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不可思議的手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2月20日 13:57 來源:CCTV.com

  用手影表演兩隻小鳥的故事:兩隻小鳥從陌生到相互認識,最後還組成家庭,有了孩子。

  用手影表現一些生動的形象,對很多人來説並不稀奇,也許還有很多人玩過這樣的遊戲,但是能夠表演的這樣逼真形象,而且聲情並茂的,恐怕並不多見。焦建東和他的搭檔石磊就是這麼兩位。


  焦建東:我們倆原來最早是想用手影來配合口技,但現在有點喧賓奪主了,現在是口技得配合手影。

  手影是老百姓當中經常玩的一種遊戲,表演手影對人手的靈活性有很高的要求,許多動物、人物的形象要想做到一步到位,並且不斷變化,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這需要經過長期的學習和鍛鍊。

  人的手是非常靈巧的器官,經過訓練,可以發揮出意想不到的潛力。

  郭濱是中國雜技團的一名手技演員,他的拿手絕活是扔羽毛球拍。從8歲開始拜師學藝,到今天他已經練習了十六年的手技。手技表演對場地的要求不高,道具也很簡單,曾是很多雜技團都喜歡演出的節目。

  郭濱: 我是2000年來這個團的,我是外聘的,那時候就是手技,等於是手技考到這個團的吧。

  最多的時候,郭濱可以拋接8個羽毛球拍,這在國內算是最高水平的手技演員了。2002年,他正是靠著這一手絕活考進了中國雜技團。但是現在,他卻面臨著一個艱難的選擇,不得不放棄練了十幾年的手技改演其他節目,這又是為什麼呢?

  郭濱:我的手技現在,在這裡算一個替補吧,你像我們上西班牙,去一個月的時候,我就是替補,因為我們在那演出的話,有的是劇場,特別小,有的是給你安排露天的,露天的有很多節目,必須要保險繩,就演不了,我就替補,就上了,我是露天的也可以,地方小了大了都可以,都可以,就是替補,替補也行。

  自己的拿手絕技淪落為替補節目,郭濱的心裏很不是滋味。十六年的時間裏,郭濱為手技付出了常人難以體會的心血。與其他項目不同,練習手技身體上並不會受很多苦,但是心理上卻要承受很大的折磨。郭濱原本是一個急脾氣,可是幾年的手技練下來,他卻變成了一個慢性子。

  郭濱:可是這個是磨,因為你扔好了挺好,你要扔不好,脾氣特別暴躁的,就摔了,撇了。挺煩躁,因為每天都對著它,對著墻,就開始扔,每天就這樣,每天走一樣的過程,特別反感。現在練不練都行,我感覺已經練到骨頭縫裏了。

  練習手技,除了特別刻苦的練習之外,對於人的先天條件要求也相當苛刻,需要人具有良好的身體協調能力。

  謝開文:練手技這東西,雖然它就是在其他方面要求不是特別嚴的話,但是它的協調性要求得特別嚴,就是演員的協調性好,他才能練這個手技,如果協調性不好的話,真的就是,他就練不出來這東西。

  要説接羽毛球拍,進行這種表演是手技裏面難度最高的一種,之所以這麼説就是因為它的形狀不規則,而球就不一樣了,球沒有上下左右,我怎麼扔,怎麼接都可以。但是扔羽毛球拍,它的前後左右的重量都是不一樣的。那就要求什麼呢?扔起來之後,接回來必須要抓住它握把這個位置,這樣的話才算表演成功。要不説一次可以同時扔八個羽毛球拍的話,這樣的手技演員,他的技術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都是第一流的,可是就是這樣一個演員居然會面臨下崗,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傳統手技的表演形式比較單一,一個人的獨角戲已經滿足不了看慣了大場面的觀眾們的胃口。由於練習手技是非常耗費時間的項目,雜技團裏練習手技的演員很少,沒有人能夠與郭濱配合演出。在這種情況下,郭濱不得不做出了痛苦的選擇,參加了團裏的一個集體節目。

  在觀眾的眼裏是,在舞臺上站滿了,人挺多的那種集體活,都挺要好的,因為手技單一,一個舞臺那麼大,你自己在裏面,太單一了,如果要有三四個人也行,可是我們這兒沒有幾個扔手技的,也配不了在一起。

  當郭濱的手技無奈的成為了一個替補節目的時候,中國雜技團的手技教師謝開文卻帶著幾個十一二歲的孩子,熱火朝天地排練起了另一個手技節目,他們又有什麼特殊之處呢?

