克服惡劣海況、暈船、時差、睡眠不足等困難,和男同事並肩戰鬥,堅守著各自的崗位。

  遠望人執著于海上測控事業,他們以獨特的方式強身健體,跨越極限、迎接挑戰。甲板熱身舞、擲飛鏢、踩氣球、乒乓球、拔河比賽,飯後繞圈行、健身房活動、文藝晚會等豐富多彩的海上業餘生活,增添了遠望人戰風鬥浪、跨越極限的信心和活力。

  他們跨越極限,他們碩果纍纍。遠望號船隊收集了三大洋100年來的氣象、水文資料,總結出三大洋的氣候特點、氣象水文的演變規律,建構了先進的三大洋實時氣象保障系統。其中的三大洋航行方案填補了世界大洋航線的空白,設計能力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記者跟隨的遠望三號船還創造了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航行史上單船出海航程最遠、連續航行天數最多、到達南半球緯度最高的記錄。


  碧海藍天抒真情

  遠望人深知愛的最高境界是愛祖國,“情之所依在海天,奉獻同樣亦光榮”。這次出海執行測控任務的科技幹部,平均年齡只有26歲,他們把自己的青春年華和聰明才智,義無反顧熔鑄進了祖國的航天事業。正如一位科技幹部在《遠望快報》上寫道:只要是遠望人,奉獻精神是必不可少的,有了這種奉獻精神,我們才能完成神聖的使命。

  遠望三號船航海隊長史開在航行期間得到女兒出生的消息,他佇立甲板,朝著祖國方向默默祝福母女平安。可妻子卻一直瞞著他孩子出生時發生的險情。飛船安全返回後,妻子才告訴他,自己在産生時,經過醫生兩個小時的搶救,才轉危為安。這位堅強的漢子聽完後淚流滿襟,但他不久又回到了航海駕駛臺上。測控組長吳新華在和大家一起歡慶勝利的時候,卻接到了岳父生命垂危的噩耗。其實岳父早在他出海之前就被診斷為癌症晚期,為了不影響他執行任務,家人一直瞞著他。

  遠望四號船在進入任務實戰的第二天,測控部門遙測崗位操作手冷桂春突感小腹劇痛,他將腹部緊貼操作臺,堅持工作了兩個圈次。部門長黃玉學發現他臉色蒼白,頭冒冷汗,立即派人將他扶到醫務室。醫生診斷是急性闌尾炎發作,勸冷桂春馬上手術。他苦苦哀求醫生:“任務還沒完成,求您給我保守治療吧!”第二天,任務準備剛剛開始,打完點滴的他又鎮定地坐在自己的崗位上。

  在這次任務中,4艘遠望號測量船上,有20余人推遲了婚期,20余人帶病上崗,30余人顧不上照看分娩的妻子和病重的親人,2名同志的親人離世。

  載人航天事業是偉大的,那是因為它孕育了包括遠望人在內的廣大航天人用血汗乃至生命鑄就的載人航天精神。在載人航天精神的激勵下,遠望人將以神舟六號飛船測控任務為新的起點,為祖國的航天事業書寫新的輝煌。(新華社記者 王逸濤)

責編:戴昕

相關視頻
精彩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