  一個人的表演主要是以單純的技巧,如果他有四個人、五個人,他那種手技表演,他不但有技巧,就是我前面説的,把單人的技巧融入到裏面來,然後再加上我們四五個人這種對傳的技巧。這樣一拿出來,我感覺如果像這樣的話,可能我們手技的發展方向可能就比現在這種單打一的要好。

  謝老師和孩子們要排練的,就是一個扔草帽的團體手技節目。但是,這些孩子之前都沒有經過系統的手技訓練。為了突出節目的技巧性和觀賞性,謝老師又在節目當中增加了一些高難度的動作,能否完成這個創新性的節目,對他和這些孩子們來説,那都將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挑戰。

  謝開文:一個是它動作的變化多,觀眾看得眼花繚亂的,眼花繚亂的,然後就是達到一個數量的話,觀眾達到不可思議了,兩個手能扔那麼多,還不停地在翻個,那就達到你的目的了。

  要達到這樣的目的,意味著訓練的難度增加了許多,而手技又恰恰是最需要時間和精力來磨練的節目,對於謝老師來説,這些愛玩的孩子們能不能經受住枯燥的訓練都是一個未知數。

  學生:剛開始我家人和我説,我感覺挺好玩,就喜歡練了,一來到這兒,又感覺不好玩了,也有不想練的時候。

  記者:你喜歡嚴格的老師還是不嚴格的老師?

  學生:嚴格的。

  記者:嚴格的?

  學生:假話。

  謝開文曾經也是個手技演員,在長期的表演和教學中,他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因為這些孩子年齡小,理解能力比較低,又沒有基礎,最初,他先要從基本的動作開始教起。

  每一個動作你要給他説的特別透徹,他才能領會過來,不像那些大的演員,我只給他一説,該怎麼做怎麼做,他馬上就能領會過來,你像我們教的大一點的學生,我只給他一説,這個范兒怎麼做怎麼做,他就能做。你像這些小的,我還要做示範給他看,包括我們像草帽這個節目,包括跳出來的腳形,怎麼跳啊,怎麼動啊,都得要教他。


  為了突出這個節目與傳統手技的區別,謝開文設計的這個節目裏,翻跟鬥與拋接草帽的動作是結合在一起的。除了每天保證足夠的時間來練習手技,這些孩子們還要進行翻跟鬥等基本功的訓練。謝老師要求學生們在翻一個跟鬥的同時至少要拋接三個草帽,這些動作以前從來沒有人嘗試過,他們能否成功呢?

  謝開文:我老得鼓勵他們,小孩就得鼓勵,你不鼓勵他,你老不鼓勵他們的話,練著練著沒興趣了,因為他老掉,老掉,而且現在他老翻,翻的話體力也挺累的。你像夏天的話我們的小孩翻的滿頭大汗的,所以説一個動作練起來挺難的也是。

  我們可以做一個實驗,用兩張白紙,然後用你的左右手,左手畫方,右手畫圓,看看能不能畫得又快又準,可能有不少人覺得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除非是像他這樣的手技演員。的確如此,因為我們都知道我們的身體實際上是靠我們大腦左右半球來控制,但是每個半球只控制一側的身體,左半球控制右側的身體,右半球控制左側身體。那麼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要是讓我們的兩隻手分別完成不同的工作的話,就需要我們的大腦有一個非常好的協調過程。實際上我們的手技演員正是經過了大量的訓練之後,能夠讓他們完成這種特殊的動作。就是説他們大腦的兩個左右半球能夠很好地進行協調互動。保證他們勝利地完成演出。那麼説到這兒,他們的動作那麼複雜,根本就不像我們想象的畫一個圓、畫一個方那麼簡單,他們的訣竅是什麼,他們又是怎麼進行訓練的呢?

  節目編導劉文妍老師負責指導孩子們的表演。有時候這些調皮的男孩也會教劉老師幾個基本的手技動作,但是,即使看起來最簡單的動作,學舞蹈多年的劉老師也做不了。學習手技,必須掌握一些基本的練習技巧。

  謝開文:我就要求你的手形,要求你的手腕抖勁,然後你的軌跡的話,規則不能亂來,就是説你不能超過你的範圍,你的手有多寬,你的肩有多寬,你的手得拿多寬,就是説你那種感覺的話,然後你扔上去的東西,不能超過你的手的範圍,你超過就要亂,一亂你就不行。

  實際上,這正是練習手技的一個基本技巧,為了能順利接到道具,演員必須保證拋出去的道具在自己身體的前方形成一個規則的面,讓道具按照一定的軌跡在這個面的範圍內運動,演員利用道具下落的時間差來完成拋接道具的動作。

  為了保證扔出去的道具不互相碰撞,道具必須按照一定的軌跡運行。比如在扔五個、七個奇數類的球拍的時候,球拍的軌跡是相互交叉的。而在扔偶數類的球拍的時候,球拍則是彼此分開的。但無論那種方式,都要求演員的兩隻手練到協調一致。

  郭濱:一般地,一個手去做這個事的時候,這個手就不能再動了,如果這個手再動,這個手就停了,不知道你們試過沒有,確實我們這個練,時間一長,就把這個也加上了,慢慢、慢慢,這倆手感覺就像一個一樣,腦子想的必須是一個。


  實際上,手技表演有多種形式。酒吧裏,調酒師的花式調酒就是糅合了手技技巧的一種表演,酒瓶就是調酒師的道具。

  而在中國雜技團,一群年輕女孩在一位老人的指導下,日復一日地在練習另一種形式的手技節目:空竹。在這位老人的指點下,一種來自老百姓的普通玩具,卻變成了一種變幻莫測的藝術。這位老人就是來自空竹世家的王桂琴。

  王桂琴:最早是我父親,我的大姐跟著我父親一塊兒演,當然那是在舊社會了,那時候都是雜技藝人嘛,都是摞地,在天橋,在天橋撂地為生。

  最初,空竹只是民間的一種遊戲,後來民間藝人們不斷改進抖空竹的技巧,成了他們賴以養家糊口的一種技術。然而當王桂琴來到中國雜技團以後,空竹表演卻成了團裏每次演出必不可少的一個節目。小小的空竹,在王桂琴的手裏究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竟然變得如此不可替代了呢?

  我今天給大家帶了兩個空竹。大家都知道,空竹是一種很傳統的玩具,很多人都會玩,而且玩得也都不錯,其實要説空竹最早是這種的,只有一個邊的,而這邊沒有,不像現在的這種空竹。空竹這種遊戲據説就是起源於小男孩過去的那個抽陀螺,一個陀螺擱地上,轉起來之後拿辮子不停地抽,讓這個陀螺迅速地旋轉起來。那麼後來大家都喜歡玩空竹,就有很多民間藝人玩的花樣越來越多,難度越來越高,最後就形成了一種表演性質的節目。這些藝人就拿它來養家糊口,所以説後來的雜技行裏有一句話,把抖空竹的技術叫做出手活。

  在手技中,空竹是一種很特別的節目。在中國雜技團,練習空竹的多數都是女孩子,與過去不同的是,她們現在練習空竹,首先要練的是翻跟頭。這種與眾不同的要求,正是從王桂琴開始的,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王桂琴:現在孩子們比較全面,她腰、腿、跟頭、頂,發展的非常全面,他的彈跳力什麼的,遠遠是我們過去那一代人比不了的,跟他的條件訓練各方面都比不了的。所以我就覺得這個空竹老是圍著身上這樣轉,這麼小巧玲瓏這麼什麼,但是空竹也有個大的空間啊,是不是。能不能在孩子們當中,它有跟頭 什麼,我能不能讓他把這些東西加在我的空竹裏,更提高這樣觀賞性。

  其實,作為空竹教練的王桂琴也曾遭遇過和郭濱一樣的難題,傳統的空竹表演形式老化,已經難以吸引觀眾的眼球。如何為空竹找到一個新的出路,成了王桂琴最頭疼的問題。

  王桂琴的愛人原來是中國京劇團的武生演員,而王桂琴本人也十分喜歡京劇。一個想法在王桂琴的腦子裏逐漸形成:能否把京劇中的一些精彩動作嫁接到空竹表演中來呢?

  王桂琴:空竹是文活,擱我們雜技來講,它是出手活,文活,我就提出一點 對自己,要“文活武練”。

  從此,王桂琴開始嘗試把京劇武生的一些動作與空竹結合在一起,創作了一個新的集體空竹項目:花旦空竹。但是,要求這些女孩們既抖著空竹,還要像京劇演員那樣完成一連串複雜的動作,在一些人看來,這些想法根本就是無法實現的。

  王桂琴:當然訓練難度挺大的,孩子們也吃了不少苦,那個時候沒有皮空竹,全是竹空竹。哪個人都傷過,哎呀,中間有一段。我去縫針的那個大夫都認識我了,哎呀磕了,帶一個孩子過去縫了,磕了,帶一個孩子縫,有點信心不足了,別給孩子磕壞了,這能不能成。

  楊迪和張玉都是王桂琴的學生,楊迪已經練了十年的空竹,十年來裏她跟隨過好幾個老師,但是在她眼裏,王桂琴是最特別的一個。

  楊迪::覺得王老師特別厲害,現在王老師好多了。

  王桂琴:為什麼呢,她必須要吃苦,尤其是在一開始,前兩年,一兩年,你必須要讓她成型,甭管是休息的時候還是練功的時候,只要王老師一看見我,就是跟我説練功上怎麼不對啊,怎麼這個,覺得天天腦袋都要炸了。

  我就是説前三腳必須要打出來,如果不打出來這個節目就完了。

  在節目裏,王桂琴給楊迪設計了一個原地翻身的動作,一連二十幾個翻身,即使是專業舞蹈演員,也是不容易做到的,而在此之前,楊迪並沒有進行過任何的這樣的訓練。

  王桂琴:就她這個轉,她這個手全部都是紅血印、紅點子。她翻身這個手帶空竹,帶的那個力量相當大了,你不信要擱點東西一打就飛。孩子們也哭,那時候也不願意轉,轉得噁心,你想老這麼翻身,老這麼轉,一天得照著幾百轉,這玩意也是噁心、吐,不想吃飯,不願意。

  經過大量的訓練,楊迪終於可以順利完成這個動作了。而這時,王桂琴又把這個動作搬到了桌子上。在舞臺上,這樣的改變使得佈局更加勻稱,但是對演員來説,這一個小小的變動,難度又增加了很多。

  楊迪:站桌子上嚇死了。別看就那麼高,害怕。因為畢竟你站在上面,你抬著頭一蹦啊,你看不見腳底下,老感覺自己要掉下去。就是這樣。我們站在那兒以後,她就有安全感了,因為我們一站那以後她才開始來。因為我知道有很多眼睛看著我,我就不會掉下去,因為她們都看著我,如果快掉會喊一聲,沒人看著我的時候我自己來根本就不知道,所以我就覺得隨時都會掉下去。

  空竹是一個集體節目,王桂琴為每個主要演員都設計了自己的特色動作,這些動作包括了空竹表演的所有高難度的技巧。

  但是在做這些高難度動作的時候,演員們幾乎看不到空竹的位置,就可以準確無誤地接到它,她們是怎麼練成的呢?

  王桂琴:你不能一會兒扔在這兒,給這空竹,一會兒扔在那兒,一會兒扔在前,扔在後,拿人家怎麼接啊,就是説我要求,老扔在一個位置,老扔在你右肩膀的上方,因為你拿右手去接,所以每次我在強調訓練,現在他們一開始,也先練基本功,你明天一看,她只要一開始訓練,全體都是扔高,全扔高,為什麼?扔在一個位置上,就是説我十回都扔在一個位置上。

  在2003年武漢國際雜技邀請賽上,王桂琴和她的學生們的花旦空竹令現場的觀眾和評委們激動不已,雖然表演中有一個小小的失誤,但還是獲得了最高獎。在隨後法國舉行的國際雜技邀請賽上,花旦空竹又一次奪得最高獎:法蘭西共和國總統獎。

  王桂琴:説這不是雜技,太美了,是畫、是詩。我還覺得奇怪,我們這孩子能演出詩來,為什麼?他就覺得這編排,她這時玩呢,她是互相的逗樂、互相的玩耍,她在愉快當中、玩的當中有這麼高難的技巧,而且合作的特別融洽,你扔給我,我扔給你,那麼準確,一直到最後小辮一晃悠,他就覺得太美了,像幾朵花,他們就講,像詩、像畫。

  在製作這期節目的時候,一位手技老師告訴我們説,練習手技確實可以讓人變得越來越聰明,我們想這其中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這種活動可以同時鍛鍊我們大腦左右兩個半球的活動。那麼這樣一來,肯定對大腦有很多的幫助。另外一個它肯定對我們的身體也有很多鍛鍊的作用,再有一點是手技它不像其他的一些雜技的表演項目,我們在家裏就可以自己進行練習,隨手找點什麼蘋果、桔子、梨,您就可以試一試,看您能不能做到,而且沒準這麼一試以後你就會發現,您是一個非常好的雜技天才。當然不是説今後您一定要登臺表演,想一想,朋友歡聚的時候,您露上這麼一手,那就會給人一種與眾不同的感覺,同時也能增進朋友之間的感情。當然,最後一點還是要提醒您一下,練習的時候千萬注意安全,被蘋果砸中腦袋,它也是挺疼的一個事。

責編:戴昕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精彩專輯